APP下载

我国土地整治规划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反思

2017-05-04吴定智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施建议发展历程趋势

吴定智

【摘 要】: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通过全面梳理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发展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发现当前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中存在重战略轻实施、重建设轻利用、重政策轻技术、重整体轻差异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新中国成立伊始至如今土地整治规划的发展历程及趋势,进行了反思与探讨。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发展历程;实施建议;趋势

【前言】: 土地整治是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政策等多种手段,重新调整土地资源配置,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活动,是解决土地利用失当、利用过度和利用不足问题的重要工具。由于土地整治活动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因此需要以土地整治规划为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合理有序地进行土地整治。

1、我国土地整治规划的发展历程

1.1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规划作为一门学科传人我国。1954年底,结合大型友谊农场的建立,我国第一次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土地规划工作。1956年各地开展了农业合作社土地规划试点工作,当年在全国进行了280个社的规划试点。1964年全国农村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农田建设开始出现山、水、田综合治理的趋向。全国各地开始着手分期分批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此时的土地整治规划初露端倪,包括土地平整、“田水路林”综合整治等各项内容。这一时期规划从无到有,从国外引进的规划方法和技术通过广泛的规划试点,按照当时人民公社的发展要求进行了调整改造,形成了规划的内容雏形。

1.2从1966年开始,土地规划进入十年浩劫时期。各地机械地搞“大寨式规划”,甚至完全不顾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造成土地生产效率低下,土地资源退化。直至1986年, 中央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定为国策,为土地规划事业指明了方向。1987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总结过去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及部分地区区域规划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尝试编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总的来说,该时期土地整治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主要是按照“开源” 和“节流”并举的方针,围绕贯彻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增加耕地数量,及时弥补耕地损失。

1.3 21世纪以来,国土资源部颁布并实施了《土地开發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11 - 2000)、《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 162号)、《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完成了第一轮的土地整治,并成功向第二轮迈进。

2、土地整治规划发展趋势

一是目标更多元,内容更丰富。从首轮规划到“十三五”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内容更加丰富多元、重点突出。在规划内容上,从关注补充耕地数量,到加强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建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在规划任务上,从农用地整理和未利用地开发,扩展到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以及土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等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在规划理念上,坚持绿色发展,强调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相统一。

二是突出区域特色,强调因地制宜。土地整治规划在总结和综合各地方土地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空间布局更强调分区域和差别化的土地整治,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推进各项土地整治活动。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和土地整治需求,划分土地整治分区,在阐明各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土地资源优劣势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土地整治的现状、特点、需求与问题,揭示各区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实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

三是抓手更有效,政策更有利。随着两轮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和重大工程成为规范、引领全国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先后安排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和一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为发挥土地整治规模效应、规范引领土地整治发展,统筹推进全国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抓手,成为传播土地整治先进理念和经验的重要载体。所以,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重大工程实施和示范建设,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为目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等政策手段进行统筹整合,发挥政策组合的整体效应,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

3、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建议

一是实施高标准生态良田建设计划和建设用地整治提升计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始终是土地整治规划的核心。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中,应围绕上述两大任务,明确长远目标和实施路径,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高标准生态良田建设计划应以巩固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为基础。

二是加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土地整治示范点的建设。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点建设,是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最重要的手段,在空间上是优质土地资源集中区域,是最需要进行全域规划、整体推进、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的区域。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应总结示范经验,继续引领区域土地整治方向。

三是实施差异化的土地整治办法。差异化的土地整治办法是基于区域特点和土地整治的现实需求,将不同的工程改造方案、政策手段进行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规划方案,并在规划中以网格化方式落实到空间上,以提高退化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整治的地位不断上升,内涵和外延快速扩张。从国外土地整治发展经验和土地整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土地整治回归国土综合整治的本质内涵将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当前土地整治规划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内容上还将丰富多样,目标更加趋于多元化,通过不断调整完善准确把握土地整治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承载更多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樊闽.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6(10):246.

[2] 郧文聚,梁梦茵,汤怀志,等.“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应把握好四个重点[J].农村工作通讯,2015(18):42.

[3] 严金明,夏方舟,李强.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14):1.

猜你喜欢

实施建议发展历程趋势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关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课程改革及实施的建议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实现高中地理三维目标的几点建议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