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栽培竹新品种的确认与国际登录准备

2017-05-02史军义周德群张玉霄林奂琦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2期
关键词:近缘竹类竹子

史军义 周德群 张玉霄 姚 俊 林奂琦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开发中心 昆明 650224; 2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明 650500;3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昆明 650224; 4 云南长江绿海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 650034)

栽培竹新品种的确认与国际登录准备

史军义1周德群2张玉霄3姚 俊1林奂琦4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开发中心 昆明 650224; 2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明 650500;3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昆明 650224; 4 云南长江绿海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 650034)

在竹产业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探索实践中,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开展竹类栽培品种国际登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先弄清竹品种可能产生的基本条件,在对其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掌握相关证据之后,再对竹品种进行大致确认,然后正式提交国际登录申请,无疑将有利于提高竹品种国际登录的成功率。

竹品种;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确认;国际登录

在竹产业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探索实践中,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1]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开展竹类栽培品种国际登录,是竹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2-3]。无论单位、企业或个人,凡从事竹子优良品种培育、生产、推广、加工、贸易的从业者,如果能先弄清竹品种可能产生的基本条件,在对其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掌握相关证据之后,再对竹品种进行大致确认,然后正式向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ICRCB)提交登录申请,无疑将有利于提高竹品种国际登录的成功率[4]。

1 竹品种的基本来源

根据竹类植物的发生和生长规律,一个竹类栽培品种的合理来源,应归纳为以下6种基本情况:

1) 野生竹或自然起源的竹种或种下分类群,因其某种优异功能而被人类引种利用、且特定性状一直表现稳定的竹类集合体。

2) 竹子野生居群中的变异植株,经人工筛选分离后进行定向培育,且被分离和培育的新发生植株的限定性状表现稳定的竹类集合体。

3) 在历史上只有栽培记录而无野生记录,至今依然为人类所栽培和利用的具有相同特征的竹种或种下分类群。

4) 在自然环境中虽有分布,但人们所了解、认知、接触和利用者主要为人工栽培的、且具有相同特征的竹种或种下分类群。

5) 在栽培竹品种中新发现的遗传变异植株,经持续繁殖、栽培,其限定性状表现稳定的竹类集合体。

6) 通过人为干预措施或其他技术手段获得新竹植株,经持续繁殖、栽培,其限定性状表现稳定的竹类集合体。

2 竹品种的基本类型

以目前世界各地竹栽培品种的现实存在状态,可以大致分为4大类型[5]:

1) 特征型栽培竹品种:主要指因形态特征与近缘分类群有明显差异且性状稳定而形成的栽培竹品种。比如近缘分类群竹秆为纯绿色,而栽培品种在人为干预下竹秆呈现金黄色;近缘分类群秆节不膨大,而栽培品种在人为干预下秆节明显膨大等。

2) 生理型栽培竹品种:主要指因生理特征与近缘分类群有明显差异且性状稳定而形成的栽培竹品种。比如近缘分类群笋期为春季,而新栽培品种在人为干预下笋期为春秋2季;在同等条件下,原近缘分类群笋产量为500 kg/ hm2以下,而新栽培品种在人为干预下笋产量明显提高,达到1 000 kg/hm2;原近缘分类群不含某种特定营养物质,而新栽培品种在人为干预下体内明显富含某种特定营养物质等。

3) 生态型栽培竹品种:主要指因生态特征与近缘分类群有明显差异且性状稳定而形成的栽培竹品种。比如新竹栽培品种在人为干预下比原近缘分类群更加耐寒、耐旱、耐水、耐热、耐风、耐瘠薄、耐盐碱等。

4) 园艺型栽培竹品种:主要指通过杂交、嫁接、组培以及其他特殊园艺手段等培育出来的栽培竹新品种,其表现性状与原近缘分类群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且性状稳定。比如,杂交竹、组培竹、矮化竹等。

3 竹品种的初步判断

3.1 基本方法

判断一个竹类栽培品种是否成立,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进行初步判断:

