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5-04林晓颖周有铭

成才之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教学理念观点

林晓颖++周有铭

摘 要:从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危害、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的解决策略三方面,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现状及对策,指出教师只有将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核心落到实处,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形式主义;教学理念;观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19-02

所谓“形式主义”,是一种片面追求形式却忽视内容的形而上学观点、方法和作风,它夸大事物的表面形式,不讲究实际内容和效果。而“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让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学成果近乎“完美”,但与当下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理念相距甚远的一种教学现象。佐藤学在其所著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就指出:“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时下课程改革盛行,提出种种问题,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变换教育形式,从而将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核心落到实处,推动教育教学的稳健发展。但由于教师根深蒂固的教学旧观念,使得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在课堂教学中,不乏表面求新立异,实际脱离教学内容的形式主义现象存在。因此,教师通过对课堂的观察,结合全新的课程理论与观念,对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及其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

一线教师或者是深入课堂者都不难发现,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和由此意识产生出来的教学形式主义会渗透到课堂的每个角落。

1. 师生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融为一体的,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的。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看教材的具体内容,千文一法、千课一法,采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提问分析法,缺乏教学的阶段性和教法的多样化,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名义上是让全班学生参与,实际上是一两个学生当主角,其余学生当配角或者是观众,只是看与听,呆坐不动。同时,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化问题也较为严重。一方面是学生要迎合教师的想法,对于开放式之类的问题,学生为了讨好老师,拿到分数,会选择一种与其内心不相符甚至违背的答案。另一方面學生的回答过程必须按照教师给定的模式,这样做表面上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规范他们的习惯,实际上是对创新的扼杀,对发散思维的禁锢。

2. 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重形式,轻实质。随着课程的改革,旧时“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销声匿迹,小组学习应运而生。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一宣布讨论,整个教室几乎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小组的学生抢着表达自己的看法,结果导致谁都没有认真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一言不发,甚至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3. 教学评价

教师的评价也是重结果,轻过程。为了追求分数和成绩,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侧重于评价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但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思维、技能、品质、情感,具有启发性意义等方面缺少必要的评价。更有甚者,对于学生的答问不分是非,默然置之,或者不实事求是地进行鼓励,“真好”“真棒”“好极了”不绝于口。学生听了,觉得淡而无味。

4.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重新奇,轻内容。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板书奇特,板书内容五花八门,忽视了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课堂上一个字不写,所有板书内容全部用课前准备好的字条或图画代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这一习惯的养成,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而这样的板书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不利于教师处理课堂上生成性的知识内容。

二、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的危害

形式只是一种手段,过于追求形式就会漠视实质,讲究形式与探究实质出现失衡,教学就会出现问题。一是过于单一地强调研究性学习,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阻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二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却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三是只求“动”不求“思”,片面注重形式,竭力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单纯追求表面和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将得不到提高,也会远离教育的目标。四是对师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片面追求形式,忽略自己教学水平和内在修养的培养,会使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受到制约。若这种不良风气受到推崇,那么中国的教育令人堪忧。同时,这种风气也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和判断力。在新课改提出的今天,“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理念,对以前“满堂灌”和“满堂问”等不良课堂现象提出了挑战。改革不一定要流血,但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遗憾的是,一些教师对课改理念和具体要求理解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致使教学形式与课改理念发生背离。同时,他们过分追求教学形式上的创新,过分强调热闹的课堂,而对教学效果关注不足。这样,就会“本末倒置”,带来不良的结果。

三、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的解决策略

1.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从学生培养的层面而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学、善学的学习态度。在启发引导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对基础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习得,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寓于知识经验中的情感。同时,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承认并慎重对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以及多种方式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为学生设计出合乎年龄特点的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从课程设置的层面而言,教师也要重视选修课、综合课及校本课程等的开发,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让学生在不同领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 从重视提问向重视倾听转变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允许速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站在教室里是在和学生一起“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如果这样认识的话,教师就可以从单方面要求学生发言的想法中跳出来,转变为在组织、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教师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课堂”。因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课堂”上,学生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3.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创新是当代的潮流,也是教育的核心。一些学校的填鸭式、模板式教学造成了学生思维模式化,不利于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发展。陶行知指出:“一流的教育家必须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或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向传统课堂发出挑战,寻找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来玩转课堂,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彰显。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建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体系,将课改落到实处,从而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冯石岗,郭学军.形式主义问题透析[J].邯郸大学学报,1999(02).

[3]戴景泉.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J].现代教育科学,2012(04).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教学理念观点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观点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