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装穿越仙女山无人区

2017-05-02高原

环球人文地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武隆栈道牧场

很少有人知道,仙女山腹地的无人区,蕴藏着更为原生态的喀斯特景观。

一支户外探险队重装徒步这片无人区。一路上,虽然风雪、荆棘、峭壁等困难不断袭来,但美景也接踵而至:骏马驰骋的高山牧场,云开雾散之后的湖光山色,绝壁间忽隐忽现的古栈道……

在渝东南绵延起伏的武陵山脉中,有一片举世闻名的景觀——重庆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在这里,喀斯特地貌连绵逶迤,或巍峨雄奇,或旖旎秀丽,同时植被茂盛,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重要代表,再加上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变形金刚4》曾在这里取景,仙女山便成了无数人的向往之地。一般来说,只要人们一想到仙女山,高山草场、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等景观便会浮现在眼前,但其实,仙女山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自然景观,比如后山无人区的原生态环境。

初春时节,我们一行8人进行了一次徒步活动,历时3天,重装穿越这片无人区,而这片鲜有人涉足的区域果然不负所望,接连不断地给予了我们惊喜……

1

武隆→双河镇→澜天湖

恍惚之间,我感觉自己好像到了西藏的某个海子边上,四周纯净、空灵的景象,荡涤着内心,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天晚上,我们乘车抵达重庆市武隆区,在城区的体育馆扎营休整。次日一早,坐上开往武隆区双河镇的中巴客车,那里是我们此次徒步的起点。到达双河镇后,我们在公路旁下车,据GPS显示,此地的海拔约为1500米。

整理好装备,我们开始沿着公路右边的一条小径上山。一路穿越遍布荆棘的小径后,终于找到一条相对宽阔的石板小道,不过刚走过这段石板路,一条崎岖难行的林间小道便迎面而来。穿过林间小道,再翻过一个垭口,一片乡间牧场就赫然出现在眼前:牧场辽阔,马群自由地徜徉其间,远处高山绵延,与天空相映成趣,放眼望去宛若一幅巨幕风景油画。队员们兴奋不已,站在山腰间大呼小叫地发出各种感叹。

由于此前的路崎岖难行,许多队友都已筋疲力尽,大家便强烈要求多停留一会儿,最终,我们索性在这片风景中安顿下来,吃了午餐再继续前行。下午的征程从一段缓慢而绵长的上坡路开始,我们从牧场的围栏间穿行而过,一路向上,渐渐地,高大的松林代替了牧场风光,松枝和树干上挂着晶莹剔透的冰凌,形状各异、纷乱无序,令人意外的是,时不时还有色泽鲜亮的马匹在松林间穿梭奔跑,让这寒冷、寂静的松林顿时活跃起来。

过了垭口,一条笔直的下山道在山谷间延伸开去。此时,天空忽然下起雨夹雪,刮起刺骨的寒风。我们不得不迎着凛冽的风雪,踏着结冰的路面艰难地行进。寒风夹着雨雪使劲地往脸上刮,往嘴里灌,我们只能套上围巾、扣紧衣领来御寒。而此时,浓厚的雪雾还让我们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因此,大家每走一步都得格外小心。不知过了多久,一条结冰的小河出现在路的右面,我们暗暗高兴:澜天湖快到了。

澜天湖形成于2500万年前,因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而成,最初的蓄水量可达1亿立方米,不过,由于喀斯特地质的影响,澜天湖底部的可溶性岩石在湖水长期的侵蚀下,形成了几个大小不一的洞,湖水也随之逐渐干枯,最后只剩下星罗棋布的海子。到了现代,经过众多专家的攻克,澜天湖成功“堵漏”,目前蓄水量已超过600亩。根据此前的了解,澜天湖就在这条小河附近,果不其然,大家没走多久就听到了轻微的波涛声,我们知道这个湖泊就在眼前,但狂乱的风雪让我们视野受限,正当我们连连惋惜“只听其声,不见其容”时,奇迹出现了——不到一分钟,厚重的雪雾突然全部散去,完整的湖面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顷刻间,所有人都惊呆了:它跟我们以前所想象的完全不同,丝毫没有人工雕琢过的痕迹,而是一副“素颜模样”躺卧在那里:湖面波浪起伏,连绵的群山覆盖着白雪,厚厚的黝黑泥土环绕在湖边,与碧蓝的湖水相互映衬,周边的山野空无人烟,一片寂静。恍惚之间,我感觉自己好像到了西藏的某个海子边上,四周纯净、空灵的景象,荡涤着内心,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此时,天色已晚,而大家被澜天湖的美景所震撼,于是一致决定就在此处扎营歇息。在漫天的风雪中,我们枕着冬夜的湖光夜色和微微的波涛声,慢慢进入时断时续的睡梦中。

