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就业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5-04池万荣
池万荣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体现,而贫困家庭劳动力作为就业创业群体中的弱势特殊群体,解决其就业问题,是促进贫困家庭成员实现家庭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以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现阶段,贫困家庭就业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如何做好就业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各级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课题。笔者以福建省古田县为例,就现阶段开展就业精准扶贫工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古田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资源现状和特点
1.資源现状
从古田县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和县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查询,截至目前,全县贫困家庭1472户,贫困人口4788人,其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有1989人。具体结构性如下:文化程度小学的有1105人,初中的628人,高中以上的256人;具有初级职业资格以上的有422人,无技能的1567人;有培训意愿的462人,无培训意愿的1527人;已转移就业的961人,未转移就业的1028人,其中第一产业的754人,转移到第二产业的109人,转移到第三产业98人。
2.就业普遍特征
一是贫困家庭劳动力无技能者或职业技能单一居多。二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不稳定,以重、脏、累、险的工作居多。三是贫困家庭劳动力有培训意愿的少,无培训意愿的居多。四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意识不强的居多。五是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少,在家务农的居多。
二、制约因素
贫困家庭劳动力总体存在着就业难、就业竞争力弱、就业不稳定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自身技能素质不高、思想观念差异的内在因素,又有政策不完善、管理体制、服务不到位等外在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贫困家庭劳动力素质状况与就业需求不相匹配
随着古田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升级改造和高新企业的不断涌现,古田县部分企业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企业从之前的普遍缺少普工转变为技术性人才的短缺。如福大百特生物专业技术人才、古田药业需要药学等专业的人才、腾高管业需要精密数控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而贫困家庭劳动力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素质普遍较低,难以胜任技术岗位,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者别人不愿意做的重、脏、累、险的工作。
2.贫困家庭劳动力自身存在局限性,就业创业理念相对滞后
一是思想观念陈旧。一方面,贫困家庭劳动力主观上受传统思维的束缚,无意愿外出务工,出远门去挣钱,思想保守,不思改变,就业创业理念滞后、职业期望较高,与现实差较大。另一方面,贫困家庭劳动力由于客观上与要赡养老人、照顾子女或者是自身的因病、因残、因技等原因,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顾虑,宁愿守着自家三亩地,也不愿从事二三产业,造成家在务农多,外出打工少。
二是培训意识不强,参训热情不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培训方面只顾眼前利益,认为参加培训耗时耗力,又没有培训生活补贴加之培训后效果没有立竿见影,导致贫困家庭劳动力参训热情不高。
3.县内培训机构薄弱,无法保证技能培训质量和效果,影响贫困家庭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就业的稳定性
(1)古田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薄弱。目前,古田县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主要由古田县中等技术学校承担,受师资、设备等各方面的限制,培训工种相对简单,培训时间短,满足不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其次,社会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不完善,现只有县内两家职业培训机构,存在培训工种单一、适应市场差、管理水平低下,贫困家庭劳动力想要真正学会一门技术有难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涉农培训机构各自为政,资金得不到有效整合。目前,全县涉农培训机构有:人社局、扶贫办、移民局、联动中心等相关单位,由于各自培训资金来源、培训内容、时间要求、监督验收机制等不同,培训工作各自为政,特别是在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方面还没有形成合力,导致职业技能水平处在低层次,培训效果不明显。
4.就业创业政策亟待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虽然福建省出台了很多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但与外省相比,就业创业政策还有一定的扩大空间,例如,准格尔旗出台《关于对毕业一年内未就业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生活补贴的通知》,通知规定发放给未就业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800元/月补贴,期限不超过12个月;武汉市出台《武汉市职业培训补贴和就业困难对象生活补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就业困难人员在培训期间可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具体标准每月150元;珠海市就业补贴办法规定:应届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可享一次性2000元的就业补贴。
5.基层工作经费紧张,基层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1)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承担着本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的任务,其工作人员除了工资由同级财政解决外,既无收费项目,也无预算外收入,造成基层工作经费紧张。而村(居)协理员的工资补贴每个月才100元,明显过低,更谈不上工作经费,严重影响了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就业创业政策多,涉及范围广,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工作。目前,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隶属所辖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基层工作人员不但要承担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当地党委政府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务,大多身兼数职,不能做到专职专用,并且人员变动频繁,素质差参不齐,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给就业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四、对策
随着就业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断显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针对目前就业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就业精准扶贫工作。
1.强化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者素质
