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加强和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2017-05-04胡建英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

胡建英

摘要: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石油企业继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不断发展积累沉淀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石油文化。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推进,石油文化自身的局限和短板也进一步凸显出来。如何顺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主动克服封闭、保守、不合时宜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以开放进取的心态积极吸收借鉴社会主流文化的精华,促进油田文化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探索加强石油企业文化入手,对石油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调整视觉、转变观念,突出特色、因势利导,建立健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结合行業特点选塑石油企业精神,努力提高石油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推动石油企业不断和谐稳健发展。

关键词:文化建设;企业特色;石油精神

随着中国石油石化重组改制地不断深入推进,每个油田企业真正进入了市场。要想使企业战无不胜、常胜不衰,只靠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等,已经不能保证,而是更需要实施系统的文化战略,即建设具有自身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那么,作为拥有百万大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石油企业如何加强和推进其企业文化建设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调整视角,充分认识加强和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加强文化建设、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调整视角,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种能激励职工在竞争中获胜的石油企业文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

文化是精神的基根。从历史上来看,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文化人经世致用的传统和天下为公的济世胸怀,同时,在儒家“士志于道”、修身治国的传统思想哺育下,出现了无数中华英才、民族英雄、社会栋梁。这些民族精英用毕生的探索乃至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理想主义、爱国主义的颂歌,为维系民族文化传统、捍卫社会正义、推动社会文明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以及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在一些人那里,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去掉了,而代之以文化糟粕及文化垃圾,表现在石油企业的生活和工作特殊领域就是:拜金主义开始蔓延,个人主义开始抬头,不少人残民自肥、以权谋私,把贪赃枉法、满足私欲凌驾于集体主义、企业法规乃至全局利益之上。结果是削弱了人的精神、大局意识以及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励精图治、共创大业的使命感。文化建设对人的责任意识、精神和行为的导向,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具有国家法律、企业法规等不能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石油企业要力争发展,就必须要努力通过顺应时代需要的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引导石油人顾全大局、创先争优,促进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因此,加强和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已是不可懈怠的重要工作。

二、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

从时代要求来看,文化建设已经远远超过其传统的“教化”与约束作用本身。传统的文化建设具有教育、灌输、渗透、传播等功能。就“纯文化”的角度说,石油企业文化的积淀是相对粗浅的,但它又吸取了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精髓。当代石油企业是集智能、科技、文化于一体的企业。转变观念,首先要走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的误区。除了历史和辨证地认识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外,更要清醒地看到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现代化社会和现代化管理的新要求。在新形势下,石油战线无论是主业还是服务业,石油人及其生产的产品或是提供的服务,只有其文化含量高,企业才能在竞争与发展中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转变观念还要清楚认识到,石油企业文化是提高全员思想意识、树立全员精神支柱的有效手段。石油企业职工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乃至企业理念、全员行为素养与标准的形成,需要由企业文化建设来完成。再次,石油企业文化是培养人的文化,只有通过启发、善诱、熏陶、培养和激励等方法,在企业职工中才能逐步树立和形成符合时代精神和石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才能提高职工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素养,从而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第四,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企业要有发展活力,既要靠企业精神凝聚人,也要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人和约束人。

提高企业全员素质,树立其共同的精神支柱、行为准则和责任意识,需要健康有序的企业文化建设,而这些必须靠健全的组织体系做保证。首先要成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立办事机构,配备和充实专(兼)职人员队伍。第二,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考核目标,做到与生产经营和服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第三,积极开展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研讨活动,针对企业特点,明确创建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近期重点工作及长远规划,确定具体的任务、内容和形式。第四,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通过对外学习,逐级培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结合石油企业的发展与需要,不断调整和补充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使之成为石油人乐于接受、易于吸收,同时又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大众文化。

三、突出特色,结合行业特点选塑石油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价值观念、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反映。当年大庆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创造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使之成为整个石油企业的灵魂。

但是,我们必须严肃地看到,当代石油企业职工中自私自利、自由主义的泛滥,假公济私、腐化堕落的蔓延,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思想,使职工的工作意志衰退,企业的活力、动力和向心力减弱。这些“病状”的产生,除去旧有体制与传统管理留下的后遗症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造成的。

