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管窥

2017-05-02李冰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新教材机会

李冰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应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22-01

1.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大了课堂密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学生便能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確地解答。

1.3 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和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习能力。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2.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3.锻炼自学能力

自学及其锻炼人,锻炼学生自学,益处难以言说。比如引导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彼此相互出题,每一个学生都出一张卷子的数学题等等。解题过后,自己验证,相互验证。由于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的行动、心理意识都随之改变,学习的主动性大为增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责任,对学习不再感到枯燥和恐惧,对学习升起一种好奇心和娱乐感。

总之,学生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作为教师要深入钻研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培养学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更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同时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另外,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新教材机会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