1) 起源判断:如果一个竹品种本身就是通过杂交、嫁接、组培等人为育种手段所获得,则可判定该品种是一个竹类栽培新品种。

2) 活体比对:将待确认竹品种的活体植株与已知近缘分类群的相关重要分类特征进行比较,如果其特征稳定且在已知近缘分类群中从未被发现,则极可能是一个竹类栽培新品种。

3) 标本比对:将采集到的待确认竹品种的特征标本与已知近缘分类群相关重要分类特征进行比较,如果其特征稳定且在已知近缘分类群标本中从未被发现,则极可能是一个竹类栽培新品种。

4) 照片比对:将拍摄到的待确认竹品种的特征照片与已知近缘分类群相关重要分类特征照片进行比较,如果其特征稳定且在已知近缘分类群标本或照片中均未被发现,则极可能是一个竹类栽培新品种。

5) 其他资料比对:同样道理,将待确认竹品种的特征与已知近缘分类群的文字记载、影像、彩图或点线图等进行比较,表明其关键特征差异明显、性状稳定且未予记录,则极可能是一个竹类栽培新品种。

当待确认竹品种在已有法定传统权威公开资料或《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报告》中没有相关记载时,则该竹品种极有可能是一个栽培竹新品种。

3.2 基本条件

对于一个竹类栽培新品种的确认,要求必须同时满足以下5个基本条件[5-6]:

1) 必须是由于人类选择、分离、引种、培育或生产出来的竹类集合体。

2) 必须具有1个及其以上稳定性状与原近缘分类群有明显差异,且易区别和辨认。

3) 在相似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文等)和相似人工繁殖及栽培条件下,其所显示的限定性状不会消失。

4) 必须具有一定的栽培年限,通常要求至少在2年以上。

5) 必须具有一定的栽培规模,其规模的最低限量可参考表1。

表1 竹栽培品种规模最低限量

4 竹品种的登录准备

开展竹类新品种国际登录,受理权威机构通常要求申请者提供下列证据材料,其中有些是必选项,也就是必须提供;有些是可选项,也就是根据需要提供。

4.1 文字证据

栽培竹新品种的文字资料,属必选项,一般应足够详尽,以表明该品种形态、生理或生态特征,及其与其近缘分类群的特征和性状差别。

描述内容通常包括:地下茎类型及特征;秆高、直径、节间长、秆壁厚、秆色、秆型特征;箨环、秆环、节、分枝特征;箨鞘、箨耳、箨舌、箨片特征;小枝具叶数量;叶色、叶形、叶长、叶宽、次脉、小横脉特征;笋期;花期;主要习性、特点、用途;栽培品种来源;与近缘分类群的关键生理或生态性状差异;保存地点等[5]。

4.2 活体证据

要求提供所登录栽培竹新品种的活体植株,属必选项。活体植株应保存在具备长期保存能力的竹种园或登录园中,或发现地、培育地、引种地的固定苗圃中,或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的种质资源圃中。

4.3 标本证据

指登录栽培竹新品种命名所永久依附的馆藏标本,又称范式标本,属必选项。栽培竹新品种的范式标本多采用腊叶标本,要求竹栽培品种名称申请者送至国际公认的正规标本馆中进行保存。

4.4 照片证据

要求所提交的栽培竹新品种特征照片资料准确、色彩真实、特征清晰,通常采用植株、竹秆、竹叶、分枝或笋箨等至少2幅或2幅以上标示主要分类特征的数码照片。照片证据对于特征型竹类栽培新品种,属必选项;对于生理型和生态型竹栽培品种则属可选项。

4.5 材料证据

指对登录栽培竹新品种具有证明作用的有性器官、营养器官、组织材料等。对于大多数申请国际登录的栽培竹新品种而言,可提供或不提供材料证据,但对于杂交竹或需要提供材料才能加以证明的栽培竹新品种而言,则属必选项。

4.6 分子证据

指对登录栽培竹新品种具有证明作用的专门分子检测资料。一般包括竹栽培品种与近缘分类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比较的相关科学检测资料,或足以证明栽培竹新品种富含某种特殊元素的科学检测资料等,该分子主要证据有利于证明所登录的栽培竹新品种,则应予提交。

