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园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2017-05-04黄泰博

魅力中国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思想政治

黄泰博

【摘要】伴随媒体科技与互联网时代发展进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受到校园媒体的影响,而且影响程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着重分析了在校园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特征,同时提出基于校园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与对策,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素养。

【关键词】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1.在校园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特征

1.1 学生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

伴随新媒体出现,高校学生业余生活和校园生活逐渐得到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校园文化限制,开始形成咨询及时、消息灵通的环境。尤其信息评论、发布与传播有着极强的自由性、不可控性以及随意性,因为高校学生价值观念不够稳定,理性判断能力比较缺乏,容易因为外界信息受到干扰,继而出现价值观不清晰与信念迷失等情况[1]。

1.2 学生重视自由个性的追求

近几年,外来文化不断涌入,90后大学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影响,开始追思想上的独立,崇尚个性与自由,并在价值观和多元文化交织中锻炼自己生活的态度。校园新媒体是自由开放信息传播叫交流平台,符合当今高校学生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可以使得学生在虚拟空间中表达观点,互相学习。

1.3 学生重视网络空间交往沟

随着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给学生沟通交流提供了便捷、轻松的手段与方法。新媒体所提供空间是虚拟的空间,因为交流双方主要通过匿名方式交流,这样可以降低社会因素与其他个体干扰,对个人言论子哟哦与隐私保护比较有利,同时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2]。

1.4 一些学生会出现心理障碍与信任危机

由于新媒体是建立于互联他的基础上,所以缺少时空的界限,这种虚拟空间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不仅有网络化身影,又有现实世界影子,这就需要受众在两者间取一个平衡点。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很多学生都会匿名交流,对于自己的言论不负责任,经常任意抨击别人,使得道德弱化的情况不断发生。另外,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经常会出现厌倦生活与紧张孤僻等情况,继而出现心理障碍与信任危机[3]。

2.基于校园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与对策

2.1 构建信息反馈与收集的网络

过去,在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中,经常是采取自上而下方式来传递信息,受教者无法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且施教者之间的信息反馈、交流沟通比较缺乏。并且施教者也经常是盲目的说教,不主动和受教者互动,只重视教学取得的效果,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高重视。这样就会导致受教者不能敞开心扉和施教者交流沟通,从而影响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因此,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需要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信息反馈与收集的网络,以便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教学。应用新媒体技术主要有以下的优势:可以保证信息高效传达与及时发布;能够应用新媒体技术打开高校学生内心的世界,使得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敢于表达自我的观点与看法,这样对高校教育组掌握学生动态比较有利。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树立校园新媒体新观念

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的教学时,教育者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深入分析新媒体对大学思政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在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受教育者和传播者之间没有巨大的鸿沟,也不再是传统主動教学、被动学习教育的模式。在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突出学生主体性,激活学生内在的需求,应用新媒体的资源,促进学生成长。此外,在校园新媒体下,思政教育突破了传统罐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优势,主动和学生保持密切沟通、交流,使得教师、学生可以分享自身想法和观点,以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从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思政教育。

2.3 构建官方多媒体思政教育的平台

在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时,不能在虚拟与现实教学中形成两种不一样的模式,更不能放弃多媒体信息传播平台,防止现实教学之中传递思想在虚拟的空间中被削弱。在高校思政教育者进行媒介素质的教育与思想理念转变时,需要积极构建官方新媒体思政教育的平台,应用新媒体即时传播速度与新媒体的强势传递手段优势影响高校学生的群体。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三个不同的层级构建官方新媒体的平台,以组成矩阵式的传播,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首先,校级BBS的论坛、微博的公众账号与微信,这种新媒体平台构建主要用来公开与发布校务信息,属于校级的资源发布平台。其次,构建班级或是学院官方交流的平台,旨在进行班级或是学院内的师生交流,探讨社会热点与学校热点事件,同时可以讨论当下的时事形式。这种平台属于班级或是学院内互相帮助的一个平台,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需求,以便对学生的生活困境进行解决。最后,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个人媒体的空间,在课堂上传递主流的思想,同时对舆论导向实施二次加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2.4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媒体素质教育的能力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著作《引爆点》中指出,任何流行潮都有三个原则:环境威力的法则、个别人物的法则与附着力的法则。附着力的法则认为被传播的一些信息比较容易被人们重视与记忆,并且容易流行。新媒体属于信息传播与扩撒平台,新媒体核心部分就是内容产生,其为附着力的本身,传递内容容易被记忆。所以为了有效进行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选择优秀媒体素材,对媒介素材的内容进行拓展,提高媒介的素养。近几年,在校园新媒体的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不再使用冰冷讲义与课本,而是与多媒体形式、资源相结合,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按照新媒体平台属性的差异,可以将新媒体平台分成以下几种,个人空间、信息公开与发布平台、即时的通讯类、门户论坛、社区帮派与微信的公众台。在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时,需要与各种新媒体平台特点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总之,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应用校园新媒体技术时,需要教育者采取相关措施,指导学生科学应用新媒体的技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学习,使得自身能力能够与新媒体的技术发展相适应,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辉,郑方明,于兴业.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9(12):135-136.

[2]范益民.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6,15(3):67-70.

[3]金国峰.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15,21(11):79-80.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思想政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初探
基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路径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