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贵州地区传统苗族银饰的现代再设计
2017-05-04夏梦
夏梦
【摘 要】在中国,处在西南地区的贵州,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苗族最喜爱佩戴银饰,有着自己的风格,也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古老的苗族银饰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很多挑战,传统的银饰文化和技术资料正在大量丢失,传承人日益减少。现在,一些首饰设计师已经把目光转移到少数民族银饰上,尝试着在首饰的材质、工艺、纹饰、造型、风格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创作,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产品。本文以贵州地区的苗族银饰为切入点,介绍一些传统苗族银饰的基本知识、艺术特征、发展现状及在现代首饰中的表现与应用,使大家对传统苗族银饰能够有一个系统地了解。
【关键词】贵州地区;苗族;银饰;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87-01
我国的首饰设计相较于国外还是比较落后的,存在制作不精、缺乏文化内涵、造型单一等问题。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饰造型优美、寓意深刻,有着独创性。“为什么不从民族银饰中汲取营养?怎么汲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首饰设计的重要课题。原研哉在2003年提出了一个设计创新活动——“再设计”。笔者认为,银饰的“再设计”是通过对传统苗族银饰图样及工艺技艺等的思考、理解和研究,结合现代设计思维和市场观念,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和消费观念的“再设计”产品,也将带动新的市场消费。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苗族众多民俗民间文化中,又以银饰最为有名。在贵州,苗族男女在日常生活中都要配戴银饰,节日里不管是少女还是妇女,都要头戴银冠、项饰、银圈;身着银衣,手配银镯,脚套银链,以多为美,以重为富。一直到今天,苗族银饰追求“大、重、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而这些银饰,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制作而成,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和内涵丰富的精神世界。
苗族的银饰属纯手工制作,以家庭作坊为主。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再利用工艺艺术制出精美纹样,最后焊接或编织成型。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复杂,一件银饰要历时多年和多个工序才能制作出来。
苗族以图腾崇拜为主,所以图腾多用于刺绣和银饰上。而苗族的图腾,是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审美的体现,银饰的造型很多都来自于图腾崇拜。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也是非常独特的。很多苗族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三四件,悉数佩戴。苗族银饰装饰意味浓厚,纹样的造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有一种特别的形式美,营造出一种气氛,与人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有些苗族银饰上的纹样反差很大,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如贵州都柳江流域苗族银饰中的银项圈,其上部雕琢各种花瓣与动物纹样,显得饱满厚实;下部则用步摇饰物重复装饰,走动起来充满动感。苗族银饰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节奏感,一套节日里的苗银饰像一首动听的歌,伴随着芦笙,银饰发出动听悦耳的声音,富有生命感和人情味。
如今,苗族银饰匠人越来越少,很多苗族年轻人放弃学习这门技艺,认为费时费力,达不到相应的经济报酬,最终导致了苗族银饰制作工艺后继无人。形态多样的苗族银饰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灵感来源,我们要加以利用,对其进行再设计,让文化传承下去,使其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苗族银饰给很多设计师带来了灵感。例如,在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上,借助苗族民族服饰和传统银饰的色彩特征,每个演员身上带着上千只银铃,銀铃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设计师在苗族银饰的特点中找到精华加以提炼,加入了现代元素后重新编制,并使之符合表演需要。因此,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既有民族文化气氛又有时尚感的画卷。这是真正的苗族银饰的“再设计”。
创新是设计师的愿望,也是设计师的追求,苗族银饰通过长期文化积累,为我们今天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苗族银饰折射出苗族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和优秀品质。研究苗族银饰的形式美、造型美、技艺美。对解读苗族银饰的文化内涵,保护、发掘和整理濒临消失的民族民间工艺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必须以“再设计”的发展理念,创造出符合社会审美观和消费需求的产品,让其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潘光华.中国苗族风情[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
[2]陈君.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当代“再设计”[J].文艺研究,2012(5).
[3]龙杰.苗族银饰的内涵[J].民俗文化,2005(7).
作者简介:
夏 梦,女,布依族,贵州民族大学,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