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协调发展理念统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2017-05-04陈轶丽

决策探索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全局矛盾

陈轶丽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决定着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其中协调发展理念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指引。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内涵的科学论述

(一)协调是发展手段、发展目标,也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协调是发展手段,强调的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必须依靠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个别人的小康,也不是平均意义上的小康,其关键是“全面”,只有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引,走协调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协调是发展目标,强调的是要以“协调”作为发展的基本价值导向和奋斗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经济与国防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既要有总量指标,又要有结构型指标;既要有速度型指标,又要有效益型指标。协调是反映结构和效益的重要标准和尺度,是衡量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得好不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重要标准。

(二)协调发展讲求“三个统一”

首先,协调发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不可割裂的,片面地讲求“两点”或是“重点”都是错误的。面对这些问题与矛盾,既不能只抓矛盾的丰要方面,也不能主次不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其次,协调发展是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事物发展是动态的,总是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因此,协调发展并不是追求绝对的平衡或平均,差别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协调发展是要把差距和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控制在老百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最后,协调发展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按照“木桶原理”,短板是决定木桶盛水多少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性因素,因此,为了使桶里能盛更多的水,为了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更大的提高,必须补齐短板。

(三)协调发展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局部和全局是相互独立、相互矛盾的。从地位上看,全局高于局部,因此局部利益要服务全局利益,这就决定着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大局,甚至有时候为了全局利益,需要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牺牲局部利益。另一方面,局部和全局又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局部是全局的组成部分,没有了局部全局也就没有意义,所以追求全局利益不能以牺牲局部利益为前提,相反要尽量兼顾到局部利益。

其次,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也就是说,在经濟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从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着手,抓住关键环节,深入分析研究,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着眼长远就是要有战略思维,依据当前,对未来做出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分析研究,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最后,要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新常态下,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复杂多样,如果不区分重点、不抓主要矛盾,而是想一蹴而就,必将被问题和矛盾所淹没。协调发展并不是不讲重点,而是要区别重点问题与非重点问题、主要矛盾与一般矛盾,在把握好正确方向和全局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实现突破。

二、协调发展理念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着力点

(一)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与深化改革之间的协调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换为中高速。河南确定的“十三五”经济增长目标比全国要高出一个百分点,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也是非常不易的,稳增长依然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全国来看,能否较快地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的转换,是未来各省区间竞争的关键。因此,不管从河南长远发展还是参与区域间竞争来看,调结构和转方式对河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稳增长与深化改革之间既相互矛盾,又内在统一。深化改革是为了长远的、更好的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深化改革又会影响到短期的增长速度,因此必须把两者的关系协调好。

(二)更加注重城乡发展的协调

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河南“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要解决好“三个一批人的城镇化”问题,即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城中村改造和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二是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依据当前城镇发展基础,分类推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三是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和美丽宜居乡村。要进一步加快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承载能力。

(三)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协调

要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的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加快构建“一区三圈八轴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区”指郑州都市区,要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战略定位,实现组团式发展。“三圈”指依托快速铁路和城际铁路,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通达的核心圈,包括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8个省辖市,一个小时通达的紧密圈,包括鹤壁、濮阳、三门峡、南阳、信阳、周口、驻马店等9个省辖市,以及一个半小时通达的合作圈,包括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省的12个地级市。“八轴带”即依托“米”字形铁路网,实现轴带式发展,以交通为依托,实现产业配套、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更加注重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协调

一是走好产业集群发展之路。要按照产业分工协作的关系,把各类规模不同的企业组合起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分工、协作配套,实现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等科学发展载体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培育“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农业发展潜力巨大,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内部结构,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大型企业中资源类企业占比较大,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大背景下,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时间紧、任务重。三是着力打造三个产业链。要立足河南省资源禀赋,推动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双向对接、矿产资源与终端制造业双向对接、废旧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产业链对接,打造高附加值和终端产品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链。“十三五”时期河南应重点突破牛养殖加工产业链、贵金属与珠宝玉石首饰产业链、非晶电气产业链、废旧机电设备综合回收产业链。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全局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Cahn-Hilliard-Brinkman系统的全局吸引子
量子Navier-Stokes方程弱解的全局存在性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新思路:牵一发动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