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生国际视野局限性及对策探讨
2017-05-03王顺顺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大学生国际视野有关数据的调查,分析广西大学生国际视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加大力度、拓宽广度、开挖深度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旨在为广西高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西大学生 国际视野 局限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52-03
为掌握当前广西大学生国际视野状况,为广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调查组于2016年3月起对广西大学生国际视野现状作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00份,调查内容涉及20余项指标,涵盖广西本专科近20所院校大学生,既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普通高等院校,也有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高专院校,调查对象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广西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局限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對当前广西大学生国际视野局限性分析
(一)知识维度。大学生国际知识储备不足,关注国际社会积极性不高,关注内容单一。
1.大学生国际知识储备不足。具备丰富的国际知识是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定的国际知识,国际视野只能是盲人摸象。国际知识包括纵向性的从古至今的知识和横向性的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调查中,大部分广西大学生表示自己国际知识储备欠缺,只有一成的大学生认为自身所储备的国际知识丰富。大学生国际知识储备不足表现在:对国际通行规则不熟悉、对世界各国历史总体上不了解、外语水平不高等。在访谈中许多大学生表示自己储备国际知识主要是专业学习的需要,如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对诸如WTO、IMF等通用的国际规则较为熟悉,而其他专业学生则对此不是很了解。由此可见,专业学习需要是影响大学生国际知识储备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大学生对于国际知识缺乏系统学习,虽有一定积累,但比较零散,往往会感到国际知识储备欠缺。
2.大学生关注国际社会积极性不高。对国际社会关注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国际视野。从调查来看,广西大学生对国际社会关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非常被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注国际新闻的频率较低,只有一小部分人表示经常关注国际新闻,大部分学生表示只是偶尔关注。在访谈中,许多大学生表示只有发生震惊世界的新闻时才会关注。另一方面对于各类网络平台自动弹出的国际新闻,大部分大学生经常视而不见,甚至部分学生表示反感,这说明大学生主动关心国际社会的积极性不高。访谈中,许多大学生表示之所以不太关心国际新闻是因为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而关注国内新闻是因为国内的一些重大决策、事件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或者相关人的利益。这说明大学生关注国际新闻主要受到利益的驱使,功利性较强,国际视野狭窄。
3.关注国际新闻内容单一。大学生关注国际新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国际视野。在访谈中,大学生表示对国际区域性对抗与战争、世界经济发展表示极大兴趣,对于国际文化交流、世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注度则比较低。大学生对国际社会关注内容单一,对拓展国际视野是很不利的。现代大学生应该始终保持着对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是拓展自身国际视野的前提。被访谈大学生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当代大众媒体的宣传力度及信息传播渠道等有一定的关系。
(二)素质维度。大学生对国际关系把握不准,国际视野狭隘,缺乏社会责任感。
1.对国际关系把握不准。国际关系通常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对这种特殊社会关系的准确把握,是具备国际视野的基本素质。从调查看,部分大学生还不能完全把握当今国家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在不能正确看待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许多大学生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所持的态度并不乐观,更多地看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一些摩擦,而没有看到中国与周边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一面,且后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国家关系的走向。如果不能很好地看待中国与周边其他国家的关系,就不能培育健康的国际视野。
2.国际视野狭隘。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但是在维护和获取本国利益的同时,不应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这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也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但是,在“如果某事对中国的发展有利,但会损害他国或全人类的利益,你会如何”这一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要对中国有利就行,还有一些人认为损害他国的利益无所谓,这是一种狭隘的心胸和视野。我国坚决维护本国利益尤其是国家核心利益,但中国历来主张国家间平等互利,实现发展双赢,建立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如果仅考虑本国利益,显然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相违背的,大学生要正确看待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国际视野狭隘还表现在大学生看待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发挥的作用,许多大学生认为联合国在处理国家关系中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这种评价不够客观,也体现出大学生国际视野的狭隘。不可否认,联合国并不是万能的,它始终不能完全调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完全消除南北国家之间的对立,但是要看到尤其是冷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关系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不能正确看待联合国的作用,就会使个人陷入消极悲观主义,限制个人国际视野的发展。
3.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国际视野最重要一项素质。所谓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在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是缺乏这种素质的。从对“假如A国和B国爆发战争了,你会如何”这一问题上的回答可以反映出来。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与我无关,漠不关心,甚至有一部分人幸灾乐祸、看热闹。这说明大学生只是从个人感受角度来看待和评价国家之间的战争,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能否树立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人价值的实现,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公民每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不再有战争,人们生活会更加幸福。
(三)能力维度。大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弱,辨别外来文化能力差,理解我国政府海外主张与行为能力不强。
1.外语交际能力弱。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日益频繁,提高外语交际能力不仅可以扩大交流,还可获得更多的国际信息,这也是培养国际视野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许多大学生不能正常与外国人交流。在“如果目前让你代表学校接待外宾,你认为你的障碍是什么”这一问题上,71.1%的大学生是外语知识欠缺,口语不好。要成为一个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获取更全面的国际信息,开拓自身国际视野。因此,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外语教学的实用性,让外语交际能力成为打开大学生国际视野大门的金钥匙。
2.辨别外来文化能力差。辨别外来文化能力首先体现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毛泽东很早就提出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其中“洋为中用”实际上是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也就是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外来文化,也不能全盘吸收外来文化,而是要去伪存真,坚持“扬弃”的理念对待外来文化。但是,许多大学生不能有效辨别外来文化,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华文化是独特的,不相信中西文化能够和谐并存,而有一些人认为无所谓民族特色,可以完全吸收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对于西方国家通过电影、书籍等方式传播其资产阶级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一部分大学生表示赞同,这表现出大学生缺乏辨别外来文化的能力。
