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网络、价值共创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2017-05-04褚文倩

价值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价值共创柔性管理

褚文倩

摘要: 互联网+大数据的价值创造方式转变了企业独立竞争的发展范式,网络协作已成为企业塑造新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以价值共创为中介变量,柔性管理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价值网络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378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价值网络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价值共创在价值网络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柔性管理正向调节价值网络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柔性管理也正向调节价值共创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

Abstract: The value creation mode of Internet + big data has changed the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enterprise independent competition, and network co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enterprises to shape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ed on the open innovation perspective, the value creation is used as the mediator variable,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is the adjustment model,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impact of the value network on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constructed. The relevant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378 valid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 network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The value create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value network and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positively adjusts the impact of the value network on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also positively adjust the impact of value adjustment on coope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关键词: 价值网络;价值共创;柔性管理;合作创新绩效

Key words: value network;value co-creation;flexible management;coope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238-06

0 引言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的“随经济”蓬勃发展改变了原来的线性单向的链状价值创造方式,要求泛在的价值创造网络颠覆传统商业价值模式,[1]由不同创新主体合作而形成的价值网络成为企业合作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的企业价值网络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其本质是将多行业价值链和价值系统进行整合,尽可能汇聚各方所需的可持续供给资源,并合理配置资源,帮助企业获取群体竞争优势、网絡结构优势和抗风险能力[2],进而增强企业网络归属感与网络责任意识[3],最终达到提升合作创新绩效的目的。近年来学者们从多种角度探究了价值网络作用于合作创新绩效的具体过程。例如 Andersson从技术和商务嵌入性两个角度考察了企业价值网络的特征与绩效的关系[4],证实了企业内嵌于健康、紧密合作的价值网络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提升作用。吴琨将企业的总体战略会视为影响企业现有网络关系培养的必然要素,以此构建互补性资源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路径[5]。而嵌入性理论强调,网络中价值创造主体基于互惠原则进行战略选择是网络合作的关键[6],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多主体参与下的共赢意识。作为企业嵌入价值网络中的战略选择方式[7],价值共创有助于网络间共赢意识的培养,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价值共创是增强网络合作的关键要素。在处理与其他合作主体关系的过程中,价值共创战略的实施破除了链接价值网络间各种组织资源的障碍,有效规避了各类机会主义风险,树立了企业在网络中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8],从而加强组织间价值网络的联结强度,确保了整个价值网络有序、高效地运作;此外,它的实施还加深了各组织成员间对有形与无形资源的依赖程度,为价值网络营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和网络声誉,有利于吸纳更多的优质知识来源甚至跨界资源拥有者加入价值网络,扩展了网络联结广度[9],丰富了网络多样性。综上所述,在同质与异质跨界竞争并存、产品生命周期无限缩短、顾客的体验化、差异化需求正在改变传统的价值接受方式等诸多环境不确定影响下的开放动态价值网络中,价值共创战略的选择增强的了组织间网络忠诚度,为价值创造主体更主动扩充价值网络知识量以及价值创造主体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奠定了基础,营造了良性网络价值转移系统,因此价值共创作为一种价值创造逻辑的研究紧迫性日益凸显。

此外,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柔性管理是衡量企业对网络环境变化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关键指标,是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来适应合作主体间的交互,确定企业边界开放度来获取互补性资源的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它的提升势必将增强企业灵活性和网络联结强度,进而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企业拥有的组织柔性以及配置外部资源的战略柔性是管理柔性的基础[10],孙冰、王德鲁对柔性理论进行研究后发现,将基于适应性演化视角的企业组织柔性管理和基于协同视角的企业战略柔性管理结合起来研究有助于实现价值网络的“柔性”和“效率”[11]。而适合度景观理论认为,价值网络系统中各价值主体能力的不同配置决定了创新结果的领先性而企业的战略柔性有助于企业更好融入价值网络,处理好价值网络间各主体的关系,吸纳各价值主体所创造的有效价值;价值主体内部能力是其他因素起作用的前提,企业的组织柔性有利于破除企业的层级结构,激发企业全员价值创造潜力,建设开放文化,塑造有魅力合作者形象。可见,战略柔性和组织柔性的相互补充更易实现组织边界开放,满足或创造客户需求,进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探讨柔性管理在价值网络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关系中的影响作用愈来愈为重要。

