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私塾”将何去何从?

2017-05-02陈文静

湖南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私塾书院国学

本刊记者︳陈文静

“现代私塾”将何去何从?

本刊记者︳陈文静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高度关注接受“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适龄儿童、少年未按《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学校及教育部门要立即落实失学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责任。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

近年来,随着教育多元化的不断发展,一些家庭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教育理念,“私塾”“国学堂”“家庭学校”不断兴起,似乎有替代学校教育的作用。但我们细究一下便会发现:从认识上讲,这是一种误区;从行为上讲,这并非明智之举;从法律角度讲,任何类似“私塾”的社会机构都不能代替学校的义务教育。那么,在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现代私塾”到底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现代私塾”为何大量出现

3月的一个周末,家住长沙市天心区黄土岭的杨女士带着儿子赶到位于烈士公园的明伦书院。这是一家面向4岁以上儿童进行国学教育的培训机构。

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六点,上课内容从读经到说文解字,从围棋到书法,从武术到礼仪,多得让杨女士有点眼花缭乱,一时间无从选择。她心中不免疑惑起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真正要教给孩子们什么?如何让传统文化成为孩子的文化基因?”

明伦书院负责人孔先生表示,该书院几年前进入长沙,原是一家致力于国学的传统文化培训机构,近两年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起,书院开设了4岁以上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书院生源充足,许多家长慕名而来,目前正在考虑扩大班级数量,尝试全日制学习。

事实上,记者在走访多个国学私塾、读经班后发现,传统文化是当前大多数游离于学校教育之外的私塾书院的“金字招牌”。除了位于长沙市岳麓区的普贤国学馆等少数几个国学馆为全日制学习之外,这些私塾书院大部分以课外培训的形式存在。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一些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招生内容的私塾、读经班等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三小学和开福区第一小学附近的几个小区内,专注于国学、围棋等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机构就有近10所,且生源充足。

“私塾”质量令人堪忧

参观了不少私塾、读经班后,杨女士坦陈,和她事先所想的并不太一样,“大部分机构的办学水平比较低下,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

教吟诵的老师读错音,教书法的老师不会写繁体字……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的师资水平,受到家长质疑。民间培训机构招录的老师大多没有教师资格证,至于具备传统文化底蕴的,更是少之又少。此外,这些教师流动性很大,工作几个月就辞职的并不少见,这也间接导致机构负责人直接放弃对教师的“职后培训”。

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也受到不少家长的质疑。欧阳女士的女儿在一家私塾读了一年半,最后选择了退学。欧阳女士认为私塾的理念虽然很吸引人,但真正进入其中却没有那么美好。她还总结了私塾学校主要的几种教学理念:“一种是推倒重来型,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完全舍弃不用,自己创设一种体系给学生;一种是游离型,课程体系在大纲内外游离,自己增加一些特色课程;还有一种是完全复古型,不但学习的东西一味复古,连礼数也遵从古制。”

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填鸭式灌输,死记硬背;教材混乱,不成体系,内容杂糅,想到什么抓什么;师资堪忧,缺乏资格审查和从教训练……这些机构良莠不齐,且大部分没有经过教育部门注册。

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认为,现代国学教育的出现将教育引向个性化、多样化,本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但一些培训机构打着国学教育的牌子来招揽生源,乱象丛生:一是低俗化,一些国学培训机构为了能最大限度地牟利,培训内容以占卜、算命为主。二是功利化,一些学校或机构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发展,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学培训,把国学教育或某个部分的功能无限夸大,让人们误以为国学能解决所有问题。三是非教育化,不遵从教育的基本逻辑,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要满足百姓学习传统文化的需求

民间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量多质低,与家长们心目中“正统权威”的传统文化教育相距甚远;而大一统的学校教育又无法满足学生及其家长多样化的需求……

“哪里才能找到理想中的‘私塾’,让孩子在学校教育之余还能接受正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很多家长提出了相同的疑问。

“现在民办书院门槛低,没有一定的资质准入或登记制度,结果办得越来越滥。”在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看来,私塾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但绝不可取而代之。要让其扮演好“补充”的角色,教育部门应对不同的国学教育机构有针对性地采取扶植、合并、取缔等措施加以规范,同时建立健全国学教育机构师资的培训、考核及资格认证机制,确保其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门要通过顶层设计,从课程设计入手,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满足百姓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需求。

事实上,湖南不少地区和学校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湖南大学子弟小学的国学经典诵读已开设十年,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可。校长闫彩虹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已储备了一批经典诵读“种子教师”,编写了一本经典诵读教材,并形成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株洲市教育局从2014年起便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目前,株洲市在引导各校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评选出中医、国画、舞龙、地方戏剧等30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与此同时,该市成立了一个主要由特级教师组成的专家团,将株洲炎帝文化、红色文化、湖湘文化等融汇整合,按学龄段编写地方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并经专家组审核通过后,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使用。

教育有自己的规律,违背规律就谈不上教育质量;孩子的成长有其身心发展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同样极具风险。孩子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国家的,为孩子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考虑,让孩子去学校接受完整全面的教育是家长的必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孩子进优质的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是可行的,但绝不能替代学校的义务教育。

猜你喜欢

私塾书院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朵云书院黄岩店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白鹿洞书院记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