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2017-05-02梁希颖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想象课文

梁希颖

小学生语文作业的设计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科整合,打破学科界限,不受形式束缚 ,将小学生本就丰富多彩的童年还原于学校生活。”语文作业贯穿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然而,多年来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却是单调枯燥, 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和改革指明了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因此,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益于开发他们的智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趣味性作业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这樣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低年级学生天生就喜欢画画,把语文作业与美术相结合。在给低年级孩子留作业时,我允许他们可以在作业本的空白处涂涂画画,这样作业就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快乐作业了;中高年级的学生作文,我也可以让他们在底页上根据自己的作文内容进行淡彩画面式的意境创作;在练习写人和事的作文时,还可以让他们为主要人物画一张像,让他们先画人物的外貌,再想一想他们在故事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表现。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作文内容也就有的写了,人物的形象也就饱满了,感情也就真挚了。这种设计既让小学生完成了作业,又让他们在一种意境中表达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可以说是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升华,一种融合,一种体验。

二、想象作业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强烈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语文型课程标准》也指出,“应激发学生想象与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故事 。”

在教学《学弈》这篇课文时,由于文中弈秋教下棋的的两个人,因学习态度不同而结果就不一样。在设计这一课的作业时,我让孩子们结合自己和本班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回家后对这篇课文进行扩写,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这两个人学下棋时的不同表现。这一话题不但激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更可喜的是,孩子们通过本次的作业,明白了对待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决不能三心二意。这种作业形式不但引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还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学习的真谛,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表演课本剧作业

针对学生乐于表演的特点,在学习了《丑公主》一课后,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王子和公主性格的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课后组织编排课本剧。同学们在排练剧本过程中对王子和公主的形象自然而然的就加深了了解。达到了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第二天的剧本表演课上,学生们把相见前国王、王后巧设骗局,女仆代公主相亲的形象表演的活灵活现,相见后王子和公主相互赞美,约定结婚的情形表演得惟妙惟肖。

这种作业形式,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更能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表达的感情。

四、大胆的自我设计作业

传统的作业,都是老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所以,我尝试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编作业题,在学完了《白桦林的低语》一课后,我便把想法告诉了学生,对于作业的形式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提出:只要你觉得与本课有关,并且有意义,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展开你们的想象,尽情发挥吧!

第二天,我收到了无数的惊喜,有的学生设计了对课文的字词句训练,旁边还写着:我又积累了几个关于高尚的成语,几句有关高尚的名言等。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知识小宝库,里面收集了许多通过查书籍、浏览网页而得来的有关更多人物的资料。有的则以“高尚”为主题写了一份手抄报。详细的文字说明与优美的图画相呼应,展示了一个孩子对“高尚”一词的理解,为今后孩子们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孩子们的作业上,我或多或少的画上几个笑脸.我想当他们看到这些笑脸时,也应该是一脸的阳光吧!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作业的形式还有很多很多,生动灵活的作业是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书面与实践的结合、室内与室外的结合、独立与合作的结合。它正在逐步打破以往单一、僵化的形式,不断的向多元化发展,作业正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师生的面前,它不在成为师生的共同负担,而是成为师生交流的窗口,成为展示学生的平台。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和探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课型,设计各种形式的作业,让作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想象课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