综上,本研究从价值网络着手,整合资源依赖、合作创新及嵌入性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价值共创作为中介变量,柔性管理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价值网络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结论将有效地指导价值创造各主体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如何从战略与能力两方面盘活价值网络,促进了网络中跨界资源与异质性资源的转移,进而提升企业所在网络的整体竞争力。

1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1.1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1.1.1 价值网络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价值网络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价值网络最早由Adrian Slywotzky(1998)在《利润区》一书中提出。VemaAllee认为价值网络是无形价值和有形价值进行交换的机制,在价值网络中组织或人们将无形和有形资产转变成可转移的资产,通过交换转移,达到不同的目的。Stabell & Fjeldstad认为价值网络是由客户、一般顾客及其有正式关系的合作伙伴等相互连结而成的集合,以提供彼此意见交换的平台。刘茜认为价值网络是组织进行跨界整合,价值创新,应对外部动态复杂环境的基础性组织。浦贵阳提出价值网络是聚合价值伙伴及资源要素的平台,而联结强度、联结广度影响共同影响价值网络的资源聚集能力。综上本研究认为价值网络是对价值链核心能力进行集成,同时整合碎片化资源并以其良好而稳定的运行吸引更多跨界合作主体而形成的网络组织,它的出现为企业带来了更多优质资源获取渠道。

1.1.2 价值共创

Prahalad和Ramaswamy首次提出“价值共创”的概念和价值共创的DART模型[12],并在《竞争的未来》一书中将其提升为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性哲学思想。但以往学者对价值共创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企业与个人消费者的研究层面,如Vargo & Lusch 提出的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理论认为,价值共创是消费者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投入价值创造过程[13],生产者努力使自己置身于消费者的使用环境,为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提供便利和帮助。另一个分支是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价值共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不是向消费者销售体验,而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体验的情境[14]。而跨企业网络视角下的价值共创研究却十分罕见,任际范认为虽然服务主导逻辑和体验主导逻辑都是基于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价值共创,但其思想和理论内核同样可以应用到企业间价值共创中,并依据价值共创的DART模型即对话、获取、透明度、共担风险,开发了企业间价值共创量表。Ordanini & Pasini基于关系理论探究了企业间价值共创的过程并认为沟通是企业间价值共创的基础要素。Gummesson& Mele在战略视角下研究了资产共同专有化,技术依赖对企业间价值共创关系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在界定价值共创是价值网络间各企业基于沟通服务与资源共享的一种战略取向的基础上进行企业间价值共创的实证研究,以期能够充实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1.1.3 柔性管理

Hart & Stisler是柔性领域研究的先驱,认为柔性是“能够支撑较大的产出变动的生产的特性”。柔性管理源于日本丰田公司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柔性制造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学者们首先界定了柔性管理的概念,Nagarur以应用的角度将柔性管理定义为:“系统能快速做出调整并适应任何相关因素变化的能力。曾建新、万建军定义柔性管理为,企业为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方式和方法,增強组织等主体对变化的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行为。其次,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Hatch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同时具备战略柔性与组织柔性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新的资源和信息,促进新产品开发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王铁男提出战略柔性对提升组织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王永贵认为组织柔性在提升企业内部员工满意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5]。董华认为柔性管理内容包括人员柔性、组织结构柔性、企业文化柔性、企业战略柔性、技术柔性[16]。可见,目前学术界对于柔性管理的研究主要围绕着适应市场变化和员工满意两个方面展开。本研究则将从组织柔性与战略柔性两方面综合探讨柔性管理在适应市场变化,促进价值网络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1.1.4 合作创新绩效

合作创新绩效作为价值网络间合作成果的最终体现,是衡量合作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网络的稳定性、合作满意度以及主体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体现[17]。首先,宋晶在价值网络视角下研究合作创新绩效时提出网络成员间关系的稳定能使价值创造主体获取异质资源,规避机会主义,降低创新成本。其次,于冬认为企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信任从来都是紧密相关。组织之间能够依靠相互信任来提供安全感和确定性,从而有利于减少组织间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合作效率,有效地降低社会网络交往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促进隐性资源的共享,因此,价值主体间合作信任程度成为衡量合作关系是必要指标。再者,陈力田将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界定为企业搜寻、识别、获得外部新知识或发现知识的新应用,进而产生能创造市场价值的内生性的新知识。并提出创新能力能为价值网络间各价值创造主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原材料,企业采取合作创新的形式加入价值网络进行价值创造,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综上,本文通过测度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关系稳定程度、合作满意程度以及创新能力提高程度来衡量合作创新绩效。

