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育学生道德人格的策略
2017-05-04夏波
夏波
摘要:根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并结合学校教育理念,界定了初中生的道德人格,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物理精神、合作探究和物理学史三方面提出了培育学生道德人格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道德人格;策略
1研究的意义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个人修养”等教育为重点,培育学生理想人格.笔者根据这一指导纲要,结合我校“读书读人读生活,益己益人益天下”的教育理念,界定道德人格为:初中生做人的德性、品行和情操等的综合.具体来讲:“益己”即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坚守诚信、行为雅致,养成坚韧豁达、文明守纪的“个人修养”;“益人”即引导学生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具有乐于奉献的“社会关爱”意识;“益天下”即培育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树立世界眼光,能博采众长、大胆创新的“家国情怀”.
培育学生道德人格,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职责,也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师的职责,而是所有学科教师的职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育学生道德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育学生道德人格的策略
21利用物理精神,培育学生“益己”的个人修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培育学生“益己”的个人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物理文化的传播,让学生认识物理科学发展的历史,了解物理学家的奋斗经历,了解物理学家们曲折顽强、激动人心的创造过程,了解物理学家们为了追求、捍卫真理而忘我、献身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学习、努力实践的精神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品质.如:讲解引言部分的《探索之路》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伟大的物理学家布鲁诺出生于贫苦家庭,他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自学成才,他所坚持的“日心说”招来了当时教会的反对,遭到了教会的迫害,自此布鲁诺开始了多年的流亡生涯,直至被教会宣判火刑,他也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真理的坚持,布鲁诺这种追求、捍卫真理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正是现代初中生需要学习的.在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历尽艰辛万苦一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Poland),起名为“钋 (Po)”;还可以讲述伽利略在面对迫害时仍不忘追寻真理,最终取得卓越成就.在学习《欧姆定律》一节时,可以讲述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花费了10年的时间,做了大量实验才得出欧姆定律.在讲解《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述法拉第艰苦自学,历经数十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学习《感受信息》时,可以给学生讲述电报的发明人莫尔斯在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失败后,历时七年才发明了电报机.当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家为了知识而执着奋斗的经历后,也会激发他们勇敢克服困难的斗志以及探索科学的精神.
22利用合作探究,培育学生“益人”的社会关爱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培育学生“益人”的社会关爱.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合作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人格素质,也是学生走入社会后所必备的素质.只有具备了合作意识,才能在学习、工作中善于合作,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找到一条能够实现自身理想与自我价值的途径,最终得到幸福的生活.初中阶段是人形成社会能力、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合作竞争精神进行培养,通过竞争,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到自身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增强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一项实验中,都会有合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突出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有关于物理定律的发现经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会坚持不懈,共同完成实验.例如,学习《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小组共同制作一组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通过竞赛的方式,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高效地完成了个人任务,促进了小组任务的有效完成.诸如此类的分组实验,学生的团队意识会得到传递,有利于学生成为合格的团队工作者.
23利用物理学史,培育学生“益天下”的家国情怀
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学生“益天下”的家国情怀.物理是一门优美的学科,它的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论,都有一个萌芽、形成和发展演化的曲折历程,包含一个物理学家美好的传说.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物理学的研究就影响深远,处于世界前列.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远大志向.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教师可以在介绍小孔成像时,告诉学生这一现象最早记载于《墨经》中,该书对力学、光学现象及物质结构的研究等都居于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在学习《温度与物态变化》时,可以讲述东汉时的王充用热学知识,对自然界的雨、露、霜、雪等物态变化现象进行了分析,他是世界上最先对露的成因作出正确解释的学者,西方人直到19世纪末才知道露水是由地面的水蒸气凝结而成.在学习《磁是什么》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它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导航、生产等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该项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和骄傲;还可以介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磁偏角“微偏东,不全南也”,即: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比西方哥伦布同类发现早400多年.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以通过介绍回音壁的故事.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在学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时,除介绍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赵忠尧等在工程控制论、“两弹”研制、受控核聚变、一箭多星等技术方面取得可喜成果,重点拓展这些物理学家爱国的高尚情操.邓稼先满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拼搏的爱国激情,置身于荒郊野外,潜心研制“两弹”;有“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之称的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当时还是一穷二自的祖国的故事,以此来教育学生要热爱科学、热爱祖国.在课堂里恰当地穿插这些爱国主义素材,让祖先的智慧和文明成果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使学生认识到我們民族是一个富有优秀文化遗产的民族,学生的爱国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同时,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弘扬民族文化,为祖国之繁荣富强发奋学习.
3结语
培育学生道德人格,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物理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物理精神、合作探究和物理学史,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个人修养,从而培育学生“益己益人益天下”的道德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仲扣庄.物理学史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王大军.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J].中学物理,2016(10).
[4]薛峰.物理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物理,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