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锯缘青蟹的养殖技术

2017-05-02海望

农家之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青蟹脱壳投饵

锯缘青蟹的养殖技术

锯缘青蟹是我国珍贵的水产品之一,别称青蟹、黄甲蟹、蝤蛑等,喜穴居近岸浅海和河口处的泥沙底内,其肉味鲜美独特,营养极为丰富,素称酒席上之佳肴,食用及药用价值均高,具有极好的养殖前景。

青蟹的生长习性

食性:青蟹的食性很杂,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

环境: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之处及岩石缝等处。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

繁殖:青蟹的繁殖季节较长,但因地而异,5月下旬至6月和8月下旬至9月是繁殖盛期,一般一年达性成熟。雌蟹多在水面宽阔、水清流缓之处产卵,产卵量约为200万粒左右,在河口生活的雌蟹要迁海中产卵。孵出的幼体随潮流到近岸,尔后在潮间带,沼泽地觅食生长。

生长:青蟹脱壳是其生长的标志,只有在脱壳时才能生长,幼蟹平均约4天脱1次壳,以后脱壳时间逐渐延长,两个月之后要间隔1个多月才脱1次壳,从第一期幼蟹到第10期幼蟹的生长需百余天。脱壳后,壳长增加30%~40%,体重增加70%~100%。在正常情况下,经3~4天新壳才完全硬化。

蟹池建造注意事项

场地选择:青蟹养殖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海水比重在1.007~1.022,pH值7.8~8.6,水温10~30℃,透明度20~30厘米,化学耗氧量4~17.6毫克/升,铜离子浓度不超过0.488毫克/升。

池滩底质:滩涂土质好坏既关系到青蟹的潜伏栖息,又直接影响着建池堤坝的牢固度,所以应选择保水、不渗漏,保粘固性高,不易塌陷的均质土涂地为宜。

池塘面积:单养青蟹的池塘面积以3~5亩为佳,虾蟹类混养的池塘为10~20亩之间较合适。若对面积过大的养殖池塘,则要求采用竹篱或拦网分隔成若干小区,以便于个体大小不同的青蟹分级养殖。

池形水深:池子的形状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池的朝向一般以东西长、南北短为佳。池底构造通常有平坦底,略斜底和锅形底三种。

池滩池沟:池底部应开挖顺水沟(中央沟、环沟、十字沟),滩与沟之面积比例以3∶1左右为佳。沟的深度一般要在0.5米以上,主沟道(中央沟)要和控调闸相通,以利于进排水调节方便。滩中须留有一定的空地作"蟹岛",可供青蟹栖息与隐藏,减少其相互残杀伤害。

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设隐蔽物:为防止和减少蟹与蟹之间的接触机会,使其安心蜕壳成长,应在池内布放一些障碍物和隐蔽物,放置部分陶管、水泥涵管、竹筒、砖瓦片、人造洞穴等设施作隐蔽物。

进水排水:养蟹池要构建进排水可调节的控制闸1~2座,以方便池中水体交换和顺对流。为节省建设成本,也可安装水泥涵管洞闸。建议有条件的蟹池最好能设计安装由上、中、下三叠式组合闸或上、下两枢块组成闸。但对潮位较高的池塘,必须配备提水泵,以确保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期,供水方便和安全。

青蟹的苗种放养

清池除害:清除对象有有机沉积物、捕食青蟹的生物、与青蟹争食的生物、破坏池塘设施的生物及致病生物等。

蟹苗选择: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放养时间:6~7月份放养,经3~4个月的精心饲养后,可达到商品食用蟹要求,当年的秋苗规格基本上与当年的夏苗相同,可在9~10月份放养,经过越冬后养到次年的5~6月份,可达商品规格。上年的秋末稚蟹苗经过越冬至今春,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放养,经3个多月的饲养,到7~8月份达到商品规格。

放养密度:青蟹养成蟹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实际条件合理确定,灵活掌握。若单养青蟹池塘面积在3~5亩左右的,当年养成蟹的放养密度为1.5~3只/平方米,即亩放苗量1000~1500只(夏苗)。对放养秋苗的池塘可以适当放宽放养量,每亩以1500~2000只为宜。面积若大于10亩以上(含10亩)的养蟹池,其放苗量应适当减少。

青蟹的投饵技术

饵料种类:青蟹属于肉食性蟹类,因此要以肉食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常用饵料有红肉蓝蛤、寻氏肌蛤、鸭咀蛤、小毛蚶、短齿蛤、淡水河蛤、淡水螺等小型低值贝类以及小杂鱼、杂虾、杂蟹等,也可投喂一些青蟹人工配合饵料。但要求饵料必须新鲜,霉烂变质的饵料会严重影响青蟹的健康生长。

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

投饵方法:饵料要均匀地投放于食料台,以便更好地掌握日所需投饵量。根据青蟹日伏夜出活动觅食的生活习性,可清晨投喂日投饵量的三分之一,傍晚投喂三分之二。八月中秋西北风起,前、后半夜温差拉大,青蟹则易烦躁,半夜后易逃跑,最好在前半夜,适量增投一次饵料,既可防止青蟹逃跑又可减轻其相互残杀。

青蟹的水质管理

合理换水:日常换水掌握“量小次多”的原则,一般3~5天换一次水,大水潮时多换水,日换水量为全池水的1/3~1/5。高温期池内水质差,池外(外海)水质好则要增加换水量,以1/2或2/3的比例进行,具体应根据本池池水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调节盐度:当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

水质改良:水质改良剂主要有光合细菌、沸石等,光合细菌能有效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可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其使用方法是在蟹苗种放养前的5~6天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液15~20ppm,以后每隔10~15天泼6~8ppm。

越冬管理:在越冬前降低池内水位,使秋蟹在池的中边沟两侧及塘底挖掘洞穴潜伏过冬。越冬期水温在10℃以下时不须投喂,水温在12℃上时,则少量投饵,水温回升至14℃以上,要适当增投饵料,对面积小、保温性差的池塘,可搭棚盖上覆盖物越冬。 (海望)

本栏责编 谢珊

猜你喜欢

青蟹脱壳投饵
顶管接收端脱壳及混凝土浇筑关键技术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河蟹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膨化配合饲料和天然饵料对拟穴青蟹育肥的影响
智慧农业助上安村“脱壳”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
家乡的青蟹
牡蛎超高压脱壳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