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高考的地铁
2017-05-02郭跃辉
郭跃辉
第一站
作文命题的价值导向:立德树人与一点四面
2016年初,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刊登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很具指导性。所谓“一点”,即是在试题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指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简化地讲,“四面”就是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
作文的命题导向,实际上是一种观念层面的东西,隐含在材料的叙述中。考生在写作时,可以没有意识到命题导向的存在,但是在试题命制层面,价值导向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这也是作文预测的重要“风向标”。笔者曾经在命题时,考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公正”以及依法治国的话题时,头脑中突然冒出了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典型案例:
1935年,美国纽约市一位老太太为喂养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偷了面包房的面包。法官说:“我必须秉公办事,执行法律,你有两个选择:处以10美元的罚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旁听席上的市长说道:“请你接受10美元的判决。”市长拿出了10美元,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说:“现在,请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偷窃是一种违法行为,按照公正的判决,应该执行法律,这是依法治国的体现。但老太太确实生活困難,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这不仅是个人之过,也是社会之过,因此市长请在座的人缴纳50美分的罚金。这一点就值得商榷:市长可以发动民众自愿捐款奉献爱心,但有没有权力要求每个人缴纳罚金呢?这种类似的“规则困境”与“道德困境”,恰恰是训练与考查学生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最佳话题。据此,我们可以命制类似的题目:
山村里的孩子小王,因为父母长期卧病在床,生活拮据,于是上山捕捉了10只鸟拿到市场去卖,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小王卖出了1000元,暂时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后得知该种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王因此面临6年有期徒刑。此事经过媒体报道之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小王被法院判处6年有期徒刑,这是法律精神的体现,至于小王是否具备珍稀动物的常识以及小王具体的经济状况如何,都不会影响法院的判决,这也是依法治国的体现。但小王确实存在家庭困难这方面的实际原因,法律该不该考虑到这一点,也是值得讨论的。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命制如下题目:
媒体报道,小学一年级学生丽丽,放学时忘带公交卡,身上也没带钱,被公交司机拒载。年仅七岁的丽丽只好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丽丽的父亲对此愤怒不已,叫嚷着要去找司机的麻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按照规则,司机拒载是说得过去的,因为这是公交公司的规定。但从人情友善的角度看,公交司机确实存在不近人情之处。而丽丽的父亲,叫嚷着去找司机的麻烦,也是值得讨论的。这个作文题目实际上也是引导考生理性、辩证地认识规则,规则有时候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一种有温度的存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对这个社会的良善意识。对于这个话题,有必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展开讨论。
作文试题的命制是一个艰难而又宏大的工程,是命题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命题者自身的学术水平、灵感智慧的综合体现,而且作文命制需要考虑材料类型、作文类型、审题难度、立意角度、写作难度等多方面的问题。但经过笔者长期研究发现,纯粹虚构的材料少之又少,大部分材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依据的,时事材料生活化就是试题命制的一个选择。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之,国内围绕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有二:一是奖项应该颁给屠呦呦个人还是屠呦呦的团队,二是“三无”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给国家的院士制度带来的质疑。相信很多高中学生已经围绕相关时事素材写成了一篇篇新闻时评,发表了精彩的见解,训练了素材分析能力与观点论证能力。但是,直接以这一素材作为高考试题的作文材料,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这是一个大众化的话题,以此为作文材料一定会造成素材的重复,从而造成考查的不公平。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这个素材进行“生活化”处理,对素材的“外壳”进行一些重构,保留时事素材的核心精神。于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命制了一道作文题目:
某企业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小云经过反复酝酿,确定了创意主题和设计方案,并邀请小宏、小腾两位同学参与相关事务,最终参赛作品荣获了特等奖,获得3万元奖金。
某报记者就奖金分配问题采访了他们。小云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果,表示要一起协商,合理分配奖金;小宏已决定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帮助小腾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而小腾则建议大家把奖金都拿出来,设立创新驱动基金,以便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创新活动。