1.2 研究假设

1.2.1 价值网络和合作创新绩效

资源依赖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均指出,价值网络是企业获得所需互补性资源的重要途径,可以弥补组织内部所缺乏的资源、知识和能力,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效率[18],提升组织绩效。洪茹燕通过研究发现价值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张玉春提出任何企业都嵌入到一个或多个价值网络之中,其行为模式及绩效均受到其所嵌入的价值网络的影响[19],通过合作,促进企业资源在合作伙伴之间横流动,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最终实现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利共赢。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价值网络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1.2.2 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

价值网络作用最大化的关键在于,其一价值网络中创新主体之间频繁正向的交互沟通。创新理论认为组织的创新是各价值创造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学习的交互过程[20],对话能力作为影响交互过程的重要指标,必然会显著影响合作创新活动的效率;其二企业获取知识时强调获取的结果,可以只获得物品的使用权,不需要获取物品的所有权[21],能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三确保为网络中企业提供的信息和资源是高度透明的,这样可以深化与合作企业间的信赖程度和合作欲望,进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创新绩效;其四价值共创要求企业培养自身接受外部信息以及与合作伙伴共同管理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资源流转率以及网络关系强度。可见,价值共创增强了网络贡献度,提升了价值网络中创新主体运用外部资源的效率,进而成为价值网络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重要桥梁。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2:价值共创在价值网络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1.2.3 柔性管理的调节作用

网络合作机会与风险并存,柔性管理强调了企业对环境的主动选择行为能够有效应对网络环境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从组织适应理论的观点以及组织柔性的具体表现来看,在柔性化的组织中,企业会提高战略决策速度以快速回应环境变化用以改善竞争表现[22],进而有助于增强识别网络间互补性资源与创新机会的能力,促进企业准确把握创新的时间节奏。另一方面从战略柔性越强,网络主体之间的协同程度就越高,有利于实现企业间网络内有价值知识和信息的深度沟通和交换,形成共享态度、主张以及信念,促进相互间的信任与协调机制的构建,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和风险,有利于维持创新主体间的长期合作[23],达到提升创新能力和合作绩效的目的。Martinez等认为柔性管理越强的企业往往更具有前瞻性,能够比其他企业更超前地对环境进行识别和分析,灵活运用资源和重新配置流程。范志刚提出在价值网络中,柔性管理是衡量创新主体间交流与合作关系以及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24],深度影响着价值网络成员获取资源的能力以及所获资源的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战略柔性正向调节价值网络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H4:战略柔性正向调节价值共创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假设,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設计

2.1 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样本数据的收集,以电子邮件、网站发放为主,纸质问卷为辅,调查对象涉及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制造业等行业。这些行业正面临市场更迭频繁,外部资源搜寻成本高昂的问题,故业者大多期望能建立稳定的价值网络来降低资源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380份,回收率为76%,经有效性筛选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78份,问卷有效率达75.6%。问卷的总体情况从年龄来看,20岁以下占6.27%,21-30岁占46.72%,31-40岁占31.91%,40岁以上占15.1%;从学历分布来看,高中及以下7.12%,中专及大专23.36%,大学本科及同等学力56.98%,研究生及以上12.54%;从成立年限来看大多企业成立年限在3-5年间;电子商务、制造业、科技服务占主要部分,分别为21.93%,17.66%,15.67%。

2.2 变量与测量

本研究涉及四个需要度量的变量,分别为价值网络、价值共创、柔性管理和合作创新绩效。为了确保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四个度量指标均采用国内外学者开发的成熟量表,并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加以适当修改[28]。在问卷的设计方面,以下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5点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来进行测度。

