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隆后坪天坑的科学和旅游价值

2017-05-02朱学稳

环球人文地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喀斯特天坑洞穴

朱学稳

后坪天坑喀斯特系统由天坑、竖井、落水洞、地缝式盲谷、化石洞穴、地下河及喀斯特泉等构成,而天坑有箐口、石王洞、打锣凼、天平庙和牛鼻洞等。在世界上目前已发现的约75个天坑中(其中中国境内有46个),后坪天坑群是唯一的例外,其余悉数都为塌陷型天坑。可见,若塌陷型天坑在喀斯特现象中是“鹤立鸡群”,那么,侵蚀型天坑更是“凤毛麟角”了。

根据研究,后坪侵蚀型天坑的发育条件非常苛刻:一是由于后坪喀斯特系统位于长江、乌江分水岭地段,深切的木宗河的源头;二是其岩性为二元结构;三是下奥陶统至寒武系的厚层灰岩有局部裸露;四是喀斯特含水层被切开,并形成了厚度在200~300米以上的包气带;五是因其为开放的畅排水文地质系统,且当地年降水量更是在1500毫米以上。

对于后坪喀斯特系统的侵蚀成因,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与置疑。英国岩溶学家沃尔什姆的观点是:洞穴应起源于天坑之先,就像塌陷型天坑那样,洞穴(地下河)的存在为“因”,天坑的形成为“果”。而笔者对后坪喀斯特系统的判断是:天坑与洞穴(系统)的发育与形成是“同时态的”,即二者互为因果,而且塌陷型天坑的地下河是“通过式”,侵蚀天坑的地下河则是“起源式”。今后在这方面取得的确证,应是解惑的关键。

后坪侵蚀天坑群的发现,将会加深科学家们在喀斯特作用中溶蚀(solution)与侵蚀(erosion)作用机理及其相互间辨证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并填补了以侵蚀作用为主导形成的巨型喀斯特形态的空白。

后坪天坑區位于当地山岳之巅(地形海拔1500~1700米,坑底标高800米以上),处地偏远,农情乡土之气浓郁,山野之趣十足,气候条件优越,是一个纯洁的未开垦处女地。其天坑喀斯特系统由5个主要天坑和多个落水洞、竖井以及地下总长度超40公里的网络状洞穴系统构成。洞穴使部分天坑之间相互通达,洞道宽大,且相对平整可行,如果从二王洞和三王洞等天然洞口进入,甚至可直达多个天坑之底。

后坪喀斯特区域,上游为非喀斯特地貌,下游为石灰岩峡谷景观,喀斯特系统分布在地面以下,由多个可相互通达的天坑和庞大的洞穴系统构成,景观丰富多样,奇特稀有,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学价值。在后坪天坑群中,游览内容丰富且举世珍稀:数不尽的洞穴、泉水和地下河可供观赏;洞穴迷宫的探索冒险;“坐井观天”的奇幻景致;天然的银丝、飞瀑、彩虹仙境(落差200米以上,坑坑有之)……此外,后坪天坑群内还有峡谷、森林、山野农趣和民族风情等。相比其大多数旅游项目来说,这里的开发工程相对简易,既无修建电梯、索道等设施而破坏生态与环境的顾虑(无此项需要),又无桥、隧一类大型工程。因此,就目前的发现来说,后坪天坑无疑是国内外十分稀有的一项世界级旅游资源。

笔者自2001年3月发现后坪天坑—洞穴系统以来,不遗余力地向国内外推介其科学价值和资源品质,特别是在2005年10月组织了一次国际科学家队伍的现场考察;又全力使其入围国家地质公园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地。由此可见,对于长期致力于洞穴喀斯特科学研究与科学发现的笔者来说,在近十多年来在各地天坑的所有发现与研究中,后坪喀斯特是笔者特别崇尚、情有独钟和无比珍爱的。

笔者也明确地表示,这项旅游资源是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的。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与经济条件下,这一类自然资源只有在开发利用之中,才有可能实现最大限度且最有成效的保护;其次,这一资源的发现,对当地的百姓来说,是天降福祉,是摆脱贫困的历史机遇;最后,在切实做好资源保护基础上的开发利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拥有的权利,也是宣传、了解和认识这一资源价值的有效途径。但在开发过程中,笔者希望当地政府能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这一资源整体系统的原始性和自然性(状态)标准,作为审查规划方案和取舍各项具体建造设施的根本原则与依据。以此,建成国内外都公认的最具原始性和最佳自然状态的旅游地。

猜你喜欢

喀斯特天坑洞穴
亚洲“天坑”里的“五心”党支部
墨西哥神秘“天坑”面积迅速扩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洞穴传奇
动物知识猜猜猜
鬼斧神工!世界各地迷人洞穴大盘点
广西境内现420米深天坑
穿越喀斯特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