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一带一路的核心价值观

2017-05-04王德禄

中关村 2017年4期
关键词:和平主义和平中华民族

王德禄

80年代思想解放的洗礼,中国人开始了文化讨论,也让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以前所未有的视野审视着世界格局的变化。1992年,围绕“科学与和平”主题,以两弹元勋陈能宽院士担任主编,我担任执行主编,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科学与和平》丛书。20多年后再审视这套丛书,尤其是对北京大学教授刘志光所著的《东方和平主义:源起、流变及走向》的审视,惊讶地发现这套丛书对于当代中国未来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指向性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对中国发展走向的正确判断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轰然倒塌。在世界格局的大变革风暴中,中国的方向是什么?这成为当时知识理论界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过对冷战的反思,对当时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洞察,我们认为应该从中国和平文化中汲取智慧,这才是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也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在。在上世纪80-90年代,整个社会都在学习西方的大背景下,我们之所以敢提出学习中国和平文化,骨子里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回过头来再看,中国的发展历程与我们当时的判断基本一致。对全球和平发展的战略判断,厚植的东方和平智慧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回答“不确定性”国际局势下时代问题,根本上是要寻找和解码文化的基因,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是根植于文化血脉之中。这也是近日中央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指向所在。

和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当代中国发展崛起的突出优势。在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精髓是什么?我认为是东方和平精神。正如刘志光教授在其所著的《东方和平主义:源起、流变及走向》中所说,世界主义精神、以神圣秩序为基础的调和主义精神、追求人类心灵的和平境界、人类“大同”的理想,构成了东方和平主义的思想核心。如果说道家是法自然的和平主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平;那儒家则是有秩序的和平主义,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知行合一、大同小康、和而不同,追求的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单个国家与整个世界的和平。如果说墨家是行动的和平主义,博爱相利、兼爱非攻,追求的是以实际行动实现个人命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那兵家则是弭兵的和平主义,止戈为武、以战止战,主张把和平作为战争的最高境界。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文明,根源就是中华文明对和平的坚守,成功的实现了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国家价值、人类价值的平衡与和谐。从这个角度讲,和平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世价值。

和平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灵魂

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和平是价值输出;模式是改革开放经验,重在软实力;产能合作是互惠。“一带一路”建设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中国和沿线国家之间的持久和平与繁荣,和平发展理念的认同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灵魂。有了对和平价值的认同,才会有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发展模式上,“一带一路”合作中不仅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投入”,更应注重“软实力”的输出,中国科技园区(高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发展的典范,是中国“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要通过科技园区合作,推广中国成功经验,促进合作国家和平发展。在产能合作上,要重视与沿线国家互惠互利、互通有无,而不是单方面的产能输出。产能合作一定是双方都能受益,是和平可持续的。

猜你喜欢

和平主义和平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论中国道路对现代文明的超越
两战期间英国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