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解题心理障碍成因及其纠正对策
2017-05-02陈金柏
陈金柏
摘要:数学中解题过程其实是一个思维过程,学生在解题时思维受阻是在所难免的。小学生在解题时,一旦思维不畅、心理障碍干扰、情绪失控,就会影响解题的顺利进行,导致解题错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解题的心理障碍进行认真剖析,并采取若干策略进行纠正。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纠正对策
当代社会剧变对人们的心理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时常会出现恐惧心理、紧张情绪等心理障碍,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的正常教学,直接影响学习了的效率,教学任务和目标都受到了一定影响。那么,分析小学生数学课解题心理障碍的原因,采取什么对策,激励学生增强信心,焕发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是一个值得数学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成因剖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课堂教育教学全方位的态度体验,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人的心理障碍的因素复杂多样,如遗传、发育、疾病等生理因素,还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个体的心理素质及其成熟发展水平等内部因素则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导要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问题情境因素(问题的不同类型及难度);二是解题者的个体特征(解题者知识经验基础和个性品质);三是解题中的认知策略(解题者用来调节注意、回忆和思维的技能)。
二、纠正对策
心理因素,一个渗透在社会各领域内的共有因素,也在时刻地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很遗憾地看到这个道理被很多教师、家长忽视,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动辄就指责:太笨!太懒!反应慢!玩心重!便给他们扣上了一顶“差学生”的沉重帽子。事实上,很多成绩落后、失去数学兴趣的孩子心里都有一个“结”,作为教师,只有先了解这些“结”的成因,才能替孩子解开心结。现代教育,tk,N学家加涅提出:
“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着重剖析影响小学生解题心理因素及其纠正对策:
1.激发兴趣,消除障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因素。师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燃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消除心理障碍。教师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的学习气氛,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兴趣化,极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追求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完“数的整除”这个单元知识后,教师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设计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作业——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让学生猜出后,拨个电话给老师。题目要求:( )个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既不是合数也不是指数,( )最大的个位数,( )8的最小倍数,( )6和9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的合数与最小的质数的积。根据题目要求,学生猜出号码并拨出去,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在接电话,学生们兴趣盎然。如此设计作业,把练习的题目寓猜谜之中,让有趣的猜谜活动把学生紧紧吸引住,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学得津津有味。
2.打破定势,发散思维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一个人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之后,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由于小学生心理因素各有不同,当问题条件发生变化时,将影响他们突破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学习方式,从而影响其解题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儿童身心發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打破思维定势,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计算15-9=( )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以下方面解题:
解:(1)摆学具如小棒或者小圆片等得出15-9=6。
(2)破十法:10-9=1,1+5=6。
(3)想加算减:9+(6)=15,15-9=6。
(4)连减:15-5-4=6。
以上不同方法,解题思路各有千秋,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受局限,打破定势,更加畅通、灵活迅速,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3.激励评价,碰撞心灵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各具特色的智力。为此,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评价、观察,并在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对他们抱有积极热切的期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潜能。
正确、科学的激励评价能有效消除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获取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程度也不同,对每个学生的点滴成绩和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数学语言所特有的逻辑性、严密性就能从小注意养成。只有真诚的、激励性的评价才能满足学生心理的需求,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一年级(1)班中,有20几位学生是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没有上过正规的幼儿园,口语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畏学情绪大。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不断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鼓励学生说一句完整句子开始,教师常对这些学生用“你说得真棒!”“你的声音很洪亮!”“谁愿意帮助他?”“掌声鼓励!”等激励性的语言,用真诚的语言和行动感化、激励学生,结果不到两个月,绝大部分学生课堂上都乐意举手发言了,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心,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乐于学习。
4,讲究语言,充满魅力
教师语言中蕴涵着艺术的魅力。数学教师只有利用充满魅力的课堂语言,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力地促使学生信心满满地投入有效课堂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让小学数学课堂讲得生动,就得在备课时,重视组织课前语言这一环。这当然不只要备好教学语言的层次,且要精心设计起始、结尾的教学语言,对于比较复杂难理解的动作要领,要做到讲解通俗浅显,简要畅达;讲评时,争取做到确切具体,使整个教学语言动作具有严密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上数学课除了事先准备好必讲的话,常常还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临场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又有丰富的语言表达的实践经验。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究语言,就能自如驾驭课堂,话术精彩动人,提升课堂的艺术,张扬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艺术的言语激励、赞扬,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从而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
学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参与数学课堂活动,各自充满信心,排除心理障碍,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课堂就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这也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