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西安市灞河右岸路城市绿道网络设计

2017-05-04马瑶贾媛陆鹏

价值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适宜性分析探讨

马瑶++贾媛++陆鹏

摘要:道是一种线性的开放空间,绿道网络设计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绿道体系强调绿地空间的连接性,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线性绿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游憩、社会和景观价值。对绿道的含义及西安市灞河右岸路城市绿道网络设计实例对绿道设计的适宜性进行分析探讨。

Abstract: Channel is a kind of linear open space. The network design of green channel is a systematic planning method. The green channel system emphasizes the connectivity of green space. Only the linear green channel with a certain scale can exert its ecological, recreational, social and landscape value. The meaning of the green channel and the suitability of urban green channel network design in the right bank of Bahe River in Xi'an are discussed.

关键词:绿道网络设计;适宜性;分析探讨

Key words:green channel network design;suitability;analysis and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120-02

1 概述

1.1 绿道的概念界定 绿道在字面上的理解是“绿色的通道”,实际的含义是将每一个开放性的空间链接起来,采用绿化的形式将原本不相连的空间形成一个整体,例如,贯穿大海与公园的连接道路(仅供自行车与行人通过),公园与社区之间的连接通道,社区与广场等的连接通道,最为显著的就是各大景区相互之间的连接通道。绿道德最大特点就是将人们休憩的场所、风景区、休闲区、居住区及商业区以环保的形式连接起来,既美观又实用,是目前绝大多数城市才去的道路建设形式。本文中灞河右岸路即为城市绿道,现以灞河右岸路为例,介绍城市绿道的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等设计方法。

绿道的发展随着道路建设形式的发展不断进步,由原来单一的连接功能,到现在及生态、绿化、社会、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查理斯·莱托等人将绿道定义为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廊道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这个空间涵盖了生态、休憩、文化、景观等复合功能。

1.2 绿道的类型与功能 绿道的类型主要分为城市河流型,游憩型,自然生态型,风景名胜型,综合型等。绿道整体功能就是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提供走行空間,减少交通拥堵,营造和谐的交通环境,能够使不同的交通形式更好的衔接,起到中间流转、过度的作用。河流型的绿道主要功能是情节水源、防洪防污染;游憩型的绿道主要作为连接人们日常休憩场所(公园等)的通道;自然生态型是将本身存在的道路稍加修改成为连接绿道,主要作用改善美观度等等;风景名胜型是将风景区的道路连接起来,使游客在观赏风景时具有连贯性;综合型的绿道作用比较广泛,主要是连接不相关的场所所用,比如连接商业场所与社区、社区与公园、公园与沿海、广场与风景区等等,综合型的绿道有利于旅游的开发、商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

2 工程概况

灞河右岸堤顶路位于西安市纺织城地区,是灞河右岸洪庆段河堤治理工程的附属工程,设计道路位于河堤内、外堤顶线之间,河堤治理过程中已形成的现状堤顶上,本次设计是在现状堤顶路床顶面加铺路面结构层。

河堤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堤防工程施工,包括边坡及堤顶清理、堤身填筑碾压、削坡及坡面整理、浆砌石护坡基础开挖、浆砌石基础砌筑、基础回填、土工布铺设,宾格石笼、护坡砌筑及封顶、堤顶路基层黄土回填压实等工序,下一步将是本工程的实施。

本次设计范围西起祥云桥(即战备路桥),东至纺园八路,道路全长4034.143m,属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m,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为新建工程。如图1所示。

3 西安市灞河右岸绿道网络规划设计

3.1 西安市灞河绿道网络规划设计背景 西安灞河新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部,东靠洪庆山国家级城市森林公园、南邻西安绕城高速并与曲江新区隔河相望,北邻华清路与西安浐灞生态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相连,规划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在2004年成立,生态区的建立主要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建立全新的生态环境为核心。作为西安市的生态区建设重点,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人力、物力、财力,尽最大努力保持生态区原有的生态面貌,同时进行了绿道的规划设计,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建设成果逐渐形成,各个景点也逐渐开放。绿道的设计也进一步的进行设计规划。

基于灞河绿道规划设计的优势资源,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景观体系缺少整体性、慢行空间侵占与缺失、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等状况,为顺应灞河生态区建设“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发展机遇,灞河生态区绿道网系统侧重于旅游和休闲出行,以“带动全域休闲、引领新生活方式、打造灞河新标志”为发展目标,系统地组织绿道线路,并指导绿道子系统的建设。

