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心理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7-05-02王飞

未来英才 2016年24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德育教育高校

王飞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往传统的德育教育对高校中的学生来说已经渐渐不适应了。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进行改进,而心理教育则是德育教育工作改进的很重要的一环,心理教育对于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高校中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心理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将心理教育应用到高校的德育教育中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改进有所启示。

关键词:心理教育;高校;德育教育

在当今社会中,物质、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显现出来。特别是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有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或者是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困扰着他们,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他们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高校来说,通过德育教育的方式来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进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需要将高校的德育教育渐渐改革成综合且系统的教学模式,并让其贯穿着整个高校的教育当中。

一、高校中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两者的关系

1、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既联系又有所区别。首先,高校中德育教育或者是心理教育,其主要对象都是学生,教育本身最主要的目的则是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其心理素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及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決能力。其次,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或者是心理教育的时候就要区别对待。

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区别体现在其教育目标的不同。德育教学重视的是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出道德高尚的人,学生道德品质得到提升是他们的诉求;心理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得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发展,学生个人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也有其相联系的地方。德育教育可以是作为心理教育中积极的一方面,在心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一种较为积极的方式。两者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都主要是通过对高校学生精神层面上的影响,从而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

2、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具有补充的关系。对人的意识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将意识层面的结果进行级别上的划分,心理层面则在比较低的一层上,而思想层面则属于较为高级别的层面。在较为低层面的心理中,往往较为容易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再通过心理反应的过程,最终表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当中。如果一个人存在着问题,问题如果没有经过认知,那么就会从政治问题或者是思想道德当中体现出来;相反地,如果问题得到认知了,那么可能就会成为心理问题的形式而存在。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这些未经认知的问题没有被解决而产生的。从这一方面来看,思想道德上的问题与心理问题之间存在着转化的关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高校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还可以利用对心理层面的引导以及刺激来进行。一些学生所表现的思想意识的问题,往往与他们心理层面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同样地,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其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既息息相关又互相制约着,抓住这一特点,并对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与转化对于高校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及其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德育教育工作当中对心理教育进行渗透的重要性

1、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德育教育进行内化。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对心理教育进行渗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提高使得德育能够内化最终成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部分,这是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高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心理教育进行应用,其最终目的也是使得高校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素质以及道德品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书上的德育知识的内容进行转化,将其转化成为高校学生自身拥有的内在品质。在进行道德内化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这将是一个十分便利的条件。高校学生将教学所要传达的内容进行自我的选择、吸收等最终成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这一过程就是道德内化,而这一过程往往有很大的心理因素在进行作用,比如积极的情感、好的性格、良好的学习动机等,通过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进一步将德育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的品德或素质,进而外化成为一种行为。高校通过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成为道德内化的强有力的驱动力。

2、心理教育是德育教育改革的强有力保障。传统的高校德育教育有很多不足之处,其工作往往是程序化、政治化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往往也是单纯通过标准化的答案来进行衡量,这样一来就很容造成高校学生对德育虚无的认知以及认为德育是一个没有什么作用的课程。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相关的考试,学生本身对德育的相关内容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认识,最终导致了相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要对这一德育教学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对心理教育进行融入是很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德育教育改革中强有力的保障。

高校学生是否具备了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性格,这应该是德育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很多人都认为德育教育只是对相关的知识及其规范进行传授,实际上德育教育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道德辨识能力的培养,通过良好的德育教育,使得学生在现实当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根据自己储备的知识进行判断、辨别,能够将一些表面的东西转化成内在。高校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心理需求的了解、对其人格的尊重,帮助其进行积极情感的塑造,这些行为都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进行。

三、结语

传统的高校德育教育往往忽略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单纯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这一做法还有待改进,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大学生当中,自身的素质与心理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得高校的德育教育与时俱进,就需要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对心理教育进行融入,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既有科学素养又心理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论大学生行为特点及行为倾向[J].松江学刊,2002(6):2-3.

[2] 卢用喜.心理教育艺术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与管理,2007(18):1-4.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德育教育高校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