4.7 种源证据

指对登录栽培竹新品种具有证明作用的原始文献资料。尤其对于以往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现更名为《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ICN)命名的竹亚科各属以下人工种植的种、变种、变型、栽培型和杂交种等,若申请国际登录,则要求申请者提供其育种、引种、实验、检测的原始数据、图表、影像、发表文献及相关资料。

5 讨论

竹子生长快,生物量大,碳汇能力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种类多,分布广,生境多样;中国又是一个对竹子进行栽培利用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竹筒、竹编、竹简、竹箭、竹舍、竹苑,到现代的竹建筑、竹板材、竹纤维、竹炭、竹皮、竹工艺品等,竹子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军事、交通、文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迄今为止,竹子全方位的利用价值及其所体现的深刻人文内涵,是其他任何一种植物都无法比拟的,也从来没有哪种植物能像竹子这样,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如此息息相关、密不可分[7]。即使在当今中国社会,竹子在发展经济、缓解贫困、保护环境等方面依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还是世界上竹子从业者最多的国家,现有从业人员即达数百万人之多,未来几年将达到1 000万人。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在竹子栽培品种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新品种培育、优质竹品种推广、生产、加工和利用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毫无疑问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将充分利用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8]。中国拥有丰富的竹子资源,约占全世界的50 %以上,如何利用这一资源和技术优势服务于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是摆在每个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一带一路”沿线,有许多产竹国家。遵循国际规则,开展国际登录,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和支持这些产竹国发展竹产业,对提升竹类植物,尤其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竹类植物的资源品质,为竹子从业区和从业者在付出同样成本和时间、精力的情况下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回报,具有重要意义[9]。

[1] 国际生物科学联盟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委员会.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第8版[M]. 靳晓白, 成仿云, 张启翔, 译.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

[2] Shi J Y, Ma L S, Zhou D Q, et al.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ultivated bamboos in China.[C]// V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Taxonomy of Cultivated Plants. 2014: 71-78.

[3] Shi J Y, Jin X B.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ultivar Registration Authority for Bamboos[J]. Cultivated Plant Taxonomy News, 2015(3): 12-13.

[4] 史军义.竹类国际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申报与意义[J]. 生物学通报, 2014, 49(2): 10-11.

[5] 史军义. 栽培竹及其国际登录的目的与程序[J]. 生物学通报, 2014, 49(7): 6-9.

[6] 史军义. 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报告(2013-2014)[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7] 王海涛, 史军义, 易同培, 等. 台湾的竹类植物及其特点[J]. 四川林业科技, 2007, 28(6): 44-47.

[8] 祁伟.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策略研究[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 32(6): 87-91.

[9] 史军义, 易同培, 周德群, 等. 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的理论与实践[J]. 世界竹藤通讯, 2016, 14 (6): 23-29, 41.

Confirmation and Preparation for New Bamboo Cultivars in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Shi Junyi1Zhou Dequn2Zhang Yuxiao3Yao Jun1Lin Huanqi4

(1 Flow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outhwest China,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Kunming 650224, China; 2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China; 3 Yunnan Academy of Biodiversity,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4 Yunnan Chiangjiang Lu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650034, China)

Based upon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 (ICNCP),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bamboo cultivars during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scientifi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amboo industry. It will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approval possibility of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if the applicants assess the basic conditions in which new bamboo cultivars could be confirmed and prepare the all necessary evidences and documents before the application.

bamboo cultivars, ICNCP, confirmation,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开发中心国际竹子合作专项(编号:ICPB-2016006)。

史军义(1958-),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竹类植物研究。E-mail: esjy@163.com。

10.13640/j.cnki.wbr.2017.02.012

猜你喜欢

近缘竹类竹子
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和竹子在一起
竹材在现代家具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北细辛及其近缘植物叶片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检疫性杂草假高粱与近缘植物种子的波谱鉴别方法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HPLC测定滇紫草及其两个近缘种中乙酰紫草素的含量
中国竹类研究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