对于三人的不同想法,你认同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述作文材料核心内容的来源就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以及带来的各种论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添油加醋”的改造,主人公小云、小宏、小腾暗扣马云、李彦宏、马化腾这些社会精英。小云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果,表示要一起协商,合理分配奖金。考生如果认同小云的方案,即“合理分配奖金”,就要厘清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所谓的“合理分配”是在三人内部合理分配;二是“合理分配”的基础是“集体成果”;三是“合理分配”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公平分配。考生选择了这个点,应该在“集体协作”“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小宏已决定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帮助小腾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这是一种人性温暖的折射。值得注意的是,小宏仅仅是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从原则上讲,他并没有支配他人奖金的权利。如果考生选择了这个点,那就应该在“友善”“帮助”“爱心”这个原因上进行阐发。小腾建议大家把奖金都拿出来,设立创新驱动基金,以便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创新活动。应该说,从社会意义上讲,小腾的方案更有价值。如果考生选择了这个点,那就应该在“鼓励创新”这个原因上进行阐发。
作文题目本身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学生写作能力考查的有效与否,直接照搬时事素材固然无可厚非,但如果能够对时事素材进行一些转化、整合,使之成为一道既符合写作教学规律,又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高质量的作文题目,那不论是对于教师的命题水平的提高还是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而在进行转化与整合时,不仅可以对材料进行改造,而且还可以命制不同类型的作文,例如上述题目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尽管2016年的高考作文避开了这种类型,但针对事件本身进行分析议论,是作文考查的大趋势。也就是说,对于上述材料,不仅可以命制“驱动型作文”,还可以命制“事实类作文”“讨论类作文”“思辨性作文”等等。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本质上是“阐释型作文”,即考生要对题目进行解释,并且从题目中衍生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对观点进行论证说明。而一般的新材料作文,特别是“寓言类作文”,是介于“阐释”与“思辨”之间的类型,考生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继而对观点进行论证说明。但是随着作文考查侧重点的变化,“阐释”越来越被淡化,“思辨”的地位日渐提高,后者更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
很多考生可能会发现,自己以前分类整理、积累的名人素材,在很多场合失去了作用。这并不是说经典素材不重要,而是在适用场合与范围上,其价值与意义在悄然發生变化。而变化的原因就是,高考作文不仅重视考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视考生的分析能力与论证能力。所谓“思辨”,就是思考辨析。事件本身是很复杂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秉承不同的价值观,对事件的判断可能不尽相同。“思辨”是与“绝对思维”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后者是单一思维,非此即彼或绝对对错,前者则是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多重立场、多层价值分析问题。思辨,并不是相对主义或虚无主义,而是辩证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认定事物的价值。例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小陈举报父亲”的作文题目,以及2016年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都不是将考生的思维引向绝对,而是引导考生深入到材料内部条分缕析,辩证评论事情的对与错。循着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命制一些带有思辨特征的作文,例如:
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这句话也是理解作文题意的关键所在。“更多角度”,则是引导考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例如小聂的角度、聂老汉的角度、法院的角度、媒体的角度等等。而对于每一种角度,都存在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即人物的行为是对还是错,有无价值与意义,会不会带来相关的后果等等。而对于“对不对”的回答,往往也不是一概而论,即不能简单地认定是对或者是错,而是应该“具体分析”,深入到事件本身。例如聂老汉的行为,他固然懂得运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有没有考虑到儿子的实际困难呢?小聂在外打工,实属不易,并非他不愿意支付,而是经济拮据,这一点可以从“借钱支付赡养费”可以看出。当聂老汉拿着儿子借来的赡养费时,内心一定会坦然吗?再比如小聂,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使暂时无力支付赡养费,总是可以事先沟通的,而不是等到与法院沟通无效被强制执行时,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赡养费可以暂缓支付,但孝心一定要尽到。这就要求考生要善于从材料中挖掘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只会空讲一些大道理。
对于事实类特别是时事类、驱动类、讨论类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从材料中发现论据,抓住材料的细节展开分析论证。例如本材料中,如果考生敏锐地捕捉到“借钱”这个词,就会对小聂多一分理解,在论证的时候则会多一些辩证的眼光,而不会一味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指责小聂。考生由于素材的匮乏与分析能力的缺失,往往会忽视材料中的细节,只会讲一些大道理,这是需要加以纠正的。
据此,我们还可以命制如下作文题目:
某幼儿园的老师小李因担忧自己怀孕请产假时,学生不适应新老师,主动决定暂时不要腹中宝宝。据了解,小李所带的班级有两位老师,其中一位请产假,学生对接任的老师不适应,小李老师对此充满了担忧,于是选择了主动流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小李老师的行为,考生不能一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高唱赞歌,例如无私奉献、恪守职业道德、关爱孩子等等,而是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件——不仅从道德角度进行价值论定,更要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主动放弃自己的孩子,看似高尚,实际上不值得提倡。对于这样的作文,考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一些思辨,少一些说教。
结语:
作文命题预测与命制,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本文所阐述的三个问题,实际上是有机地融合在材料的选择与试题的命制之中的。一道优质的作文题目,必然要暗合命题的价值导向,体现时代精神与特点,命题的最佳方式则是时事材料生活化,而且话题要引人思考,用具体、辩证的思维去立意,体现思辨的命题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