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风尚引领新风俗
2017-05-03喻海琼长沙市一中开福中学高1606班
文/喻海琼(长沙市一中开福中学高1606班)
用新风尚引领新风俗
文/喻海琼(长沙市一中开福中学高1606班)
点评老师:舒斌
舒斌,长沙市一中语文教师,全国十佳文学教师,第二届全国语文教师文学课堂现场决赛一等奖,多次参与高考阅卷。
近些年来,中国科技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被许多机构嫁接利用。清明临近,南京雨花台功德园推出了“直播代扫”服务,此事一出,立刻引发了各种议论。其实,在我看来,此种行为是值得欢迎的。虽然有人认为逝者祭扫是中华民族传统,是对逝者的一种追忆,“刚需”不可改。但是那些受时间、空间而限制不能及时回去祭扫自己的人呢?他们也渴望可以见到逝去的亲人,“直播代扫”正好给了他们的思念搭上一座长久的桥梁。
从情感角度考虑,清明时期的代扫的确与传统观念中对逝者的尊重观念不符,但那些能够到墓地扫墓的人,谁能保证他们全是真情实意的呢?时间的流逝将带走生者的部分情感,许多祭扫者在祭扫程序完成后不做一分停留便离开了,我认为,相比那些代扫的亲属而言,这种程序化的行为更加使逝者心寒,因为他们不过是用空闲的时间与精力来迎合世俗的眼光而已。相反,那些愿意去找代扫服务的亲属,他们只是因为受到工作的限制或者生活空间较远等原因无法到现场进行扫墓,可他们却愿意以代扫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逝者的尊重与缅怀。否则,他们大可置之不理,连代扫这种形式都不会选择。
另外,传统的风俗习惯有三跪九叩,大放鞭炮等诸多陋习,这些旧的风俗,从某种程度来说使得扫墓慎终追远的本来目的变味了,而互联网直播代扫如同网购一样,刚出现也受到了非议,但从长远来看,新的技术手段最终将发展成新的风俗,让扫墓回归纪念逝者和亲人的本来目的。
从经济角度考虑,互联网直播具有速度快,花费少等特点,能使那些身在外地的亲属减少旅途中的花费和精力的消耗,更好地投身于事业与家庭之中。后人事业进步、家庭幸福,不正是逝者对于后人的期待吗?
从社会角度考虑,每年公墓总会因为扫墓的人过多而导致交通堵塞,甚至还会伴随着程度不一的交通事故发生。若是那些远在外省的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出行,交通状况也会好上很多,这也是为城市交通顺畅做贡献,也为他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直播代扫业务的出现,使得交通出行量减少,也能减少尾气排放,为环保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扫墓是缅怀逝者的一种形式,只要保证我们对逝者的那份尊敬,让新风尚引领新风俗,又有什么关系呢?
点评
文章支持扫墓新方式,观点甚为明确,材料分析在理,不过首段在内容上可精简。
文章论述的主体分三部分展开,内容可谓丰富,角度也可谓全面。三个方面以情感为主要论述内容也是明智的选择。逻辑上由主到次,有详有略,构思不错。
第二段的论述欠深刻,对人们祭扫的情感分析说服力不够,而尤其第三段的论述重点有偏颇,从结构上看,第三段应承接第二段谈情感,但着力点却在传统习俗上,逻辑上表现不佳。社会角度仅就交通而言,纵深挖掘不够。
总分:内容14分+表达16+发展等级14分=4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