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动漫产业中的巴蜀民俗文化研究

2017-05-04赵春周红亚

戏剧之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动漫产业

赵春+周红亚

【摘 要】数字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具有独特魅力和广阔空间,与民俗文化的碰撞更是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与方向。本文从数字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民俗文化在动漫中的应用,以数字动漫产业和巴蜀文化的结合为着眼点,来探讨本土动漫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巴蜀文化;数字动漫;动漫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71-02

数字动漫产业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来,被称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在欧美等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地区,数字动漫产业已成为经济的关键增长点。相较于国外,国内的动漫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化发展,但所幸在一系列扶持动漫产业的政策影响下,我国动漫产业已逐渐驶入快速发展行列。若要抓住时代契机使动漫与四川本土文化相结合,实现一体化的商业运作,助力本土动漫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首先必须了解巴蜀民俗文化的特征和本土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便服务于巴蜀数字动漫产业。

一、数字动漫产业发展状况

动漫产业是一种以动画、漫画为主要生产内容,以其他衍生产品为辅助生产内容的产业形态,与游戏一起被称为CAG产业。它一般包括产品生产、播放平台、图书音像、衍生品开发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产业形式,四点彼此独立又相互作用,同时每个点也会自我完善自成一个体系。对于成本压力巨大、不断追求创新的动漫产业来说,要突破成本回收慢的缺陷及投资高风险的压力,这四点的完美配合而组成的产业结构,能够达到竞争力最优、风险最小、辐射力和增值程度最强的成熟的动漫产业。近年来,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技术与艺术以超常的速度完美结合,动漫产业更是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

国家广电总局等相关部委自2004年逐步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开始从动漫的创作与制作、播出与交易、资金与税收、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给予动漫产业大力支持,从而培育和扩大了动漫市场。目前国内数字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从以下方面了解:一是发展迅速,产业巨大。毫无疑问,中国的动漫市场非常强大,据统计中国拥有3.67亿未成年人口,每年儿童食品的销售额为350亿元左右,玩具每年的销售额为200亿元左右,儿童服装每年的销售额达900亿元以上,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每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以此类推,中国动漫产业或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二是政策支持提升动漫产业经济地位。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商务部、财政部等都出台政策支持国产动漫发展,强调创造优秀原创动漫作品及打造成熟产业链。国家从政策和财政上加大对动画产业的扶持力度,广电总局出台了对国外动画的“限播令”,动画制作机构不断增加,创作环境不断优化,产业链也在逐步改善。

总体来说,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并有了良好的起步,政策的倾斜明显提升了动漫产业的经济地位,在整个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过程中,为数字动漫产业找到自身发展的突破口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民俗文化在动漫中的应用

民俗又称风俗或习俗,是民间风俗习惯的简称。这种存在于人类社会群体中的风俗习惯,具有典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特定生活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从宗教信仰的原始时期到随着社会生产不断发展而到来的现代社会,在地理环境、经济情况、社会生活等诸多综合因素下,民俗文化逐步形成。动画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艺术形式,在其发展历程中与民俗文化产生了深厚渊源,童话故事、神话题材、传说、成语与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等都是动画创作的源泉。回顾“中国学派”的形成,便是以民俗文化为根基而得到广泛认可的,老一辈的动画创作者通过取材、改编和借鉴的方式对民俗文化加以应用,创作出了诸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代表中国动画艺术成就的优秀作品。

从民俗文化在动漫中的应用谈起,可归纳为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剧本创作。在尊重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对原有故事进行改编再创作,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用途,使之符合广大观众的心理期待。被称为中国民族动画里程碑的《大闹天宫》即取材自经典小说《西游记》。通过不断地修改,剧本最终确定小说中的人物设定、矛盾冲突依然保留,但在内涵表达上,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基调,“坚决反抗到底”的主题设置在经历过大跃进的中国更具有时代烙印;二是造型语言。我国动画类型多样化,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水墨动画等各具特色,源于积极吸收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使之成為动画的画面语言。如由《封神演义》的部分故事改编而来的《哪吒闹海》在角色设计上汲取了中国门神画、敦煌壁画等的绘画元素,呈现出了浓郁的装饰性风格。运用民间画常用的红、青、黑、白、黄等和简练的线条相搭配,营造了独特的色彩风格。场景的处理和人物相得益彰,色彩鲜艳,气势恢宏;三是音乐伴奏。作为声画结合的艺术,动漫离不开音乐和音响的配合。我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动画作品题材的不同,决定了其中音乐的各异,《三个和尚》中采用了佛教音乐,《雪孩子》中采用了流行音调,《哪吒闹海》中则采用了古典旋律音调,而在对打时采用京剧打击乐,抒情时采用弦乐器,有些地方更是大胆尝试具有历史感的编钟,厚重的音色为影片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当代动漫创作中,民俗文化仍然独具魅力。《兔侠传奇》的主角设计来自京津区域富有神秘感的兔儿爷,并在兔儿爷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造型语言,赋予动画形象感。《秦时明月》融武侠、奇幻、历史于一体,在浓郁的“中国风”中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感,深受大众喜爱。这部作品恰恰是首先做到了挖掘本民族优秀文化,才能在全球37个国家及地区播映。它已不仅是一个市场概念,而且还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时代内涵,也只有这种蕴含优秀文化底蕴的动漫作品才能独具魅力而经久不衰。

