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Scr、BUN、β2-MG、Cys-C及尿NGAL水平变化
2017-05-03赵新祥郑宏伟房师荣苏方成
赵新祥,郑宏伟,房师荣,苏方成
(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Scr、BUN、β2-MG、Cys-C及尿NGAL水平变化
赵新祥,郑宏伟,房师荣,苏方成
(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PQ)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58例PQ患者(中毒组),以入院2周存活为标准,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27例。分别于治疗第1、3、7、14天、出院时监测患者血清Scr、BUN、β2-MG、Cys-C及尿NGAL水平,并与同期查体健康者25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PQ中毒后,患者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血清BUN、Scr、β2-MG、Cys-C及尿NGAL水平死亡组>存活组>对照组,组间比较,P均<0.05。中毒组第1、3、7、14天及出院时血清BUN、Cys-C及尿NGAL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Q中毒后患者血清Scr、BUN、β2-MG、Cys-C、NGAL水平发生变化,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肾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恢复判断。
急性百草枯中毒;肾损伤;胱抑素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百草枯(PQ)主要成分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一种非选择性的接触性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因其具有耐雨水、起效快等特点,同时接触土壤后能迅速固化失去活性,对环境无明显污染,作为农药应用广泛。研究[1]显示,PQ中毒患者有40%~60%因多功能性器官衰竭而在中毒24~72 h内死亡。近年来,中国PQ中毒患者逐年增加,且有急剧上升趋势[2],病死率高达90%以上[3]。口服PQ后,因其具有强腐蚀性,患者口腔、食管即受到很强的损伤,吸收入血后,则随血液分布到全身组织器官,尤其肺脏和肾脏损伤最大。肺脏有主动摄取和蓄积PQ的作用[4],患者中毒后即出现急性肺损伤(ALT),后期逐渐发展至肺纤维化,导致预后很差。患者中毒后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病理学检查患者多为急性近端肾小管坏死(ATK)[5],但肾损伤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中毒患者的预后与PQ口服剂量、摄入时间、洗胃时间及血液、尿液中的浓度有关。研究显示PQ浓度变化能用于预测患者死亡的可能性[6,7],阳性预测能达到92%~96%[8],但此方法对个别特殊患者不适用,应用受限。血清肌酐(Scr)作为肾功能标志物能较好反映中毒情况,Scr浓度能明显反映PQ的暴露量,但单纯Scr的检测亦会受PQ的干扰。2012年1月~2016年8月,我们检测了58例PQ患者血清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PQ中毒患者58例(中毒组),患者均有明确的服毒史,尿检PQ定性试验阳性,排除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6~59(36.26±12.33)岁。服毒剂量为25~220 mL;就诊时间为服毒后2~24 h,住院时间为8~23 d,以入院2周为界,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27例。PQ患者中毒早期并发症包括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胰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肌肉损害、消化道出血,存活组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93%、25.93%、18.52%、14.81%、7.41%、7.41%,死亡组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03%、22.58%、16.13%、16.13%、12.90%、3.23%。另选取同期本院查体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0.18±11.86)岁。对照组与中毒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 治疗方法 中毒组患者入院后,随即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浓度2.0%)洗胃、促进排泄;不予吸氧,均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和甲强龙抗炎治疗。对于不同患者脏器受损情况,分别接受保肝药药、维持电解质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免疫抑制剂治疗。除明显消化道出血、淀粉酶明显升高患者以外,所有患者尽量流质饮食。
1.3 血清Scr、BUN、β2-MG、Cys-C及尿NGAL水平检测 中毒组患者入院第1天开始,分别采集清晨空腹血清5 mL和中段晨尿5 mL,并分别于第3天、7天、14天、出院前采集样本;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集空腹血清5 mL和中段晨尿5 mL。采集样本后,2 h内分离血清并进行及时检测,不能立即检测的样品-20 ℃以下保存。各项指标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Scr、BUN、β2-MG、Cys-C测定,选用厂家试剂,按说明书准备和操作。尿NGAL的测定采用ELISA夹心酶法,商购试剂盒检测,购自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检测操作严格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PQ中毒后,患者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入院第1天血清BUN、Scr、β2-MG、Cys-C及尿NGAL水平比较见表1。两组不同时点血清BUN、Scr、β2-MG、Cys-C及尿NGAL水平比较见表2。
