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与整合

2017-05-04温晓盈

中学理科园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温晓盈

摘 要: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一个研究方向。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也必须掌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能,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探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及效果评价等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SPS

學科分工的细化,使得在学校教育中各门科目中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相互割裂,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化发展。因此,课程整合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成为课程整合新的发展方向,具有时代意义 [1 ]。

2015年9月始,我校组织信息技术教师与各学科教师代表联合成立实验小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主要内容是利用SharePoint开展各学科的教学活动。SharePoint的全称是Microsoft SharePoint Portal Server(以下简称SPS),我校研究小组使用的是其2013版本。下面,笔者将实验的一些收获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的策略

1.1 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也千差万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求参与实验的每位教师应结合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各学科的整合模式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样化的。若从最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考虑,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最值得推广,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作“合作式”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我们这两种方式都有采用。

1.2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精选整合教育软件

建构主义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今天的广泛影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是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SPS这种软件作为各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协作的平台。SPS本身是一种社会化的多人员多角色的协作系统,可与Microsoft Windows资源管理器、Microsoft Office应用程序和Web浏览器协同工作,帮助我们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创建、管理和共享内容。我们利用SPS将教学流程中的人员和知识连接在一起,将分散的信息统一起来,便于文档、项目和其他工作进行协作,并根据用户的功能组和组织角色呈现特定应用程序和自定义内容。

1.3 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学科教学资源建设

只有拥有丰富且优质的教学资源,才不会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实施成为摆设。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尽可能地整理和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 [2 ]。

具体来说,在SPS平台上,我们已经能够针对不同学科,开展好课程整合。比如,以生物学科的“近视的预防”为主题来构建适当的教学网站,网站中既能够向用户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和素材,又有能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讨论、答疑、调查投票、课堂反馈等)。通过设计的用户注册界面和后台处理脚本,我们能够让每个学生和教师拥有自己独立的用户身份鉴别方式,在实践中每位学生的发言、提问与讨论都可以在网站上留下实时的过程性记录,有助于教师精确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和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展。

1.4 强化学教并重理念,科学进行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念。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应该密切的配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有效运用到课堂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3,4 ]。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每次学生上课和讨论的记录,我们都保存在了SPS平台上,以便于课后进行分析和教学反思,甚至于其他班级的任课老师也能够通过浏览和分析这个网站的内容受到一些启发,从而提高备课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效果评价

我校实验组在目前的实验中,对参与实验的学生在SPS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进行了观察,并与非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围绕教学课题进行的讨论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参与面更广。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SPS平台扩展了教学过程的时间范畴

学生在家里预习功课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教师准备讨论的课题,甚至课程结束之后,学生都可以围绕教师布置的课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形式不必拘泥于课堂45分钟的范围。同时对于某些性格较为内向,不善当众表达的学生,SPS平台这种虚拟的讨论环境似乎更能激发他们内心的表达欲望。

2.2 SPS平台扩展了教学过程的空间范畴

我们课程整合实验组构建网站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校内和家中都能够访问课题网站,让学生能够尽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教育运用中我们发现,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SPS平台提供了较为直观和公平的投票体系,每组学生的努力成果都能够得到比较公平的评价。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实验班的学生会更加努力的参与课程的研究与作品的制作,以期能够得到来自自己同学的好评 [5 ]。

2.3 SPS平台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

SPS平台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由于SPS平台的身份验证机制,教师很容易知道某个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也能够给出有针對性的解答,同时SPS平台也有助于教师更精确地了解班级整体学生的情况,并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

3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教训

3.1 在SPS平台的构建上,应对用户进行合适的身份验证

有了可靠的身份验证,学生就会比较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能够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课题的讨论上,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不负责任的失当言论。

3.2 学生和教师都应当进行合适的学前培训

SPS平台与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存在些许不同,在使用的前期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最好能够进行跟班指导,这样就能够避免出现诸如部分学生把讨论和回复统统发在讨论版的同一层上的情况。

3.3 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观念

如何利用网络有效获取知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上网习惯很不好,打开电脑之后,除了玩flash小游戏,就不知道该干哪些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内容。因此,我们认为需在更早的时期(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方法和习惯。

3.4 各学科教师要充分沟通协作

信息技术老师和各学科老师要从备课到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与合作,弥合由于知识背景不同所产生的理解差异,共同构建好合理的SPS的教学平台。

3.5 强大的硬件支持是SPS平台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SPS既需要操作系统来管理多达数百的用户,又需要运行一个企业级的数据库sql server2000,本身还需要IIS支持多个可能的辅助站点(维护注册和身份验证信息)。

3.6 网络连接的支持很重要

由于SPS平台存放有大量的多媒体数据,所以网络的连接不但要稳定,而且要快速。在实践中就因为我们的网络速度较慢,所以感觉到多个学生同时访问共享的多媒体文档时隐时较为明显。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既要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的教学手段,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平台,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4 ]。

参考文献:

[1]王照亮,杨晓琴,刘世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性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12).

[2]卢锐.试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凉山大学学报,2004,6(1).

[3]王高亮.浅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J].中国西部科技,2007(19).

[4]胡林.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04(3).

[5]张婵清,王程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思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基础学科的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