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7-05-02温小霞
温小霞
摘要:本文列举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分析了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理顺和恪守的原则,指出中小学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辟心理辅导与咨询通道,以"课程、活动、辅导与咨询"引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33-02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问题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纲领文件,明确教育的目标、任务、实施办法。时至今日,已达十五年之久,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施情况仍然不尽人意,普遍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可有可无"的误区。认为所谓的"心理健康"看不见摸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好,难彰其效;不做它,也无伤办学大体。二是"零打碎敲"的误区。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做秀"的工作,开展一两次讲座或召开一两次会议,造点声势就算万事大吉了。三是"以询代教"的误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开展师生心理咨询,开设一个学校心理咨询室,就认为完成其全部工作。四是"耽误教学"的误区。许多学校不愿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担心因此减少了文化课的教学时间,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五是"非专业教师无以施教"的误区。认为学校无专业的心理健康师资,无职业心理咨询师,无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思考理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原则
要走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厘清和恪守以下教育原则:
2.1 是学生成长元素的系统性原则。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基础阶段,中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幸福、成功人生奠基。学生成长是一个多元、联系的系统。从成长的元素角度看,包括"身体与心理,智力与体力;知识与能力,行为、意志与品质;性格、思想与精神"等。这些元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各元素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健康成长,从而实现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的教育目标。反之,其中任何一个元素残缺,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给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遗憾甚至是悲剧。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导致学业不成、人生失败、甚至危害社会的例子举不胜举,马加爵、药家鑫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2.2 培育先导,兼顾矫治的原则。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客观地说,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即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全体学生健康的心理,预防和减少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同时,兼顾少数出现不良心理倾向和疾病的个体,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心理咨询等手段进行矫正和治疗。
2.3 实施教育的渐进性原则。中小学阶段,学生要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漫长过程,学龄达12年之久。其间,随着学生学龄的不断提高,学业提升,学生身体、心理会发生一系列渐进性变化,中小学只有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渐进性的需求,才能维护其心理健康成长。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3.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是实施教育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初中、小学要保证至少每两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每班安排8-9节。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在"纲要"精神指导下,各种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雨后春笋般出版发行。许多教材编排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精当,能够根据各学段学生学龄特点,系统安排了"自我意识、环境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教育辅导内容。中小学校选取合适的教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好处有:一是系统性、普适性强,即有利于分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使不同学段的学生能够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可操作性强,既能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也可为具有相关教育教学经验的非专业教师从教提供蓝本。中小学校应当充分运用好这驾"马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3.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即体验,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大载体。在活动中,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改变认知观点、调节情绪,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活动形式有个体、小组、团体活动等多种。活动期间,学校组织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绑接力跳、二人捆绑踩气球等心理健康活动游戏,通过激烈、快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沟通合作的力量;征集"我爱我、开心笑脸"图像,将征集来的单人、多人微笑、开怀大笑的正面或侧面像,制作成"微笑墙",展示在校园,以此引导学生们开心面对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制作"心愿墙",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想对他人说的话写在便利贴上,贴于可移动黑板上,制作成"心愿墙",通过这种形式,给同学们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举行集体签名仪式,将心理健康活动周主题"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制作成横幅,让全体的师生签名,通过这一郑重的仪式,来增加呵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更有效促进了全体同学心理健康。
3.3 开展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小学生出现焦虑情绪、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人数呈上升态势,并且越来越低龄化。据笔者调查,2014年某县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近3000名学生中,出现重度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达10人之多,占0.3%;初中階段也先后出现几名患抑郁症的学生,更有个别学生因极度焦虑不能及时排解,出现跳楼自杀现象,给自身、家庭、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学校开辟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通道,是为心理异常学生,及时化解心结,驱散心灵阴霾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通常有:一是建立德育(心育)导师制,即安排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老师,与一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如特殊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学生等)学生结成对子,作为他们的德育(心育)导师,定期和他们谈心交流,随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让他们轻松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二是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安排专兼职教师坐班,接受师生来访,通过相对专业的咨询手段,矫正不良心理,矫治心理疾病,及时将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转移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治疗,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4.总结
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其目前的学业成败,还将长期影响其未来社会适应、价值观念、职业选择、婚姻家庭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承载着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重任,办一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学校,理当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驾驶好心理健康课程、活动、辅导与咨询,引领学生踏上成功幸福的人生征程!
参考文献:
[1] 田文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张玲玲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山东画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