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2017-05-02陈快元
陈快元
湖南省道县牛路口中心小学(以下简称“牛路口中心小学”)地处都庞岭脚下,位于风景秀丽的袱水河畔,旁有“天下第一谷源”玉蟾岩遗址,临近“晚更新世古人类遗址”福岩洞,辖管8个教学点。学校有教师62人,学生1372人,90%以上为留守儿童。
多年来,牛路口中心小学一直是道县初中优质生源基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一度导致农村教学点成了提升学校办学效益的负担和包袱,农村教学点办学基础差、学生流失、教师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造就了教学点的“短腿”,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为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学校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着力实施“阳光育人”工程,围绕“抓基础、重改革、促质量、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创新管理举措,探索符合农村教育的发展思路,使学校教育逐步走上了区域化均衡发展的路子。
一、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最美乡村校园
曾几何时,牛路口中心小学令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老百姓担忧,办学条件仍然停留在20世纪的办学水平,学校仅有一栋老教学楼、一栋由20世纪80年代教学用房改装而成的教师宿舍和一栋已经是c级危房的瓦房食堂,各教学点的教学用房更是破破烂烂。在这种条件下,教师留不住,学生也想走。在最艰难的时候,教学点因老教师退休,新招录的教师不愿意来,一些教学点面临被撤并的命运。
在困难面前,笔者作为学校校长夜不能寐,组织学校领导班子调研,一边做家长的工作,一起想办法出对策。学校积极主动向主管部门等多方面争取资金和项目,改善办学条件。加上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想方设法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和投入力度,几年来,学校先后争取合格学校专项资金和薄弱学校改造资金540万元,新建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多功能学生食堂、科教综合楼,完成了学校运动场、围墙、新校门、水磨石篮球场建设及校园主干道硬化工程,完成了中心校区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各教学点面貌也焕然一新:为水尾洞教学点安排20万元对教学楼全面装修,硬化了学校操场,兴建了文化墙和校大门;争取薄改资金140万元,全面启动了豪福教学点教学楼的建设;争取薄改资金16万元完成深田教学点教学楼装修,新建男女厕所一座;争取社会资金和财政配套资金60余万元,用于新村教学点新建教学楼、围墙、校门、操场和教师配套用房建设。
在多方帮助下,学校条件有了切实改善,校园面貌也焕然一新,师生的精气神也为之一振,老百姓不再舍近求远,纷纷把孩子送回来读书。
二、优化人才管理机制,打造一支不走的队伍
农村教育条件相对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偏远的农村教学点条件艰苦,教师不愿意去怎么办?学校班子会上,笔者提出了摆在眼前的一个中心问题:这几年,农村老教师进入退休高峰,而新教师不愿到教学点任教,没有教师怎么谈教育?没有教师哪有质量和发展?针对教学点教师缺编、学科不均衡等现实问题,学校行政班子集思广益,采取“招、培、留、导”四项举措着手解决问题。
一是加强优质人才引进力度。积极争取特岗教师和縣级事业单位招录指标,校行政班子主动联系湖南省内各大院考察优秀毕业生,动员优秀学生报考牛路口中心小学教师。近3年来,牛路口中心小学共分配、录用新教师18名,较好地缓解了教师缺编问题。
二是大力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在落实教师用房上,笔者多次召开学校教职工会议,向教师宣讲教师周转房的有关政策,鼓励教师及时把握政策机遇,充分利用财政配套资金启动了学校周转房建设,解决了教师用房问题;在启动村片小建设项目的同时,优先考虑教师配套用房建设,确保每个村片小教师都有一间不低于2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
三是落实职工关爱工程。学校把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问题列入学校议事日程,校领导积极帮助教职工化解家庭方面的问题,把教师的困难当成学校的“家务事”,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针对新近教师和外地教师逐年增加的情况,学校利用节日期间组织新教师和外地教师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化解教师的心理疏离,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使教师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加强对教师的表彰力度。学校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升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和地位,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表彰会,学校联合镇党委和镇政府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对教师进行慰问,使教师在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认同和情感满足。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评聘机制。针对各教学点偏远,交通不便,教师任教条件相对艰苦等实际困难,学校在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自2014年起全面推行支教和定点聘用制度,实行教师轮流支教,凡志愿到各教学点支教和定点聘用的教师,在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和级职晋升中予以奖励加分,绩效工资重点倾斜。在此政策的激励下,中青年教师主动要求到教学点支教或定岗教学。