2

澜天湖→仙女山后山→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赛道→半山腰营地

刺藤中,我们只能蜷着身子,采用各种各样的姿势穿越过去:时而跪、时而爬、时而跨越、时而躺卧……

天刚亮,大家就从帐篷中爬了出来。尽管有美湖相伴,但风雪天气还是影响了大家的睡眠,每个人都面带倦容,打着哈欠。有过露营经历的驴友都知道,在冰天雪地中扎营,对露营者是极大的挑战。显然,头一晚大家都没有睡好。

但是,疲倦无法阻挡我们对前方的渴望。告别澜天湖,我们在GPS的指引下,很快就找到了通往仙女山后山的道路。

这段路和前一天开始走的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弯曲、起伏的石板路,伴随着高原牧场的壮美景色:牧场呈块状分布,骏马出没其间,牧民的院落稀稀落落地散布着,这些场院被木栅栏围着,样式极像我去过的藏区牧场。

经过数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爬上一个垭口,但眼前的小道却让疲惫的我们更觉心力交瘁——这条小道狭窄异常,而且被荆棘掩盖得严严实实。此时,我们已经无法后退,只能披荆斩棘地继续向前,而最让我们担心的,还不是这些荆棘的困扰,而是队友“我爱素芬”脚上的皮鞋。有过户外徒步经验的驴友都清楚,徒步穿越对于装备有极高的要求,不专业的户外穿戴往往会成为危险的隐患,“我爱素芬”就因此吃了不少苦头。我们艰难地穿越了几片荆棘丛,却发现走在后面的“我爱素芬”迟迟没有跟上来。这时,老驴子“破山王”决定拄着双杖,沿原路返回寻找,最后在一片荆棘旁看到了他。此时,“我爱素芬”的上衣和头发被几根长长的刺藤绕住,困在原地无法动弹,幸好“破山王”及时返回,才帮他摆脱了这个困境。

走过这段荆棘丛生的小径,我们终于迎来了一条相对好走的小路。不过,让我们疑惑的是,小路旁不时地出现红色标记的飘带。一查询,才得知这条小路是著名的“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的赛道。队员们顿时来了精神:既然是赛道,那我们也不妨挑战一番。于是,我们以红色标记飘带为向导,沿着赛道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但沒走出多远,我们就遇到了麻烦:新生的藤条遮挡住了赛道,而赛道旁的竹子覆盖着白雪,竹子的枝丫被厚重的积雪压得很低,和刺藤缠绕在一起。不得已,我们只能蜷着身子,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穿越过去:时而跪、时而爬、时而跨越、时而躺卧……遭遇如此“纠结”的道路,最受伤的还不是身体,而是背上的背包。年轻女队友“百合花”的背包就是第一个牺牲品,只听得“嗤啦”一声,她的背包便被划破了一道口子。不久后,老驴子“沧海大哥”的背包也未能幸免,“嗤啦”声再次响起。在随后的行进过程中,这样的“嗤啦”声此起彼伏,当我们最终从中走出来,一行8人的背包全都被划得“体无完肤”。看着先前还完好的背包瞬间变成条状,大家并没有露出心痛的神情,而是充分发挥了驴友的乐观精神,将背包聚集在一起,评选谁的背包遭遇最惨,并像孩子一般相互打趣。

