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骊获珠

2017-05-02金秀玉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文核心素养

金秀玉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一词在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被提出,近年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育人目标的关键词,为教育界所共同关注。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课堂中将如何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些都是当下语文课堂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语言能力;人文修养语文核心素养

《古今诗话》中有言:“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说得是元稹、刘禹锡、韦庄到白居易家作客,席间以怀古为题,四人各赋诗一首,梦得凭《西塞山怀古》拔得头筹,其余三人便有此感慨,强调其诗文创作抓住关键,获得最后价值之物。如果把这个典故用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上,我想这“珠”非“核心素养”莫属。随着“核心素养”一词在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被提出,近年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育人目标的关键词,为教育界所共同关注。

那么何为“核心素养”呢?《说文解字》中曰:“素,白致曾也。”即白色生绢,强调其本色;又有《昭明文选》“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即本来的生性、品质,强调其本质。如此,“素”当指先天的遗传,本性特质。而“养”则强调后天的培养、修养、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能力学养。在“素养”之前加“核心”,当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的,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品格和能力。如此“语文核心素养”是关于语文学习应用能力的最本质、最重要的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之概括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四个方面。如果再进一步概括,则可以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两个方面,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言能力,当是指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理解运用语文的能力强,则文本阅读理解相对轻松,说话能言善道、写作笔底生花,表达有条理、思维有深度。而反之,则可能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薄弱、说话颠三倒四、写作病句连篇,条理紊乱,思想肤浅。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紊乱最终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表述不清。

人文修养最基本的可以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即对语文的情感态度和基本的价值判断。正如奴隶造不出金字塔,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和热爱,从某种程度上也就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动力、失去了生长、失去了底蕴,修养自是无从谈起。同时,若没有基本的价值判断,最终也将导致学生是非不辨、好坏不分,如此人文修养又何从提升。

其次,是审美趣味。朱光潜《美学》中说人的感知能力有强弱,感知能力强的人领略能力也强,而领略能力直接关乎审美趣味,一个人审美趣味高了,其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自然就有了基础。诚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对于美的理解和评判却因人而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需要的就是练就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甚而创造美的的慧眼。

第三,是文化底蕴。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谓“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文化底蘊当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体现。无论是经典诗词地熏陶,还是优秀名著地研读,抑或是丰富的文史哲知识的拓展,都能内化为文化底蕴,滋养心灵,外显为气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人文素养,最终该如何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呢?

首先应该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积累,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

摩天大厦固然雄伟,然而亦是由一砖一瓦建成。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语文能力何以形成?从字到词到句到篇,语文教学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然而这并非是说抓住了零散的知识点,语文核心素养就得以形成。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对阅读方法的掌握度,都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那么,这就首先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对教科书要潜心研读。当然,这种读不是泛泛而论。以苏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读《江南的冬景》时可以侧重关注景物描写的各种方法;读《老王》的时候可以侧重人物描写的方法,读《品质》时强调对比;读《我心归去》时强调渲染……如此,将这些知识构成体系,学生才能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否则,盲目地将课堂变成解题的战场,那么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最终将变成空中楼阁。

其次,课堂要有梯度,重视思考。子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培养、更需要教师的保护。课堂知识无论是过难还是过易,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故而,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感受到“跳一跳,摘到桃”的快乐和满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出错。但是这样的“错”非常宝贵,这是学生的思考,亦是课堂最鲜活的生成。教室是出错的地方,鼓励学生经过思考、探索后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就是思维形成的过程。学生也只有不断地在课堂上经过思维训练,才能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加深自己的语文积累,逐渐修成语文核心素养。

其次,整合课内外知识,形成主题阅读。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本就是按板块组成,“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每一个板块就是一个主题阅读。学生可以在板块内就某一个主题的内容获得各个层面的理解。形成对这一主题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可以课本为基点,对各层面的内容进行挖掘拓展,将之作为课后延伸。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如此,无论是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的深刻性,还是学生自我对知识的探索的欲望,都无疑是递给学生一根“拐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或许回到语文最本质的素养上,才是对语文课堂的最好回归。

猜你喜欢

人文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