目前,教学点师资不足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三、立足教研培训,狠抓师资促质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良的师资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源动力,针对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教师分层明显、观念陈旧、教学经验不足等现实问题,如何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顺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牛路口中心小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学校建立了“老带新、骨干带学科”的传帮带制度,一抓“培新”,设立新教师见习制,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子”,落实新招录教师岗前培训和公开课制度,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定期组织新任教师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新招录教师第一学期必须到中心校及各教学点听课30节以上,上好2次汇报课,教研组组织教师对汇报课进行评课。同时,将“结对子”的新老教师教学业绩捆绑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绩效奖励当中。二抓“培优”,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中央、省、市、县四级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市、县级教学交流活动和赛课活动,通过赛课活动促进教改。
二是扎实推进教研教改活动。我们建立了教研平台,以中心校区为依托,定期开展了教研活动,启动实施了“一课一改、一师一优课”工程,定期举办了优质课下教学点活动和教学比武活动,通过开展多种教研教改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教研教改的形式和内容,激发了教师参与教改的热情。
几年来,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明显进步,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理念也得以转变,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笔者在引领教师走在教改之路上起到了“领头雁”作用,发表了20多篇论文;何京蔓、滕文娟、谢文理、张娅、蒋晖艳等多位老师在《道县教育》上发表了论文。2014年道县教育局组织文化考试,笔者获一等奖,陈永红、李雪婷老师获二等奖,何明思老师获三等奖。全县教学比武活动,熊纯成、谢文理老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在2014年永州市科学说课比赛中,谢文理老师荣获一等奖。李佳欣老师在2014年取得湖南省普通话测试员资格。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心校区与城区小学的教学质量差距逐步缩小,教学点的成绩逐步赶上了中心校区的质量,在2015年的六年级学业水平检测中,学校综合评估为全县第15名,由三类学校进入二类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在2012年的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中,学生作品《快乐宝贝》获得县一等奖;在2015年的全县田径运动会中,学校荣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其中汪世忠同学夺得跳高、跳远兩项冠军。
四、实施“阳光育人”工程,办学特色逐步显现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理想信念不足、厌学情绪重、心理健康容易出现异常等特点,学校本着“快乐学校、快乐育人”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手,探索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育人路子。
为切实发挥中心校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中心校区和各教学点实际,从人生规划、课堂教学改革、传统国学诵读、倡导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示范引导。笔者亲自上示范课,学校组织教师开展集体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改活动方案,直至活动顺利在中心校推广,然后,再组织全体教学点教师到中心校观摩、实践,上演示课。
2012年伊始,学校率先在水尾洞教学点开展“阳光育人”工程试点。那里留守儿童达92%,学生厌学情绪较重,教学质量连续多年落后。学校针对学生厌烦上学、害怕学习的现状,制订了“快乐学习”计划,将课堂拓展到操场和田野,展示了学生们童真活泼的一面。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爱上了上学、爱上了学习,从拒绝上学到盼望上学,试点获得了初步成功。
“阳光育人”工程是建立在充分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快乐教学法贯穿到课堂上、活动中,将知识的领悟与身心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拓宽到课堂以外,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调控能力。在课堂上呈现为“三主五步”快乐教学法,快乐教学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展现课堂的引导能力,做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启迪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阳光育人”工程不仅体现在课堂内,更体现在课堂以外。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班级活动课、班级文化墙等多种形式,营造快乐育人的氛围,巩固课堂成效。