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体与国家治理质量的关系
2017-05-04赵建浩
赵建浩
国家治理是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国家治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其属性及职能的发挥,协调和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以维持特定的秩序。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治理既强调其阶级性也突出其社会性,社会性主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职能的发挥来实现治理。
国家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政治制度也不一样。作为国家具体国情和政治国家的具体体现,政府制度在国家治理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政体类型丰富多样,治理方式效果各异
(一)政体类型的多样性
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政体形式,古今中外的政治学者也通过研究提出了角度各异的政体划分理论。
柏拉图将政体类型看作是国家的统治形式,他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五种政体类型;亚里士多德发展了他的观点,形成了六种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而作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开启现代的第一人,马基雅维利更关注君主国如何建立与维持,提出新的“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划分,并提出“混合式共和”政体作为对未来理想政体的蓝图构想与目标追求。
到了近代,随着国家政体日趋复杂,政治学家们在此基础上对政体进行更精细的分类。典型的是美国政治学家约翰·威廉·柏杰斯提出的政体分类标准:根据主权机关与政府机关有无区别分为直接民主制和间接政府,根据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分为世袭政府和选任政府,根据行政与立法部门的关系分为内阁制和总统制,根据政府机关的职权集散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
(二)不同政体对国家治理产生不同的效果
不同的政体有着各自不同的获取权力、维持权力、运用权力的手段,通过影响国家治理的方式,最终影响国家治理的质量,适应统治阶级的特殊需要。
在《君主论》一书中,马基雅维利根据统治方法的不同对比分析出了两种政体的利弊:一种是由一位君主以及一群臣仆统治(君主统治政体),另一种是由君主和诸侯统治(贵族统治政体)。前者中的国家在治理过程中易于集中力量,并且行政命令和运作都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这就使得此類国家在面临外敌时上下一心,铁板一块,从外部难以攻破;然而一旦被征服,那么征服者便很容易在此国建立并维持自己的统治。后者中的国家各方势力在面临外敌时易被击败征服,征服之后因为只消灭了君主的家族,而残存的贵族势力在当地仍存在一定威望和群众基础,难以根除。
二、政体对国家治理质量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环境
(一)不同环境孕育不同政体
自秦朝开始,铁器、牛耕使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加上战争频繁对旧礼乐体系的破坏,以及法家思想理论的影响,都促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并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传承后世。
18世纪后期的北美,经济发展受到州之间矛盾的制约,松散的联盟下邦联政府软弱无力无法越过州权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受到了之前启蒙运动文化与精神的影响,这些都推动了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和完善,并催生了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二)合适的政体才会对提高国家管理质量起促进作用
政体发挥积极作用依赖于与具体环境的完美契合。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马基雅维利时的意大利正处于四分五裂、割据混战时期,他分析了造成此局面的原因。首先是教会对意大利各国世俗政权的干预;其次是由于贵族的自私、腐败和糜烂:另外,意大利的混乱还在于市民内部的宗派斗争。最终,马基雅维利将统一意大利的使命赋予了君主专制。其整体选择的分析过程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自我发展,自我批判。
三、政体与国家治理之问存在着互相作用、共同促进的辩证关系
政体选择得当,能够有效提高国家治理质量;而当国家治理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又会反过来推动政体形式的丰富和发展,使其符合时代的特殊需要。
四、结语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由于人类的政治生活充满着复杂的困境,所以所谓政治文明的成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人类为解决政治难题和困境而创造并积累起来的为人类的政治实践所证明其确有价值的一系列主张、制度和技术。通过践行这些主张、制度和技术,人类得以维持着一种良好的政治秩序。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本身就是人类对美好政治生活的构想及实践的进程。如何管理社会、治理国家、建立创新政治体制,是人类在成长进化过程中的永恒课题。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