三、数字动漫产业与巴蜀民俗文化结合

巴蜀地区作为西南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和主经地,从都江堰、青城山道教文化展示区,到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区、大熊猫栖息地等,再到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区的文化遗产,都是巴蜀文化的典范。在“振兴丝绸之路,兴建战略走廊”的时代背景下,应积极思考如何在基于数字动漫产业,挖掘巴蜀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赢,使巴蜀文化和数字动漫产业更好地结合。

(一)挖掘巴蜀文化资源

根据数字动漫创意产业的发展特色,着力对四川区域内的巴蜀民俗民间文化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形态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其文化形态特有的核心资料库。尝试在资料库的基础上分类处理形成新的系统库,系统库的数据资料为以动漫产业为代表的创意产业提供创作元素,并能促进不同价值体系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巴蜀地区这片黄天厚土中,历史的传承一直绵延不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宝藏。从远古农耕文化的研究到最具巴蜀文化代表的三国文化、金沙文化的发掘和整理,都可以作为数字动漫的创意元素,从而催生出动漫产业的新状态。巴蜀文化既包括以巴文化为代表的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又包括以蜀文化为特色的内地农业文化,这种多元的文化形态悄悄是动漫产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

(二)加强巴蜀动漫作品创作

在动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些主打巴蜀文化的动漫作品开始出现,其中《梦回金沙城》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该作品以四川金沙遗址为蓝本,再现了神秘消失的金沙古文化,以儿童的视角,用爱与勇气讲述了梦想与成长的故事。片中演绎的是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生的中国文化价值理念,在宣扬大爱、牺牲自我完成成长的主题中,为观众呈现了气势恢宏的场景、精致细腻的人物设计、天马行空般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在感动与震撼中领略到巴蜀文化所带来的别样美感。正是由于抓住了自身特色,《梦回金沙城》才得到了众多海外电影发行机构的青睐。

从日韩、欧美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来总结,好的动画作品是实现产业效益的基础,因此在加强巴蜀动漫作品的创作中,必须从作品风格、叙述结构、角色设计、动作设定、音乐音效等方面入手,先打造出经典作品,再结合地区现实情况和市场结构,探索适合本地区动漫产业现状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中可借鉴已有模式进行探讨,以创建动漫的文化品牌为例,可以是对原有文化的发掘,从中寻找出具有文化内涵承载力的文化品牌。如成都的三国系列动漫衍生品,就是根据三国故事挖掘出的文化创意品牌,主题之中暗含的是一个时期民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三)一体化的商业模式运作,实现整体产业收益

调查顯示,成熟的动漫产业商业模式,其主要盈利应该是版权的授权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因此前期的市场调研、内容探索和后期的市场变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但是目前国内的形势却是对中期制作更加偏重,前期和后期反而不够重视,导致影片宣传不到位,很难实现商业利益,这个结构显然是需要优化的。一体化的模式运作应该是依靠动漫作品盈利,但并不是仅靠动漫作品本身。遗憾的是,《梦回金沙城》并没有乘胜追击,适时把品牌的优势延续下来,而这也正是国内动漫产业所欠缺的地方。正因如此,巴蜀文化形态元素应该为众多的创意产业提供思维和素材,如出版业、影视动漫业、建筑设计业、玩具制造业、网络游戏业、旅游业,服装业和餐饮业等,由此来带动相关创意产业的共同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数字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抓住动漫产业的发展机遇,创建动漫产业整体价值链,是实现本地区文化发展和动漫产业双赢的手段。故此,动漫产业的发展必须理清方向、认清问题与不足,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动漫产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春.巴蜀文化元素融入动漫产业之现状[J].艺术学探索,2016(3).

[2]辜小苏.对中国动画文化性和思想性的思考[J].包装工程,2011(8).

[3]曹文防.地方动漫产业发展之路[J].艺术评论,2012(5).

作者简介:

赵 春(1987-),女,山东成武人,硕士,西华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动画与动漫产业;

周红亚(1987-),男,山东巨野人,硕士,西华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与影视。

猜你喜欢

动漫产业
传统文化元素在福建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