石油企业要想在发展中增强自身能力和竞争活力,就要抓住选塑石油企业精神这个重点。选塑石油企业精神,决不仅仅是“看天”谱写企业精神的“调子”。近年来,石油行业涌现出王启民、秦文贵等石油楷模,他们用实干和巧干精神,把个人的荣辱安乐维系于油田的兴衰与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新时期石油人精神的内涵。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选塑和培育本企业的精神呢?我认为应当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石油企业领导干部要普遍树立“企业文化建设”意识。企业文化建設决不仅仅是企业党委工作的责任范畴。企业行政管理者同样具有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因为,任何企业法规政令的实施,不仅是通过强制管理、处罚和制约手段,还需要人的意志力量和精神支持,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只有党政领导一起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合力,产生效力。这是有效启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二是选择形势任务教育作为培育和选塑石油企业精神的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对职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企业实际,给职工讲清形势,讲明任务,讲透政策,讲足机遇,讲够困难,不留“退路”,使职工在思想上产生巨大压力,在精神上激发强大动力,从而鼓舞斗志,立足岗位顽强拼搏。

三是采取外出学习参观或集中培训等形式,逐步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分解,实行“硬性”管理,对职工接受和吸收企业文化的程度进行考核,做出优、中、劣划分,最终作为职工参与企业内部竞争的依据。以此促使职工厚积文化底蕴,易于培养企业竞争与发展所需的精神。

四是树立典型,弘扬企业精神。榜样具有广泛的感召力。先进典型就是企业推崇和职工敬重学习的对象。他代表一种正气,标志率先垂范、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主流力量。通过树立典型,影响一批、带动一批,让典型人物的精神在企业职工中同星火一样燎原。

四、因势利导,努力提高石油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水平的良莠,反映人的文明水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风貌,要靠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来形成。要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和文明风气的环境,提高石油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做长期繁重而艰苦的工作。

首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寻求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逐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文明健康行为是其思想观念的体现,它建立在良好的思想素质之上。当今石油企业职工思想较为活跃而复杂,社会变革产生的许多因素造成其内在思想意识前所未有的激荡。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善于选定先进的、同时又是让人易于接受的道德和文明标准来启发教育广大职工群众,使其用优良的思想道德支配言行,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其次,充分创造和发挥企业视觉文化的“攻势”。客观环境凸现的视觉文化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意识。塑造具有特色的石油企业视觉文化,把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思想、行为准则通过文化后的视觉客体,传播并移植到职工群众的思想意识中,从而丰富和充实职工群众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这是石油企业文化应当而且完全能够获得的收效。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视觉文化“攻势”,一是通过广播、电视、微信、橱窗等宣传媒体向职工群众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张与宗旨,表现企业职工社会经济生活的主流;二是通过标识、广告、报纸、杂志等,向全社会昭示企业形象,增强职工群众对企业的深层次了解和自信心;三是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努力树立企业职工的整体形象,加强“窗口”建设,推行文明用语,推出承诺服务进行强化训练,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等,继而改进职工工作态度,提高业务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再次,建立健全企业法纪法规,明确制定企业职工的工作责任与标准,把企业职工的言行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针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及消极现象,邓小平同志在二十多年前就反复强调:“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深化教育是根本,强化法制是保证。充分依靠法制,发挥企业法纪法规的威力,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要求。

健全和完善企业的法纪法规,用以支配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言行,重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机构的组织、介入与监督,细化人的言行准则,同时硬化奖罚标准。更为关键的是,要严明法纪,严格执法,真正做到违法比纠,执法比严。石油企业法纪法规的完善和实施,需要从完善制度和规范化管理入手,进一步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增强企业法纪法规的威严,不断促使职工群众职业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通过加强和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是石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呼唤,也是实现石油企业管理事半功倍的重要手段。石油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充分认识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并切实付诸实施后,石油企业的精神支柱与发展动力的充实和增强,也势必在其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范芳.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J].企业管理,2007(9).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