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如何应对小学生逆反心理及行为

2017-05-03杨武

现代交际 2017年3期
关键词:阶段情绪心理

杨武

摘要: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上,都不成熟,这就使得学生的思想比较幼稚,做事情的方式比较简单,没有分辨能力,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其特点是对立性、偏执性、狭隘性等。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教师要合理控制;如果控制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逆反心理及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58-01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是6岁到12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生理都不成熟,逆反心理比较强,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放任不管,将会严重影响其学习与发展。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是在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目的在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作为班主任,处理好学生逆反心理以及行为非常重要,下面就谈谈个人看法。

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特点

1.具有对立性

小学生叛逆心理具有对立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意识以及学生的理念都比较简单,且极不稳定,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如果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赞同的话,会自觉产生心理抵触,做一些叛逆的事情,如,上课不专心,顶撞老师,甚至逃学等。

2.偏执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而且好奇心比较强,总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对一些问题喜欢追根问底。老师越是不让接触的东西,学生就越想接触,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中,就是学生叛逆心理的偏执性。小学生,其思维比较独立,对于不一致的观点,他们往往不会认同。

3.狭隘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不能得到平衡的发展,会出现思维中断,这就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狭隘性。小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不考虑事情的后果,而且在做事的时候,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凭个人感觉,不能顾及他人,不会辨别事物的本质,只简单看事物的表面,这就是学生叛逆心理狭隘性的体现。

二、小学生叛逆心理对学生的影响

1.行为过分,给别人造成伤害

小学生各方面发展都不是很成熟,一旦形成叛逆心理后果将是很严重的。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犯错率极高,教师和家长会对学生进行批评和引导,如果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引导的方式不对,很可能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抵触,情绪不稳定,暴躁,然后我行我素,导致性格的极端化,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给身边的人和社会造成伤害。

2.情绪不稳定、暴躁,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学生的自控力非常差,而且意志不坚定,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发泄情绪。例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认同,对教师的批评不服气,就会产生对这个老师的厌恶情绪,在心理上抵触这个老师,如果学生这种情绪堆积到极点就会爆发,就会在行为上反抗老师。当教师表扬了优秀的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嫉妒、自卑的心理,封闭自己的内心,断绝和其他人的交流,学生在此阶段的情绪是极不稳定的,一天之内可能出现多种情绪,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针对小学的逆反心理,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

1.要用自己的真誠去打动学生,启发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学生,启发学生。人是具有感情的,而且小学生的思想感情还是比较丰富的,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接触沟通,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态度要真诚,不要有丝毫的隐蔽,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慢慢消除学生的这种自我封闭、自我防卫的心理。平常对学生要公正平等,不要用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去评价学生。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专长不一样,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发现其在其他方面的优点,给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进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心,上进心。

2.对学生采用真理启发式教育

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这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教师要抓住学生逆反心理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作为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为起点,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选择内容上要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在教育过程中,要运用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结合的思维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上要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产生学习乐趣,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确保学生可以有效克服这种心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不成熟,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强,自控能力差,情绪暴躁,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本文主要研究小学阶段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以及表现形式,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应采用的主要教育方式,希望对广大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培贤.对班主任工作的反思[J].学周刊,2017(1).

[2]于洪文.谈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阶段情绪心理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心理小测试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