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2017-05-02唐钰怡
唐钰怡
摘 要:教育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国家重视教育的程度密不可分。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随着教育的改进而逐渐提升,高职院校越来越得到广大考生的认可,招生率与就业率成正比并稳步上升。然而,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职业学校的特色使学生不仅得到理论方面的学习,更得到专业知识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因此,教育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实践探索;高职教育;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与社会大众的认可。教育模式的设置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对人才的需求程度进行改革与创新。职业学校与全日制本科院校的不同之处在于职业院校更强调专业性,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加熟练,专业化的课程设计更加明确等。但在高职院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践行能力较弱等,因此,应加强对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推进新的教育模式。
一、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不足
1.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设立与发展是针对国家的改革发展而一同进步的,其区别于全日制本科院校,也不同于高中,其特色是门槛较低,在专业化培养方面要求相对较高。但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仍比较注重成绩的高低,专业实践培养并没有落实到实处。
2.整体素质偏低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被动型,在高中时期成绩偏低,在高考中不慎落榜的学生;二是主动型,主观意愿就想去高职院校学习,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但在历年的各院校生源统计中,前者仍超过一半的比例。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影响了教育改革的开展。
3.实践改革能力较弱
职業学校的主要特色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三年的学制中,规定学生至少有一年时间在工作岗位上实习。然而,在多数的高职院校中,最后一年的实习,有的是学校安排的,有的是学生自己找的,还有学生因要升本科需专心学习而不去实习,以上多种因素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新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1.旧观念上推陈出新
高职院校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既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育理念,也不能将生硬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应针对高职院校所设立的课程特色,将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应用于课程设计中;发现某一专业的优势所在,设立最优专业,增强学校的硬件设施,使特色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的高职院校中真正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全面抓素质教育
针对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研究适用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方案。学生的成绩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尊心与信心的发展。职业院校应设立专业的德育与心理方面的机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全面抓素质教育。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式教育在当今教育环境下显得尤为枯燥,教师可以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素质教育融合进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手脑并用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的学制设立是三年制,对学生的学术理论水平要求相对较低,更多的教育倾向是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但多种原因导致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学校的教育管理对学生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要在专业的硬件配备上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不能等到实习前期才让学生浅显地认知专业设配及工作内容。在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检查,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相匹配。
三、结论
高职院校作为现代教育的重点实施基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建设上既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实施,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对教育事业的研究推陈出新。职业院校的设立在效仿本科院校的前提下实施改革,秉承了本科院校重视知识理论的学习理念,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的设立更加全面化、专业化,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并进行学习培训。但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等。本文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大胆创新,将新的教育模式运用于课程实施之中,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彩平.实践导向的高职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226-227.
[2]彭秀兰.实践导向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10):39-42.
[3]马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