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探索
2017-05-04包桂华
包桂华
摘要:目前,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环节中比较薄弱,无法有效地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心理要求。本文在分析有关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从企业员工职业心理素质需求出发,构建技工院校职业心理素质体系,开发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升课程,有效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心理素质 企业
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工院校开展“职业人”培养的重要途径。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在毕业生职业心理素质的调研中发现:技工院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就业并不乐观,仅约52.3%的毕业生能在一年内独立开展工作,约32%的毕业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胜任工作。这些角色转变缓慢的毕业生,职业心理素质普遍偏低。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先后走访多家企业,研究提炼了与企业员工职业心理素质相关的多项品质,将其融合到学校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开发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互动、符合技工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职业心理素质课程。
一、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意识模糊
技工院校学生因受限于文化水平,专业选择往往由家长一言而决,未能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有效地结合。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又因专业理论性强、技术操作难等问题,部分学生未能有效地学习,易产生学习倦怠。很多学生对“将来之出路”“未来,我要做什么?”等问题思考较浅,进行与专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规划更是少之又少。部分学生对就业政策、就业流程、职业资格证书等缺乏清晰认知,未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职业定位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
2.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薄弱
技工院校对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部分学校将其等同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而忽略了“职业活动”中的职业关键。学校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脱离企业需求而大谈职业心理教育,未能准确把握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方向,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侧重的也仅是就业技巧传授,缺乏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职业人”的长远目标,与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脱节。此外,学校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缺乏,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未能形成有效的校园教学氛围,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也未能有效地引入教学实践。
二、技工院校职业心理素质课程内容分析
职业心理素质是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在职业行为上的表现及个体的心理素质在职业生活的适应程度,强调个体心理素质在特定职业领域的具体化。职业心理素質培养课程内容应来源于企业,技工院校应在充分调研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提炼职业心理素质相关核心元素,把准校本教材课题方向,构建以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
1.重视职业意识,设计职业探索能力模块
职业意识是调节职业活动的思维体系,是职业活动中的自我意识,是实现自我价值与自我满足的内在动力。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在设计职业探索能力中,对职业意识内容的选择可包括职业需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气质等。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职业心理学家金兹伯格的“职业意识在个人活动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的理论;正确处理好“空想时期”“尝试时期”和“现实时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内容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正确体现个体的职业需求是一个复杂的机构,一是从生活需要出发,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二是从发展个性的需要出发,满足个人的职业兴趣;三是从承担社会义务的需要出发,把社会需要作为自己的职业需要。
2.关注职业能力,设计适应职业能力模块
职业能力是运用知识结构处理及适应各种问题的技能,它的高低直接影响从业者能否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和工作效率。在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中,可以从知识结构及技能结构两个方面着手。
知识结构是职业活动所需的心理储备,能理性认识及合理分析职业活动的过程。在设计知识结构内容时,应当提炼归纳职业技能活动所需的知识内容并教授相关概念。
技能结构则是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职业匹配的运动技能,不同的职业对技能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在人际关系冲突时需要的技能是沟通处理;在自信心不足时需要的技能就是自我肯定;在出现拖延时需要的技能则是自我管理。
3.重视企业案例,设计企业式的教学情景
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典犁案例的选择要重视学校教材和实践经验的联系。案例应来源于企业职业活动,通过对企业职业心理活动典型职业情景的筛选、提炼,再打造出可供学生分析和情景模拟的案例。案例进入课堂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组内分工,共同完成情景模拟,并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给予解决方案。学生在仿真的情景模拟中发现并解决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并提供了问题的思考方向。
三、探索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实现了“内容到经验的转化”,课程内容编排体系采用“体验式学习圈”理念,与“合作课堂”结合,打造“鹰之个人,雁之团队”。
1.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以体验式教学作为载体
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应遵循“体验式学习圈”的原理,“有效的学习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反思、最后总结形成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坚持“双主体论”,承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并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表演、游戏、讨论和训练等教学活动中,亲身体验,近距离接触,潜移默化,收获成长。
引入组织行为理论,强调把个人融入团队,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分享心理状态,深刻了解个人与团队发展的辩证关系。此外,在合作课堂模式的辅助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组外竞争力。
2.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以合作课堂作为舞台
职业心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团队意识培养,运用“合作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因此教师要事先组织学生完成小组组建,指导学生开展团队建设,如要求学生明确组内分工,确定组名、目标、口号及共同约定的手势等内容。此外,要营造良好的合作课堂环境,教室的布置要改变传统的课桌椅摆放方式,要体现合作与讨论为主的课堂氛围。
合作课堂提倡“合作”,强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追求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状态,与“体验式学习圈”理念有效融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
(作者单位:广西工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