中心校区将“国学诵读”“激情英语”两大项目纳入快乐教学法当中,推动了快乐校园文化的生成。学校专门成立了《金谷子》编辑部,定期出版反映师生文化生活、学习动态的内部杂志。学校在开放图书馆、阅览室以方便学生借阅的基础上,还把图书馆的部分图书分发到各班的图书柜,开设班级诵读会。每天早操后,组织全体寄宿生齐读诗词;把课间操改为“弟子规操”,每学期开展一次“弟子规操”比赛和国学艺术展演;针对以往英语口语环境不足的问题,在借鉴疯狂英语、演讲英语的基础上,由英语老师选择合适的内容,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开展“激情英语你讲,我和”的对话诵读,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水尾洞教学点组织学生开展跑操、摔跤、足球训练和足球操等体能活动。学校还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认识种子,学会挖地,种植蔬菜,更多的是让学生热爱劳动,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豪福教学点自创了“三字经”体操,还在校园内闲置地方带领学生开辟了菜园,按班分块种植。学生每天都快乐、阳光、激情洋溢,较好地克服了厌学情绪。如今,牛路口中心小学还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梦想》档案,将学生的个人资料、阶段总结、平时成绩、荣誉情况、梦想足迹等内容纳入记录,教师与学生共同完善梦想档案资料,《成长·梦想》档案成了学生们自觉努力的方向。
五、落实“三位一体”管理,构筑平安校园
安全是教育的生命,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牛路口中心小学位于国道周边,属交通事故多发地带,为切实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实行社会、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机制。一是成立家长学校。学校在开学初与家长签定《家校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定期召开安全工作家长会,强化家长安全意识,家校共同参与安全管理。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利用周会或升旗时间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内外河流、山道、交通、护栏、电器等的安全隐患,树立防范意识;每学期邀请法制、交通警察到校进行安全讲座,通过典型的防毒、防赌、违章行驶的重大交通案例及图片展示,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利用走廊、墙壁、教室的空间宣传安全知识,让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之中。三是开展地震、火灾逃生等安全演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自救技巧,提高安全自救能力。四是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学校组建了护校队,坚持24小时安保巡查,严格检查进入校园的车辆及人员。中心校及村偏小重点区域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实行无间断监控管理。五是强化重点区域安全监管。在学校路口设立雷锋岗,每天上下学阶段,学校领导、班主任和老师坚持一起护送学生过往马路,配合交通等部门做好违规接送车辆的整治工作,教育学生遵守交通秩序,杜绝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保障了师生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在湖南省文明交通“四赛两创”活动中,牛路口中心小学作为安全管理工作典型单位参会,获得了“全省百所文明交通示范学校”的荣誉称号。
六、加强交琉学习,探索农村教育区域均衡新经验
为更好地推介农村学校教育区域化均衡发展,引导教师扎根山村教育,牛路口中心小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农村教育区域化均衡交流活动,拓展农村教育的发展思路。学校配合县教育局承办了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先后联系泪罗市、江永、江华、道县等市县的60多所农村学校开展教育经验交流活动。湖南省教育厅的领导也前来学校视察,并对学校发展农村均衡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永州日报》以《归来,为了家乡的留守儿童》《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牛路口中心小学发展纪实》,《科教新报》以《山沟村小里的现代教育》,《湖南日报》以《不当老板当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语言文字报》以《真诚教书育人,奉献优质教育》对牛路口中心小学区域化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道州电视台以《水尾洞小学最具天性的课堂》《身边人熊纯成老师》《汨罗市学校交流团来我县牛路口学区考察交流课改经验》,永州电视台以《心在哪,风景就在哪里》,湖南教育电视台《永州“最时尚”的村小》对牛路口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报道。
牛路口中心小学的农村区域化教育均衡发展探索收获了喜人的成果。学校在2012年获得“湖南省电化教学先进学校”,2013年获县“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先进单位”,2014年获县“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交通四赛两创活动示范学校”,2015年获县“规范化管理示范学校”“教学质量进步奖”“教学质量升类奖”“教育工作综合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我们有理由相信,牛路口中心小学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将会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和贡献,我们也期待,牛路口教育模式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