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色彩的性格
——梵高
2017-05-03宋晓璐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550025
宋晓璐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550025)
重塑色彩的性格
——梵高
宋晓璐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550025)
从审美心理学中色彩的角度来分析西方美术史中特立独行的梵高。跳脱以美术史为背景的环境下对其进行分析,对当代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梵高;色彩心理 ;审美心理;配色
在西方艺术有“Fine Art”和“Design”之分,色彩在“Fine Art”中一直以附属的姿态存在。而却在当代“Design”中独立出来,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发挥。而为此建立实物依据的第一人——文森特·梵高。成就他这一地位的却是生前被诟病的——不写实的色彩,死后却变成了——最具个性的色彩!而当我们重新从以色彩的眼光来分析他的画作,或许会得到不一样的解释。
一、审美心理学——基于颜色的感知
色彩是人类视觉感知的第一要素,歌德在“心理学”这个词产生之前就说过“色彩对人的心灵发生作用,可以引起悲伤或快乐的情绪”。色彩产生的联想因人而异,受性别、年龄、阅历、兴趣和性格的影响,确实结果往往天差地别,但依然我们能看到不少全人类共同的方面。
人对颜色的审美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分为四类:客观类、生理类、联想类和性格类。属于性格类的人们在对颜色的审美体验中水平最高。因为性格类的人赋予每种颜色以拟人的性格,对颜色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不像客观类者只进行理智的分析;性格类者觉得颜色自身能表现性格和感情,不像生理类者只觉得颜色能引起人的感觉;性格类者对颜色的审美感受有很深的客观性,因为他们之间的具体看法常是一致的。然而以此为基础所发展出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方式,被广泛运用在设计行业中。其中以同一色相、类似色相、三原色色相等基础配色方法被广发的用来为设计产品服务。
二、燃烧的黄——向日葵
在众多梵高的绘画中,《向日葵》是最为人熟知。“同一色相配色——红色与红色、蓝色与蓝色等只由相同色相搭配的而成的配色称为同一色相配色。作为共通色相的配色的一种,专指其中色相差为零的配色。宁静中体现统一感……强调色相本身的同时,能够轻易地传递出配色的主题。”
以此理论,运用了从土黄到淡黄各个不同色阶的黄色和谐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并且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黄色代表着光明、警示、富有,然而在这幅画中,梵高利用了各色阶的黄色所形成的对比,在即使是在统一的色调中,视觉上依然能够感觉到中间几株向日葵所用黄色的表现出的温度——对阳光和温暖的向往。背景所用淡黄中略带绿色,与前方橘黄色的花蕊形成了极弱的互补色相的配色,这样的对比使得我们能够清晰的感觉到黄色的另一种视觉暗示——燃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看到《向日葵》原作之后,会感叹这是燃烧的花朵。
三、苦难的灰——吃马铃薯的人
从色彩构成来看画面属于“类似色相配色——类似色是指在色相环上相邻的色相,以及较小范围的色相……色彩具有适度的变化和动感……”②这样的配色显然让我们的视觉感受并不觉得单调,但却让人不舒服。
这幅作为梵高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却完全是对传统绘画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大众灰色观念的挑战。灰色在当代的社会中,代表着模糊不清、不好界定。在设计届也供认是最没有性格可言的一种用色,它大多出现在背景上充当配色。在这幅画中整个画面被灰色包裹,房间的里的所有东西都只能隐约能分辨出的颜色只是深灰、灰蓝、灰红……在极少使用过渡色彩技法中,这样的颜色组合让人在视觉产生了一定的混乱,而正是这种各种灰色的有意混乱在视觉上形成了“脏”的印象。灰色与黑色形成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的配色显得少许的混乱而暗淡。在这样的配色中,灰色的内涵得到了升华,灰色不是黑暗中的罪恶,而是阳光照不到的苦难。这正是画面中人物内心的真实的写照 ,也是作者对画面中人物的最深切的同情。
四、活泼的配色却是绝望的呐喊——《麦田乌鸦》、《咖啡馆之夜》
两幅作品在色彩构成上几乎都是用三原色配色方式构成,“以纯色三原色为主的配色——以基本色相红、黄、蓝三原色为中的配色,演绎民快、活波的气氛。单纯运用纯度高的纯色,可以形成更加鲜艳、健康的印象……在鲜艳明快的有彩色中加入黑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色彩之间的差异更加醒目”。配色方法的说明刚好印证了画面的反效果。《咖啡馆之夜》在视觉上的感受焦躁大过愉快。画面中的人物都在燃烧的灯光下昏昏欲睡,站在远处的高更也模糊不清。大量的红色和黄色的照射下,反光确是绿色的。这样的配色让人感受到的是夏天炙热之后的虚脱。而《麦田乌鸦》上方原本金黄的麦田与深蓝的天空,随着乌鸦的升起,视觉上却给我们的确实最深的恐惧,那是黑暗要占据所有一切的开始。
五、色彩——内心的呼唤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在审美或欣赏时,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的身上,然后再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而这也是梵高绘画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艺术设计除了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艺术的审美功能,指艺术设计产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能力。在满足人的审美需要方面,艺术历来起着重要作用,现在艺术设计产品也能发挥审美功能。它们以美的外形、结构和色彩向大众传播审美信息,满足、激起和发展它们的审美需要,并促使审美需要变成消费需要。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这不仅为了这些产品的新属性,而且为了满足审美需要。
设计更多关注包括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如果一个产品有夺人眼球的外观,必然会吸引消费者去购买。每一个产品的外观可以有很多种,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选择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外观方案,设计是连接品牌和消费者的一个关键部分,设计在令差别富有意义和被商业及创新认识认可上也成了一种关键驱动力。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暗示和视觉冲击力,完成以主观的意愿对其进行表达,这是前所未有的。基于当代设计中配色理论对梵高绘画中色彩的进行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晰了解到作为作者的高明和伟大之处。对当代设计中的配色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1]奥博斯科编辑部 编著[日]、暴凤明[译].《配色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1
[2]靳埭强.设计心法100+1:设计大师谈经验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