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阅读课感性地“教”与“学”
2017-05-03何丕剑
何丕剑
摘要:语文教学有很多方法,什么才是真法。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全员赛课的案例,分析了小学语文应该如何感性地“教”与“学”。
关键词:感性;教与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43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课堂上的所有问题,总结下来,其实就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教材问题,一个是教法问题。”教法就语文来说,就是语文教学方法。什么方法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法”?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全员赛课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穷人》一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案例片段
师:谁想来读读这段话?(指一名学生起来读)这段话中有一些四字成语,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找,并圈画出来。
校对成语,课件出示: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师:请同学们自己轻轻读读,你对哪个词特有感受和理解,就大声地多读几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或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1:读着“寒风呼啸”我仿佛看见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刮过,树枝被吹折了,破旧的门窗被吹得哗哗作响,吹到海面上,掀起了一个个大浪。
师:所以这个词你想怎么读?
学生读词“寒风呼啸”(字正腔圆)。
生2:我仿佛听到那风的声音如同狮子吼叫一般,使人不寒而栗。
师:把你听到的声音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词“寒风呼啸”(加重拉长了‘呼啸)。
生3:我读到“汹涌澎湃”,仿佛看见的渔夫的小渔船在一个个巨浪中颠簸,稍有不慎就会翻船。
师:哇,这也太危险了!请你读。
学生读词“汹涌澎湃”(顿挫有力)。
师:有谁想聊聊“心惊肉跳”的吗?
生4:我感觉桑娜一定十分担心和害怕,会时不时朝窗外眺望。这么大的风浪,渔夫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回来?
师:请你读出这份担心和害怕。
学生读词“心惊肉跳”(抑郁但不失沉稳)。
师:有理解有感悟有画面,这样的朗读才有味道,把词放回句子里,还能读得更有味道,谁想来读读?
指两名学生读。
师:读着这样的一段环境描写,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屋外的天气吗?——恶劣!(板书:天气恶劣)同学们,从这些词语中除了读出天气恶劣,还能不能读出点别的什么?
生1:这样的天气,渔夫还得出海打渔,肯定非常辛苦,非常累。
生2:他的家里一定非常穷,估计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为了家庭,他还得出海打渔。
生3:渔夫的身体可能也不太好,但是生活所逼的,没办法,这样的天气,本来应该休息的。
师:(生活穷苦)是的,同学们,这样恶劣的天气渔夫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还出海打鱼,不正是因为生活穷苦,无可奈何吗?
二、教学反思
这个看似在平常不过的教学实录片段,却有着值得思考的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教的都是那么几个词语,但是处理的方式、操作的方式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三下五除二,简简单单地解决了。一个呢?我们来重温下实录。第一步,圈画词语,基于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自读自悟。第二步,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體验,知识积累,想象说话。三个词语,请了四个学生,且说得各不一样,但我们又知道他说的是哪个词。大有不说这个词,可偏偏说的就是这个词的味道。第三步,教师的问,引导学生从词语中看出渔夫这个家庭一些背后潜在的东西。那么学生看出了什么?有说非常辛苦,非常累的,有说家庭穷,但为了家庭不得已的,还有说不顾惜身体的。
这个过程学生又是体验、又是想象、又是猜测、又是感悟,在词语间出生入死、翻江倒海,将“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心惊肉跳”三个词语的形象、情味和意蕴读得入情入境,酣畅淋漓。那么效果如何呢?
笔者特意在课上完过去了三个星期,在第一次试教班级(A班)和最后一次开课班级(B班),借助午间休息时间,对学生组织了一次效果检测。检测的题目很简单:请学生观察《飞夺泸定桥》图片,用两三句话描写下当时的环境。
之所以选择《飞夺泸定桥》是因为学生在五上《七律·长征》中学过,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所知晓。20分钟左右学生完成了。测试改出来之后,一比较一统计。能够用上“汹涌澎湃”这个词语的,A班占了11%;B班占了83%。用上“心惊肉跳”这个词语的,A班占了5%;B班占了91%。这组数据摆出来,两班的教学效果差异就一目了然了。
笔者想,A班学生应该知道这些词。什么是寒风呼啸?寒风呼啸就是寒冷的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形容天气恶劣。他知道,叫他解释,一定能满分。但是他不会运用,不会在新的语境新的情境下面子正确有效的使用这个词。而B班的学生呢?他也懂,能意会,不过可能说不清,也可能说得清,不管怎样,他能在新的语境新的情境里准确灵活地加以运用。我们都知道语文学到最后,学到最高的境界,八个字——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简单的说,就两个字——会用。B班学生为什么就学会了语文,学好了语文,会用语文了呢?这个案例多多少少说明了——一个关键词——感性教学。回想教师那个教学过程,有体验,有想象,有情感,有感悟,有运用,当然不排除理性和理解。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以人的感性生命作为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
我们的学生是个完整的生命体,他不仅有理性生命,也同样有感性生命。语文是完整的生命体,她不仅是作者理性的独白,也是作者感性的挥洒。课堂是完整的生命体,他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也需要感性地点燃和熏陶。笔者是一位一线小教师,理性的直觉告诉自己,在理性泛滥的今天,语文的感性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法,才是语文自己的方法。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十六小学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