3.2 灞河绿道规划设计的整体思路 适宜性的绿道网络设计设计到多门的学科知识与政府部门,首先就会政府建设部门、相关的设计单位、相关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这是绿道的基本建设直接涉及到的部门,还有在绿道网络规划实践中间接设涉及到的部门机构,比如:市政道路、市政管网、道路交通、旅游业等等。涉及到部门机构相当的广泛。在设计规划过程当中需要的专业知识也非常之多,比如要结合现有道路管网、人行步道排迁问题对绿道进行设计,还有与美观学两结合,多个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通过整合现有公共绿地、旅游景点、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慢行道等,串联城市景观、整合各类设施、构建宜人的慢行环境,满足灞河生态区发展需求。同时在规划中重视绿道网系统与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以及各个层级规划之间的反馈协调,以此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道路平面依据建设方意见进行设计。道路平面布置原则为:道路线位除纺园六路灞河桥段外全段位于现状堤顶之上,河堤内、外堤顶线之间。

本次设计道路全线共设有十八处圆曲线及七处S形曲线,曲线半径最大为3093.237m,最小为22m。根据道路总体规划及现场地形情况,道路与灞河东路交叉口采用平面交叉,与纺园六路灞河桥交叉口采用本道路下穿灞河桥的方式。

3.3 规划内容

3.3.1 横纵设计数据及示意图 本次纵断面设计原则是设计道路比现状堤顶抬高0.5m,不但满足灞河防洪要求,节省工程量,且景观效果较好。设计时主要以道路起点处灞河东路现状高程、灞河东路灞河桥段设计高程及现状堤顶高程为控制高程,同时考虑道路排水要求、道路与河堤之间的景观要求及尽量减少填、挖方工程量进行综合设计。设计道路最大纵坡为3.621%,最小纵坡为0.3%,最小竖曲线半径为1100m。堤顶路仅供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道路总宽6m,靠近灞河一侧为非机动车道,宽度2m,颜色为绛红色;靠近滨河公园一侧为人行道,宽度4m,颜色为青灰色。道路横坡为2%,坡向灞河。本次同步施划标线工程,设置导向块安全引导非机动车行驶。如图2所示。

3.3.2 设计遵循原则 ①优势资源整合原则。绿道的建设核心就是满足市民对绿色大自然的追求,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得到身体和心灵的放松,座椅,在建设过程中该,不仅要保持美观的外表,还要保证能够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及休闲、文化、娱乐与一体的绿道网络。灞河的整个生态区附近,有着很多的有关文化、休闲,甚至商业、学校等等一切资源,本次合计将这些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绿道网络。合理布局、多元主题为原则,结合灞河生态区实际资源状况,改造、规划兴趣点,拓展和提升绿道功能,促进绿道与自然人文资源的有机衔接。根据资源禀赋的不同和开展活动的差异,兴趣点可以分为历史文化型、游憩观光型、公共服务型、体育健身型、休闲服务型五种主题类型。

②整体设计以适宜性为主。较宽的道路及路侧绿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侧的商业用地。规划中此段慢行道采用舒缓的曲线线型,使商业建筑前广场与慢行道完美融合,一方面提高慢行道的美观性,另一方面可有效活跃商业空间的氛围。商业建筑前绿化以展现微地形为主,疏林草地交错设置以确保视线通透,局部使用色叶树和花灌木,打造出四季景观层次。在慢行空间与机动车道之间布置地面停车空间,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挨近商业空间,可避免机动车停车干扰慢行道的通行;商业建筑前的广场结合绿化花池等布置一些休憩设施。

此次设计将最大限度的减少与原有道路及绿化带的更改和破坏,避免大幅度的建设施工,整体建设根据现有的景观、滨海、公园、社区等以适宜性为主要设计核心,有效将这些功能区域连接起来,形成具有良好环境品质的滨水绿道。缺少绿道空间的部分线路基于城市道路规范,通过交通标识画线对机动车道宽度进行合理压缩,道路两侧(或一侧)增加自行车道,两类车道之间用分车带或护栏相互隔离。对道路进行适当加宽,增加自行车和行人的专用线路,用路缘石或绿化带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隔离屏障。

4 总结

绿道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游憩场所、展示地域文化、美化景观环境的重要手段,承担着越来越多元的功能。基于适宜性的城市绿道网系统规划设计是使规划更符合当今城市的发展需求,能够真正做到与周边的居民环境相适应。本次规划过程中得到了管理部門的支持,原本分属规划、生态、园林、市政等部门参与管理的绿道体系合并由生态部门统一管理,从而使统筹策略得到了更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赵海春,等.国内外绿道研究进展评述及展望[J].规划师,2016,3(32):135-141.

[2]郭建华,吴昊.《绿道连接线建设及绿道与道路交叉路段建设技术指引》解读[J].城市交通,2012,10(4):19-23.

[3]刘岳,李忠武,唐政洪,张燕,任平.基于适宜性分析与GIS的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城市绿道网络设计[J].生态学杂志,2012(02).

猜你喜欢

适宜性分析探讨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基于GIS和AHP的避暑地产布局适宜性研究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分析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