自变量价值网络参考郑素丽,吴晓波[25]等的研究量表,包括“企业可以有效获得或使用网络内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知识;企业可以有效获得网络内公司的管理经验”等条目。此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46。中介变量价值共创参考任际范,徐进的研究量表,包括“我们同网络间企业之间频繁地、不定时地或者定时地交换信息;网络企业通过我们的信息渠道获得的信息都是真实的”等条目。此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32。调节变量柔性管理采用赵伏全[26]和陈力田的研究量表,包括“贵公司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快速地调整其资源配置;允许各部门打破正规工作程序,以保持工作灵活性和动态性”等条目。此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93。因变量合作创新绩效采用宋晶、李玲[27]的研究量表,包括“我们企业已经与合作伙伴合作了较长时间;我们企业对合作的成果感到很满意;通过合作我们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显著提高”等条目。此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49。

此外,根据已有对企业间合作创新绩效的研究,本文将年龄、学历、企业成立年限、企业所属行业类别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2.3 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AMOS17.0对上述变量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并比较由本文变量所构成的各因子模型的测量参数,以检验模型的最优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四因子模型整体拟合效果最好,具体见表1。这说明,本文的测量问卷区分效度较好。

3 实证研究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7.0作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3.2 假设检验

主效应检验。主效应用来检验价值网络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首先将控制变量放入回归方程中,其次再将中介变量价值共创加入到方程中进行检验。从表3中模型4可以看出,价值网络对于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510,p<0.001),即假设H1成立。

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反映的是价值共创在领先优势状态与用户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如表3中模型4所示,价值网络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β= 0.510,p<0.001),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首要条件;表3中模型2显示,价值网络对价值共创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β=0.749,p<0.001),这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二个条件;表3中模型4显示,当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同时放入回归方程进行回归时,价值网络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由0.510(p<0.001)减少至0.198(p<0.01),并且价值共创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17,p<0.001),这说明价值共创部分中介价值网络对合作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H2得到验证。

调节效应用来分析柔性管理在价值网络对合作创新绩效和价值共创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将合作创新绩效设为因变量,然后依次将控制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以及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加入到回归方程当中,如表4所示。从表4中的模型5可以看出,柔性管理不仅在价值网络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10,p<0.05),而且在价值共创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也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77,p<0.01)。这说明,柔性管理越强,价值网络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就越显著,即假设H3成立;柔性管理越强,价值共创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越显著,即假设H4成立。同时从表4中的模型4可以看出,柔性管理对合作创新绩效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308,p<0.001)。本文以Cohen等所采用的方法,分别以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和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为基准绘制了不同柔性管理下价值网络与价值共创对于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具体如图2、图3所示。

4 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对价值网络、价值共创、柔性管理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后,最终得到三个重要结论:

一是价值网络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首先,企业间进行价值网络合作创新可以对共同的专用性资产进行投资以获取超额利益;其次,价值网络内的合作伙伴通过长期交互合作,能够更高效的获取范围经济,明确发展方向,降低互补性创新资源搜寻成本,获得超额绩效。二是价值共创在价值网络与合作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在动态开放的环境下,价值共创能力成为企业广泛共享不同行业间资源的共同基点。价值共创战略的选择有利于价值创造主体柔性应对来自网络内外的环境变化,减少内外部环境对网络造成的冲击和震荡,[29]加强了创新主体间合作关系的紧密性,有助于企业降低合作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推动企业积极融入网络中,丰富企业创新活动所需的资源,进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三是柔性管理在价值网络与合作创新绩效间和价值共创与合作创新绩效间均起调节作用,且价值共创越强,价值网络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越显著[30],价值共创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也越显著。企业柔性管理中的组织柔性能够协调企业的稳定性和敏捷性,平衡环境的动荡性与企业的灵活性。具有较强组织柔性的企业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更易开放企业边界,组织内部对知识与资源的吸收能力也比较强;企业柔性管理中的战略柔性是企业顺利开展同质与异质合作行为的有力内部保障。战略柔性强调资源与信息的灵活运用以及流程的重新配置,因此,拥有战略柔性的组织更乐于与价值网络中其他创新主体共享资源与信息。

4.2 研究启示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和战略理论,并对企业创新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价值网络是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必然趋势。这要求企业在创新实践中,要积极开放企业边界,嵌入价值网络,最大限度地消除合作行为中的有形和无形壁垒,与网络中国创新主体深入合作,在贡献自身资源的同时获取互补性资源,实现创新绩效提高的目的。

二是价值共创是盘活价值网络,确保价值网络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这要求企业从对话、获取、透明度、共担风险几方面全面解决合作风险问题,提高外部资源的融合性和应用性,构建和强化与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信任关系,增强价值网络的稳健性和持续性。