一是强化公办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我县实训基地,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扩大培训工种,打造品牌培训,突出特色培训,增强吸引力。通过品牌效应,以点带面,扩大实训基地的知名度,提升就业的层次和质量。实训基地重点帮扶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提高其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二是培育社会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民办培训机构既可以弥补公办培训机构的不足,又可以推动社会就业,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政策导向力度。针对县内民办培训机构薄弱的问题,政府應加大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育力度,根据县内情况,重点培育水果种植、食用菌加工等行业的培育力度,实施技能培训,政府买单。
三是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整合扶贫办、移民局、联动中心、人社局等部门有关职业培训的职能,做好精准扶贫中就业培训工作,实现“四统一”即统一培训资金、统一培训内容、统一时间要求、统一监督验收,促进培训实效。
四是实施技能培训与就业扶贫相结合。把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精准扶贫紧密联系起来,开展培训就业跟踪服务,对有意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个性化、特色化技能培训。结合古田县食用菌茶、茶叶、水蜜桃等支柱产业和县内重点用工企业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要求,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培训结束后,做好就业推荐后续工作,促进扶贫对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就业和稳定就业。
2.加大职业介绍力度,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是牵好市场用工求职信息对接“红线”。适时开展各类专项活动,举办专项就业招聘会,如“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活动周”、“退伍军人就业活动周”等系列活动,为用工企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搭建信息对接、人岗对接平台。
二是铺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网。利用政府网、人力资源保障网、联动网、《今日古田》等渠道广泛发布求职用工信息。在电视台设立玉田就业保障广场,开辟就业信息手机短信平台,同时把各类用工信息及时发送到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为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信息服务。
三是搭好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平台。完善“三基”平台建设,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实现“六到位”,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全部落实,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县、乡、村三级覆盖,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
3.加大职业指导力度,转变贫困家庭劳动力思想
一是加强基层职业指导员队伍建设。当前,古田县基层职业指导队伍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是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职业指导队伍总体表现整体素质不高、持证人数少、专职的职业指导人员更少。人力资源部门要加大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投入和培训力度,建立素质高、业务专的基层职业指导队伍。
二是根据类别,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人员通过“把脉问诊”了解贫困家庭劳动力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如针对下岗位失业人员应重点做好就业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就业信息;针对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重点讲解大学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竞争观念、理性地面对第一份工作,先就业后择业,避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针对农民工可以通过发放《农民工就业指南》、《农民工维权手册》;重点是让农民工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怎么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通过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有效的职业指导,转变其就业创业观念,促进就业创业。
4.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扶持政策
(1)借鉴省外的经验与作法。借鉴准格尔旗实行贫困家庭未就业大学生生活补助的做法,建议发放贫困家庭未就业大学生就业补助;借鉴武汉市就业困难人员在培训期间可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做法,建议就业困难人员在培训期间可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借鉴珠海市的做法,建议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内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发放一次性就业补贴。
(2)制定福建省特色的就业优惠政策。建议把精准扶贫对象纳入就业困难人员的范畴。由于精准扶贫对象的界定与就业困难人员的界定不同,造成在适用政策方面也有所不同,很大一部分精准扶贫对象不能享受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优惠政策。把精准扶贫对象纳入就业困难人员的范畴后,可给予享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贴息、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扶持政策。
5.加大基层工作经费的投入,建立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垂直管理”机制
(1)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业务触角在基层,政策落实靠基层,开展各类劳动就业业务,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鉴于当前就业精准扶贫工作的难度,应加大对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村级工作站工作经费的投入。
(2)借鉴其他垂直管理机构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把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构划归县级人社部门管理,作为县级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这样既能保证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工作队伍的稳定,又能确保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的工作经费,保障其职能职责的发挥,促进就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庆华,周文蓉,蔡跃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劳动,2011(9).
[2]何小民.广西有序推进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建设[J].中国劳动,2011(8).
[3]刘纯彬,李叶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
(作者单位:古田县劳动就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