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理念下的中职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

2017-05-03丁驰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类体育

丁驰

【摘 要】本文阐述基于因材施教理念的科学性和体育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学中采取分类编队、分类训练、分类竞争、各类互动交流等策略,对各类学生给予相适应的有效训练和培养,因材施教,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因材施教 体育 分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161-02

体育科目教学的一大目标就是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能,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投身某一体育项目,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在该项体育运动中的专长,让学生掌握并具备专项体育技能,成为中职体育教学的最大目标。然而,体育是对学生体能的训练,是对体育专属技能的培养,这其中势必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体能素质、兴趣爱好等的差异性,正是因为学生的先天身体条件以及职业理想等不同,使得他们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接受能力、接受度还是配合度等都有所差异,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必须做出深刻的思考,要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调整,总结自身的教学思路,为了能达到体育教学的初级目标并朝着高级目标努力,教师有必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培育方法,能够使学生乐于接受训练,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配合教师、配合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体育科目教学,也才能达到预期的科目教学目标。

一、体育科目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因材施教理念下的中职体育生能力培养不仅符合体育科目的特点,也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学生的体能素质与身体条件应该成为一个教学科目各项工作开展的首要考虑对象。体育教师必须善于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审视教学方法,要尽量采用学生乐于接受、愿意配合的方式和方法展开教学,这样才能确保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测试学生的体能素质,调查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以及目标追求等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不仅满足了各个类别、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使教学有所侧重,学生的体能素质、体育项目技能水平等都会得到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更加认可体育这门学科,更乐于配合学习,从而达到体育科目教学的宗旨。

二、因材施教理念下的中职体育生能力培养策略

(一)科学测试,分类编队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体能素质、兴趣爱好以及对体育科目的认识等,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基本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因材施教。因此,前期教师最关键的是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可以通过组织体能测试、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形式来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例如:第一堂课先开展体能测试:最基本的是学生的身高与体重测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其他主要项目包括:男生 1000 米跑步、女生 800 米跑步,立定跳远,肺活量测试,坐位体前屈等。通过测试记录学生的分数、速度等来初步掌握各类学生的体能情况。这是身体条件的初步摸底,然而,并非体能素质差或身体条件一般的学生就不适合专业化的体育训练,要在体能素质测试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设置问题,包括学生对体育科目的认识、学生自身想要学到的知识、学习目标等,通过浏览学生的答案得出学生内心所需,明确学生的类型归属、学生的体育天赋与目标特点等。再就此将学生分成几大类:一类,体能素质优良、有强烈体育爱好、有明确的体育项目学习目标;二类,体能素质一般、体育爱好明显、无明显的体育特长项目;三类,体能素质一般或较差、无明显爱好,无特殊体育专长。

教师通过前期测试与调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大致掌握,在类型划分基础上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展开教学,满足各类学生的体育学科学习需求,支持他们的长远发展与进步,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感受到体育学科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二)因材施教,分类训练

中职体育生能力培养的一大科学策略就是因材施教、分类与针对性训练和培养,根据测试得出的结果以及学生的分类,教师应采取针对性训练方法。所谓的针对性训练就是要根据学生类别来拟定不同的训练目标、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方法。

对于相同的体育科目必修项目,例如跑步,可以根据学生分类来设定不同的训练目标,一类学生:1000 米要在 2分钟内完成;二类学生:1000 米可以延长到 3 分钟;三类学生:1000 米则可以再适度延长,达到 4 分钟。这种差别性目标的设定能够减轻体能素质较差学生的压力,提升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中。

实际训练目标设定与训练方法运用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各类学生的状态、成绩等,而且要了解他们的内心诉求,因为最初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一些学生可能会在某一阶段对体育科目产生兴趣,或者其他内外因素的刺激重新审视体育科目,用新的目光与态度对待体育训练,从而产生体育学科学习热情,对此教师有必要围绕学生进行动态调查,时刻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再对应科学分类,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不至于耽搁学生的成长,也才能重新塑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他们体育科目项目专长。

(三)激励教学,分类竞争

因材施教理念下的中职体育生能力培养最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体育课堂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够有效配合、深入学习。对此,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能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充满激情,将体育训练当成一种乐趣、一项经营的事业,主动地投入精力和时间。分组竞争、激励式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式,通过将不同类别的学生分组,采用小组竞争的模式来驱动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例如:篮球项目的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篮球运动项目的训练热情,教师不妨采用分组竞赛、分组竞争的教学模式,其中科学分组最为关键重要,应该根据学生的类别公平分组,也就是每组人数均等的原则,分别从三类学生中抽出相同的人数来组成甲乙丙丁若干小组,这样各个小组成员实力相当,才能为分组竞赛、公平竞争做好准备,分组成功后,组内精选出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篮球项目训练,日常训练篮球基本功,小组间篮球互动竞赛来培养小组内部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则可以在体育课堂组织专门的竞赛,要求小组间进行比赛对决,初赛决出胜负,再逐步进入决赛,最终决出冠军队。

这种公平分组、竞赛比拼的体育科目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小组内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因为其中的每一名学生,无论来自于哪一类都希望为本小组奉献一份力量,会不遗余力地参与到体育项目训练中,同时,一、二、三类学生共处同一小组,也能相互引导、相互支持,一类学生能够为二类学生提供技术与战略方面的引导,三类学生也能在一、二类学生的精神鼓舞下产生一种强烈的竞争力量,从而转变思想,重新参与到训练与比赛中。能够从侧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全方位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能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项目特长能力。

(四)搭建平台,各类交流

因材施教理念下的体育教学绝非是各类学生间孤立独行的训练,而是伴随着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就是教师要提倡学生之间的协作沟通,应该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特别鼓励一类学生与二三类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通过相互沟通与学习能够转变想法,特别是三类学生可能在某个人、某些事的影响下逐渐改变对体育科目的态度,开始爱好体育,并积极配合体能训练,主动提升自身的体能素质,这样就能逐步走向体育训练的轨道,逐渐跃入第二类别行列,逐渐提升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当学生整体上的体育科目情怀提升,都能积极配合训练时,中职体育生能力才能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才能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体育项目专长。

因材施教作为传统教学理念的精华,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将其应用于现代中職体育生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对学生进行区分性对待和引导,侧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科目成绩,让学生带着正确的思想去参与体育科目学习与训练,以此来达到体育科目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 磊.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4)

[2]孙翊能.试论农村体育教学研究中的问题和改进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

[3]李逸钧.教师在运用体育教学模式中容易产生的误区及对策[J].运动,2016(8)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类体育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我们的“体育梦”
给塑料分分类吧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