表1 三组入院第1天血清BUN、Scr、β2-MG、Cys-C及尿NGAL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存活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不同时点血清BUN、Scr、β2-MG、Cys-C及尿NGAL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肾脏是人体供血最丰富的器官,每分钟血流量可达到1 200 mL左右,在解剖、生理和生化上,肾脏均是各种有毒药物攻击的靶器官,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可迅速分布到肾脏,肾脏对各种有毒物质的敏感性较高,易致AKI、ATK、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症状。张群姝等[9]研究显示,PQ中毒肾损伤要早于肺部症状,此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当前针对肺损伤的研究较多,而肾损伤的研究相对较少,结合部分研究者的监测结果,肾功能部分指标的监测对PQ中毒早期预测有积极意义。
BUN和Scr是评价肾功能的常用指标,但对于早期肾损伤的反映效果不明显,这些指标的升高常预示肾损害已发生和(或)较为严重。早期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干预,防止病情恶化。Cys-C由120个氨基酸组成,为一种内源性小分子蛋白,1985年由Grubb首次提出用于肾小球滤过的监测指标。目前认为,Cys-C不受患者性别、年龄和炎症等因素的干扰,稳定性很好,对于早期肾功能损害比血清Scr更敏感[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中毒第1天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清Cys-C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对于早期监测有重要意义。同时,后期监测中,随着时间推移,BUN及Scr逐渐升高,Cys-C亦逐渐升高,并在1周左右达到峰值水平,均可作为后期监测指标,为评价患者预后作参考。Cys-C的优势在于对早期肾损伤比较敏感,而BUN和Scr更能反映中重度肾损伤的程度。
β2-MG亦是小分子蛋白,肾小球过滤性好,体内大部分都被肾小管吸收,健康人体内含量非常低。PQ中毒后,β2-MG升高,表明肾小管重吸收出现异常,已有一定的肾损伤。但β2-MG的升高趋势不如NGAL等指标,提示可能在急性中毒中该指标仅作为一个临床确认的参考,不能单独用于早期肾损伤监测。NGAL由损伤的肾小管表达,损伤时表达量较高,并可迅速进入尿液而被检测到。本研究多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AKI,第1天的检测中尿NGAL就急剧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早于BUN、Scr和β2-MG的表达。结果与张群妹等[9]研究类似,其机制可能与NGAL介导的肾小管主动修复机制有关。
综上所述,PQ中毒后血清Scr、BUN、β2-MG、Cys-C、NGAL水平发生变化,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肾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恢复判断。
[1] Dawson AH, Eddleston M, Senarathna L, et al. Acute human lethal toxicity of agricultural pesticide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PLoS Med, 2010,7(10):e1000357.
[2] Zhang BL, Yao L. Literature analysis of paraquat poisoning in China(1991-2008)[J]. Chin J Crit Care Med, 2010,30(5):139-141.
[3] Yu HJ, Fang Q. Clinical data analysis of severe acute paraquat poisonmg[J]. Chin J Hyg Occup Dis, 2010,28(10):786-787.
[4] 岳彩娟.百草枯中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变化与病情进展的关系[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96-98.
[5] Beebeejaun AR, Beevers G, Rogers WN. Paraquat poisoning-prolonged excretion[J]. Clin Toxicol, 1971,4(3):397-407.
[6] Wilks MF, Fernando R, Ariyananda PL, et al. Improvement in survival after paraquat ingestion following introduction of a new formulation in Sri Lanka[J]. PLoS Med, 2008,5(2):e49.
[7] Wilks MF, Tomenson JA, Fernando R, et al. Formulation changes and time trends in outcome following paraquat ingestion in Sri Lanka[J]. Clinical Toxicology, 2011,49(1):21-28.
[8] Senarathna L, Eddleston M, Wilks MF, et al. Prediction of outcome after paraquat poisoning by measurement of the plasma paraquat concentration[J]. Q J Med, 2009,102:251-259.
[9] 张群妹,郭庆合,鲁广建,等.尿NGAL和血清CysC在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早期肾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J].检验医学,2012,11(27):940-943.
[10] 沈恒山,高纯,沈红石,等.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2,52(1):57-58.
苏方成(E-mail:sfc2014@sina.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09.021
R595
B
1002-266X(2017)09-0064-03
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