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非操作性知识不受欢迎的解决对策

2017-05-02台晶晶任鹏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解决对策

台晶晶+任鹏

摘要: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广为使用,部分教材的章节题目甚至也以“任务”来命名,在实际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操作类知识的教学中确是屡试不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但是在非操作性知识的教学中,确是天壤之别,经常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教师精心准备,耐心讲解,学生却表现得兴趣不高,态度冷若冰霜,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如何走出非操作性知识教学中教师难讲、学生不爱学的糟糕局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工作实际谈一谈信息技术教学中非操作性知识不受欢迎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非操作性知识;不受欢迎;解决对策

一、非操作性知识“不受欢迎”的原因

操作类知识能很快很直接地应用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再加上“任务驱动”的催化,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非操作性知识涵盖了信息技术相关概念(如:帧、帧频、防火墙、病毒等)、信息技术常识以及有关信息技术各方面的相关介绍等,这些内容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抽象。这些抽象的内容大都是相对比较难以理解或学生之前从没接触过的内容。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不爱学习这类知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学习内容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2)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把这类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3)教师对非操作性知识的学习效果检验和评价不到位。

二、非操作性知识的重要性

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指出: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操作性知识固然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解决问题。非操作性知识虽然大都要求学生了解即可,但是它不仅对于学生透彻掌握操作性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眼界的开阔,以及未来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都有更为长远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操作性知识学以致用很重要,同时,加强非操作性知识的教学效果,使非操作性知识教师好教,学生乐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解决对策

1、变抽象为形象。在信息技术非操作性知识中,有一大部分是概念性的知识,它们大部分都是学生十分陌生的专业术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这些不易理解的概念,可以采用变抽象为形象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初识动画》一课中,帧、帧频这些概念对于学生都是较难理解的概念。课前从一段视频里快速截取多张连续的图片,并把这些图像按顺序放在一起。课上首先用图片浏览软件以每秒约一张的速度缓慢播放这些图片,然后迅速得转动鼠标滚轴连续快速播放,让学生感受并说出缓慢播放和快速播放时自己的感觉:第一次看到的是一张张图片,第二次感觉图片里的人物在动。通过刚才的比较,可以很轻松的引入动画的成因:把一张张静止的图片按一定的次序快速播放,当速度达到某个值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动画了。组成动画的其实是一张张的图片,每张图片我们把它叫做“帧”,播放帧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帧频”,帧频是指每秒播放的帧数,单位是“帧/秒”。下面给学生举例,比如,小明的爸爸妈妈允许他一周吃3个冰糕,那么小明吃冰糕的频率就是每周3个,我们可以表示为“3个/周”,其中“个/周”就是吃冰糕频率的单位。那么,请同学们说说“30帧/秒”的意义,这时候,同学们茅塞顿开一般,纷纷抢答:每秒播放30帧。通过变抽象为形象,同学们既快又准确得掌握了帧和帧频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变抽象为形象,这个在各科中广为使用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能发挥其强大作用,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而丰富多彩。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准确而恰当得使用此方法,需要在课前备课环节多多动脑,多下功夫,课前花费的精力会在课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和丰厚的反馈。

2、适时进行知识拓展。信息技术课程非操作性内容中包含了很多对于信息技术发展史和先进技术的介绍,学生大都是读一遍课文,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内容,感觉那些内容离自己很遥远,导致学生学起来不用心,没有学习兴趣。对于这类知识,老师可以通过知识拓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生活在信息时代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中,其中一个知识点是传感技术,可以给学生们拓展知识——传感技术在们身边的应用:传感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空调、电热水器、声控开关、光敏开关、声光共控开关等。我们住宅楼楼道里的灯,很多用的就是声光共控开关,要使得灯工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光线足够暗,这就需要光敏元件去控制,第二个条件是有声音,只有楼道里发出了声音,灯才能亮,这就是声敏元件来控制的。这些都是传感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知识拓展,同学们对学习内容变得很有兴趣,听得十分专注,并发出了原来传感技术离我们生活如此近的感慨。通过知识拓展,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学习实际相联系,感受到所学知识的有用之处,从而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知识的海洋中去。

四、“巧设名目”重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中操作性知识最终大都会形成作品,作品是评价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非操作性知识却鲜有能形成作品的,教师也常常忽视对于非操作性知识的评价,这也是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非操作类知识学习的一大原因。在教学中,对非操作性知识也要想方设法进行评价。

第一,注重过程性评价。很多学生认为:非操作性知识不用形成作品,课上不认真听讲老师也拿我没办法。考虑到学生这一心理,可以把“课上态度”作为专门的一项列入每节课的课堂评价表中。

第二,想方设法进行形成性评价。操作性知识教学中,作品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非操作性知识教学是否也能這样呢?每节课留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这节课的收获用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来并作为课堂作业提交。这样既能让学生对非操作性知识的学习重视起来,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打字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和总结,初见效果。信息技术教学还需要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尝试、思考、创新、实践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古丽孜拉·加依热别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21:159+165.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解决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