3.理解我国政府海外主张与行为能力不强。具备国际视野首先要能够理解本国政府海外主张与行为,这样才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与形象。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这方面能力表现欠缺。在“你是否支持中国政府积极支援非洲国家建设”这一问题上,部分大学生表示不支持,原因是我们国家许多地方还比较贫困,为什么要去援助非洲,这不是给国家添包袱吗?中国为什么要援助非洲,道理并不复杂。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援助非洲是我们的国际责任与义务,是中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援助非洲是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的,尽管中非关系随着时代发展发生很大变化,但非洲对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没有改变,非洲仍是我国外交格局中的重要战略依托,是我国实现和平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
二、培育广西大学生国际视野的意见与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广西大学生国际视野的现状,应从“三个度”着手:
(一)高校要加大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培育力度。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视野日益成为人才素养的重要一环。作为以人才培养为永恒使命的高等教育,要多方举措加大大学生国际视野培育力度。
首先,积极搭建平台拓宽教师国际视野,使教师成为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的中坚力量。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者和伴行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于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引导与意义建构作用,而且其一切言行举止都会在学生面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高校要积极为教师拓宽国际视野搭建平台,探索多种途径增加教师出国机会,如访学、考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开阔教师眼界,让教师在国际高水平大学充实知识,更新观念,交流思想,拓宽自身国际视野;也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引进海外学者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国际化的教学科研氛围,全面融入国际高等教育,提升国际化水平;制定教师国际视野提升的激励机制,如采用荣誉奖励、绩效工资等形式鼓励教师开拓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关注国际学术前沿与动态,自觉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对于一般的教师,要求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国际学术词汇、介绍国际先进理念、引用国际案例教学等,提升课堂教学的国际化氛围。对于有着国外访学交流、进修研修等背景的教师,则要求其使用双语教学,确定国际化研究方向,提出国际化观点,发表国际性文章等。
其次,高校要注重开发国际化取向课程。对于专业课程,要借鉴国际先进的课程理念,适时将最前沿的成果补充、融入专业课程当中,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国际前沿成果,某些专业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国际出版教材,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更新国际理念,培养国际化思维;在通识课程教育上,要注重教育内容“通用性”,既能为本国发展所用,又能为别的国家所认同接受。课程内容要涉及国际化内容,关注国际议题,以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经验,多开设有关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并对课程选修作出相关规定,使大学生掌握在国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些通行规则与礼仪,了解基本的世情和主要国家国情,完善大学生国际知识储备;外语知识储备是大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维度,也是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的有效工具。高校要增加外语课程开设数量,使大学生能够掌握多门外语知识,以便进行基本的溝通交流和信息搜寻与获取,为大学生国际视野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高校要开展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大学生的国际视野综合素养。既要组织推出去,如利用联合办学或者签订“姊妹校”协议等形式,为大学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进行海外实习等提供平台,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国际化氛围,学习国际化知识,提高国际视野能力,培养国际视野素质;同时也要引进来,如就某一主题开展国际性学术研讨交流,邀请国际名家来校作讲座、举办中外大学生知识与技能竞赛等,营造一种“国际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
(二)拓宽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广度,构筑高校、社会、家庭、社区、网络媒体等一体化的培育平台。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除高校要发挥好主体作用,还要依赖于社会、家庭、社区、网络媒体等构建一体化培育平台。
首先,社会要给予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提供有机土壤,不仅要提供政策支持,如支持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办学或加强沟通合作、为师生赴国外学习交流提供绿色通道等,还要提供经济赞助,如资助成绩优秀大学生赴国外深造等。
其次,家庭教育在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其他成员也要注重自身国际视野的培育,增加国际视野知识储备,定期关注国际时政热点,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民主地谈论国际大事,探讨事件背后的本质,营造浓厚的国际视野培养氛围。
再次,社区要做好国际化氛围营造,通过板报、横幅、报纸、电视、新媒体等途径传递国际信息,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国际社会,评论国际时政热点,还可以通过开展国际性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增强居民国际意识等。此外,社会责任感也是国际视野重要维度,是国际情怀培养的重要基础。社区可以通过开展诸如帮扶计划、环境小卫士、义卖捐款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奠定基础。
最后,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平台作用,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快捷有效地了解国际时事,查找国际信息,获取国际资源,加强对国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了解与把握,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直接与国外高校师生等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更新观念,获取资源,培育国际视野。
(三)大学生自身要积极主动开挖国际视野的深度。大学生要转变观念,树立开放意识,以理解包容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态度来看待国际社会,多渠道多途径开阔自身的国际视野。
首先,大学生要增加国际知识储备,这是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基础和前提。要了解基本的国情和世情,掌握国际通行规则和礼仪,积极主动地关注国际社会动态。此外,还要学好外语,这既是国际视野的重要内容维度,也是培育国际视野的重要渠道。在外语学习上要学会学以致用,利用外语优势获取更多的国际信息和知识。
其次,大学生要全面收集和分析国际信息,用深邃的国际眼光洞悉世界风云变幻的实质,清醒地审视和质疑一些西方媒体的强势话语,理解并支持我国政府涉外所持有的态度和立场,要综合培育国际视野能力。
最后,大学生要在实践中注意国际视野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只有具备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加强与国际沟通与交流,日后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真正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都是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必要维度。
总之,广西大学生国际视野现状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只有立足高校实际,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依赖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策略才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房旬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培育[D].南京:江苏大學,2012
[2]顾海良.大学生应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8-05-08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课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研究与实践”(2016SZZ03)
【作者简介】王顺顺(1983— ),男,山东青岛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