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教育现代化思考

2017-05-02王金芙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教育

王金芙

摘 要: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翼,在现代化发展中具有前瞻性、引导性、支撑性的作用,实现教育现代化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更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升华。本文将从教育现代化对中国的意义出发,谈谈对中国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国 教育 现代化

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不断突破的动态过程,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更有着博大的包容性,这决定着它的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尽管它的实践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但其中发展的步骤和选择还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教育作为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助力环节,当之无愧应该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尤其对于中国来说,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

第一,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助于促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教育发展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构成,更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先驱,关乎现代化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关乎社会现代化的途径选择,关乎人的最终发展,更是国家软实力提升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的保证。

第二,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助于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我国而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更是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的老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在这样的目标和愿景之下,我们对科技创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之下,尽快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无疑是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加有把握和有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转型带来的风险和负面效果。

第三,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使得人口再一次不同程度地集中在一起,集中的人口带来的就业压力也无形中悄然而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对于提升农民的竞争力,强化他们的生存技能,增加谋生手段,使他们快速融入城镇新生活有很大帮助,同时还能安抚社会上的不安情绪,使社会稳定,又快又好地完成城镇规划和建设。

第四,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本身就是社会公平和国家安定的重要基础,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对于个人发展的有效保证,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更是对教育公平作用的强化,它能使教育的成果为更多人所共享,给人的发展与进步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第五,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发展教育现代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社会群体的就业时间,还能提高就业人口和待就业人口的职业素质,从而达到从整体上拉高人力资源质量的作用,为我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助力。

第六,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助于缓解人口结构转型带来的诸多问题。从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劳动力人口下降,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少抚养系数上升,我们以往的“人口红利”策略已经行不通了。所以,我们必须率先发展教育现代化,以保证我们的人口资源优势,同时减轻人口老龄化的负担。

第七,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如果说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教育就是其后的动力之源,是创新的保障和基石。实现教育现代化是自主创新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少了教育的支持,自主创新就如同失去了舟车之轮,鸟之双翼,所以教育一定要先行一步,做创新的开路者和领路人。

第八,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助于应对日益变化的国际竞争环境。和平与发展自然还是时代的主旋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反而是比任何一个时期更需要发奋图强,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存活,不前进那便意味着倒退,所以,一定要深谙时代脉搏,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通过教育差距的缩小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以保证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优势和话语权,使我们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资源,确保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可以站得更稳更长久。

二、中国教育问题思考

在某种层面上可以说,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指标。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我国的教育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接下来,作者将就中国教育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第一,坚持教育发展的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变换,教育内容和目标也应该不断调整。伴随着公民社会意识的觉醒和文化需求的日益丰富,教育的社会作用也在增强,它抚慰着公民的情绪,弥合着社会的矛盾,此外更重要的是,它在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的前进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支撑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我们要重视教育,特别是与时俱进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实用性会使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使我们的教育赢得更广泛的受众,这样才能走得更长久。

今天早晚会变成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先进迟早也会变成明天的落后,就是在这样的沉淀中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历史,塑造了自己的文化,看似厚重,实际不过是过程的叠加,但是人民需要这样的過程,民族需要这样的积淀,国家需要这样的洗礼。教育的与时俱进,成就了我们今天的进步,赐予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滋养了我们干涸的心灵,更加记述了我们过往的历史,但比这些更有意义的是,高质量的教育打造的这一切最终将蜕变为我们的文化骨骼,进而成为那支撑我们民族的脊梁。

第二,坚守教育的中国特色。教育的与时俱进要求我们教育的先进性,尤其是对现代化来说,就是要不断增加教育中的现代因素,但是,这绝对不是说我们要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始终明白,我们是中国人,即使再多的西式教育,也改变不了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灵魂,丢掉了这些,我们就没有了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了,因为一个没有历史的人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样残缺的人还需要什么现代化呢?可是我们认真反思一下现在的处境,传统文化日渐衰败,文化实力日渐式微,这背后真的是我们的内里虚浮吗?肯定不是,笔者认为,问题在于我们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我们现在的文化传播脱离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没有了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我们过分追求思想意识领域的“求同”,似乎这样就能与世界尽快地接轨,但就是这样心理,使我们丧失了自己本身具有的“异性”魅力,使得自己面目全非,让世界更加看不懂中国了。因此,为了摆脱这样的窘境,我们应该在教育这一环节深刻地展现中国的特色,将我们所遗失的美好从现在开始一代一代传承给我们的后代,这不仅是我们的需要,更是后代的权利,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想法,剥夺他们认知我们文化的权利和能力,教育在这个修复的过程中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回归中国特色绝对不是固步自封,同时我们要开眼看世界,不要又走向另一种极端,最好的结果就是做到既守住自己的灵魂,又能有建设性地“拿来”。

第三,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说到底,现代化在终极意义上还是为了服务人。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那么教育的现代化自不必说当然也是为了服务人。可以说教育现代化既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人发展的手段。但是我们的教育往往只是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也就是注重教育的工具性作用,扼杀了教育本身的人文色彩,使得教育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接受阶段,这导致受教育者很难冲破被教育的枷锁,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更不用说推广教育终身制的思想了。这种脱离人文理念的教育,实际上也是对教育自身规律的漠视,使得教育本身的魅力被掩盖,进而导致教育的育人作用事倍功半,沦为了各种培训班,导致原本就紧俏的教育资源也被浪费,更严重的是耗费了受教育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些无形资产累加起来就损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所以,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回归本真,重新认识以人为本。笔者认为,只要教育回归到自己单纯的轨道上来,那些令人向往的自由、创造力、活力、想象力等等,自然就得到释放了,我们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人心的涣散,学习能力的下降,教学水平的下降等多余的问题,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立体化的结构,每个系统之间的张力都是有限的,自由和解放也不是没有规矩的,每部分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着,彼此相互制约着,有条件地生长着,否则也不会在有了民主以后又伴随着法治。因此,我们只要坚持教育为了人民这个核心不变,教育回馈给我们的也会是累累硕果。

三、结语

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使命。我们不能再任由低水平的教育横行在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中,浪费着我们的财富和资源,侵蚀着我们的孩子和意志,我们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把我们的教育从教育机构、培训班这样的低水平陷阱中解救出来,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留住我们的国民,留住我们的未来,而不是年复一年地把我们的希望送到别的国家,使他们变成“香蕉人”,进而又变成其他意识形态的“传教士”。所以我们必须要实现教育的深化改革,走上教育现代化之路,来保证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竞争力,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尊严。

猜你喜欢

中国现代化教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我的女巫朋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