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5-02才让措
才让措
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所以,在学习压力较大的高中时期,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可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那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数学学科本身学习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在逻辑思维、想象、联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运用于解决数学题中。同时,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上过去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则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偏科、厌学。基于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氛围对学习的重要性,并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學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是高中数学的学习重难点,因为立体几何图不直观,若教师只是口头讲解而不用实物演示,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将准备讲解的知识点制作成PPT课件,然后向学生展示精美的几何体结构、组成单元及变化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三维立体图,对这些几何体结构进行剖析与联想,产生学习兴趣。
二、设置生活化数学题
有研究表明,高中生对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题兴趣较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设置数学题时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既激发了其求知欲,又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椭圆》该节时,让学生思考并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椭圆状物体有哪些?该类物体有什么特点?如何求椭圆的方程式?等等。
又如,在学习“抛物线”时,可让学生联系实际,如投篮时出手的弧度、朝纸篓扔垃圾产生的弧度等,思考怎样的弧度才能提高投中率?如何能将投中率计算出来?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实用性强的数学题,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三、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枯燥的课堂气氛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导致教学课堂枯燥的很大原因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若教师只是一味地照书讲解,或是整节课严声厉气,学生会对课堂产生恐惧、厌倦感,很难投入学习中来。正所谓“语言也是一门艺术,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将换来什么样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亦不例外。所以,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学会转变教学风格,适当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提高课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知识时,需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可不时贯穿“解析几何为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这一思想。这句话强调了几何图形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学生忘记了“形”这一要点,很难掌握解题的技巧。此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也应保持幽默的风格,用有趣的谈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
数学是一门需要进行思考、计算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多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如果只是学习理论,而缺乏实践,不但无法理解与掌握知识点内容,也无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圆与方程》这一节中,包括“圆的方程”“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等内容。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如何判断一个图形为圆?圆的方程式是如何推算出来的?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该部分知识的应用?等等,然后,让学生自行思考、推理与总结。学习该节内容后,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或多道需要运用以上知识点解答的题目,然后使用至少一种方法解答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产生学习的信心。
五、小结
数学在高中课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密切相关。若想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高中数学中,教师应学会运用多种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题目、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