当我们走完赛道全程,夜幕已经降临,在半山腰处,我们发现了一块宽阔的平地,大家迅速安营扎寨,让疲惫的身心好好休息。

3

半山腰营地→阳水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天生三桥大峡谷上段→地缝

栈道绵延在陡壁中间,忽隐忽现地分成了几段,每段之间由洞穴相连,而在栈道尾端的山崖平台上,我们隐约地看到几座山间民居。

这一晚没有刮风下雪,我们睡得很好,等到次日再出发时,大家的精气神显然都已恢复至九成。

在GPS的导航下,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下行,不久后就看到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几个朱红色的大字:阳水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阳水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9年2月,保护区内资源丰富,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就有19种,此外,这里还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在保护区的松林中行走10分钟后,我们就看到一座壮观的堤坝横亘在山腰间,堤坝内水波浩渺,水岸曲折,水面倒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一座状若乌龟饮水的石岛静卧水中,给这片藏在深山的湖水增添了几分幽趣。

湖水由一条人工水渠牵引着流向远方,穿过一条幽深壮观的高山峡谷,一直延伸至位于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的著名景点天生三桥,水流从桥顶垂落地面,在空中洒落如珠,形成一线泉、雾泉和珍珠泉等奇观。团队中最有经验的“沧海大哥”告诉我们:这条峡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著名的天生三桥属于同一类型。此话立即引起队友们的热议,好几位去过天生三桥的队友异口同声地感叹:此处景致可与天生三桥媲美,这片喀斯特地貌气势壮观,而成片裸露的白云石绝壁尽显原生态风貌。

队友们一边前行,一边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所见的景致。突然,走在队伍最前面、年龄稍长的“柴胡姐”惊呼起来:“快看,那是什么?”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对面绝壁上横亘着时隐时现的凹槽,大家纷纷停下脚步,观望起绝壁上的新奇玩意儿来,并竞猜凹槽究竟是什么。就在我们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位上山采药的村民不期而至,他解开了我们的疑惑:那是古时留下的一条栈道。栈道绵延在陡壁中间,忽隐忽现地分成几段,每段之间由洞穴相连,而在栈道尾端的山崖平台上,我们隐约地看到几座山间民居。有队友提议:我们下到谷底,再爬到对面山崖上去,近距离看看栈道。但这一想法随即被村民阻止,他告诉我们:从谷底到对面山崖的路陡峭曲折,非常人所能及,贸然前往很容易发生意外。考虑到我们负重的装备,大家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

沿着山路一直向前,眼看着就要走出峡谷,却不料难题又来了:一道巨大的绝壁屏障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根据GPS显示,本次徒步的终点地缝景区就在前方,但前方显然已无路可走。这时,我们有点慌神——我们不会原路返回吧?回去的路十分漫长,大家很有可能吃不消……

就在我们愁眉不展的时候,队伍中有经验的老驴子发挥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经过四下勘探,他在一个幽深的山洞里发现了前行的道路。穿过幽暗、狭长的人工山洞,视线豁然开朗起来,农家茅舍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间,几缕冬日暖阳洒落下来,照耀着弯曲的田坎,几位村民正在田间劳作,远处不时传来几声犬吠。见此情景,有队友不禁小声地惊叹:“我们还是在仙女山吗?莫非刚才穿过的山洞是一部时光机,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不过,当我们的目光穿过山村农舍,地缝景区也落入了眼帘——原来,穿过山洞不是到了另一个世界,而是走到了这次徒步的终点。

我们一边向着终点前行,一边开起了总结会,得出的结论是:徒步仙女山后山的最佳时节,应该是每年的3月至6月,同时,我们还总结了这次徒步穿越过程中的得与失,大家一致认为,这片无人区的风景带来的震撼,在我们的记忆中不可磨灭。

猜你喜欢

武隆栈道牧场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寻味武隆”让当地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玻璃栈道
中国玻璃栈道
游玻璃栈道
The Prospect of Wulong Tourism Development
牧场里的马
叮当牧场
西班牙开通“世界最危险栈道”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