三是柔性管理能有效匹配外部创新资源的需求,对提升合作行为及创新绩效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这要求企业在创新实践中,避免企业刚性化、惰性化等组织惯性,全面提高管理柔性和组织弹性,增强企业与环境的适应性和动态性,盘活网络创新活力。

4.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作為一个创新性的探索研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如管理柔性不同维度的作用问题。为此,未来研究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运用深度访谈、纵向追踪等案例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价值网络中价值共创行为的内涵、产生机理和实施效果,以丰富相关变量关系的研究;二是明确管理柔性的定义和内涵,探索其他影响管理柔性的因素,明确柔性管理维度,并进一步分别探究其调节作用影响效果和阈值,以深化创新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程立茹,周煊.企业价值网络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65-70,83.

[2]董保宝.网络结构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基于动态能力中介效应的视角[J].管理学报,2012,01:50-56.

[3]Provan K G, Sydow J, Podsakoff N P. Network Citizenship Behavior: Toward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Multi-organizational Network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 2014, 2014(1):11520-11520.

[4] Ulf Andersson, Mats Forsgren, Ulf Holm. The strategic impact of external networks: subsidiary 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Volume 23 Issue 11: 979-996.

[5]吴琨.网络关系对企业战略定位的影响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23-30.

[6]Felício J A, Freire C R. From customer motivation to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strategic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 channels of financial service firms[J]. Service Business, 2016, 10(1):135-157.

[7]武文珍,陳启杰.价值共创理论形成路径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06):66-73,81.

[8]曹光明,江若尘,陈启杰.企业联想、消费者-企业认同与消费者公民行为[J].经济管理,2012,v.34,No.49907:103-111.

[9]Wall R S, Knaap G A V D. Sectoral Differentiation and Network Structure Within Contemporary Worldwide Corporate Networks[J]. Economic Geography, 2011, 87(3):267-308.

[10]范志刚.基于企业网络的战略柔性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机制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1]陈力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进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2]任际范,徐进,梁新弘.基于DART模型的企业间价值共创量表开发[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93-102.

[13]狄蓉,徐明.服务主导逻辑下服务创新价值共创机理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7):33-38.

[14]Ren S J, Hu C, Ngai E W T, et al.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ter-organisational value co-creation in a supply chain: a process perspective[J].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2015, 26(12):1-12.

[15]Wang Y G, Xing J G. Strategic flexibility and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Moderating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2004, 7(6):70-78.

[16]卢志平.企业信息化柔性战略三维空间模型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0):98-102.

[17]宋晶,陈菊红,孙永磊.核心企业领导风格、组织间信任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73-78.

[18]洪茹燕.关系嵌入与吸收能力的协同对企业知识搜寻的影响——全球制造网络效应下对中国轿车企业自主创新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71-76.

[19]张玉春.企业合作型竞争战略内部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3.

[20]许广永.企业创新的交互性及结构维度[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1(6204):1-8.

[21]Khanagha S, Volberda H, Oshri I. Customer Co-Cre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Managerial Attention and Initiatives[J]. Long Range Planning,2016.

[22]蒋峦,李忠顺,谢卫红,等.组织柔性与环境动态性下时间节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5,12(9):1337-1342.

[23]张涵, 赵黎明, 乌兰娜. 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关键影响因素与合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SEM模型[J]. 科学管理研究, 2013,31(6):114-117.

[24]范志刚,吴晓波.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柔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01):1-8.

[25]郑素丽,吴晓波.组织间资源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8):90-97.

[26]赵伏全.网络结构下企业战略柔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2.

[27]宋晶,陈菊红,孙永磊.网络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文化异质性的作用[J].管理评论,2015,27(2).

[28]Yang Z, Zhang X L, Xie C Y. How to choose strategic orientation:market orientation or innovation orientation?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in the firms from Hunan provinc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09, 27(2):278-288.

[29]杨学成,陶晓波.从实体价值链、价值矩阵到柔性价值网——以小米公司的社会化价值共创为例[J].管理评论,2015,07:232-240.

[30]Chen Y Y, Wang W D.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Firms[J].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2013.

猜你喜欢

价值共创柔性管理
价值共创视角下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研究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