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木卡姆艺术及其保护与传承
2017-05-02张佳蓉姚西勇
张佳蓉 姚西勇
摘要:十二木卡姆是新疆的古典音乐、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维吾尔族人民的灵魂、流淌的血液。因其体系庞大又是口传心授加上外来文化的碰撞和现今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淡漠,木卡姆艺术已经陷入传承危机之中。本文浅述了新疆木卡姆艺术的形成发展,以及其濒临灭绝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几点保护与传承新疆木卡姆艺术的建议,希望能借此让广大青年朋友意识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十二木卡姆 濒临灭绝 保护和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3-0034-03
一、华夏瑰宝,丝绸明珠——木卡姆
“木卡姆”这个词语原本为阿拉伯语中集会、聚会的意思。在这里它还是一种穆斯林诸民族的音乐形式,转意为大曲。如今在各国各地共计有十九个国度和地域存在这种形式。在这里笔者所谈论的是维吾尔族著名的古典音乐,是集歌曲、舞蹈、器乐曲于一体的大型音乐套曲。它享有“东方音乐明珠”的美称,是维吾尔族人民的灵魂、流淌的血液。
1.十二木卡姆的形成与发展
新疆地区的音乐文化产生的巨大变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了古代西域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木卡姆的前身便是在当时渐渐生长和发展的古西域歌舞曲。与此同时,古代西域音乐的艺术形式伴随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变异。公元 14世纪,木卡姆慢慢涵盖了古西域的歌舞曲,形成了完备的艺术形式。
提起新疆木卡姆,不得不说的就是名副其实的木卡姆之母——阿曼尼莎汗王后。在她的倡导和影响下,本就沉迷艺术和文化的阿不都·热西提汗,将诸多分布在喀什噶尔与叶尔羌地区的著名的维吾尔歌手、乐工和诗人全数召集起来。在宫中搜集和整理在民间流传的木卡姆,并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加工整理,使之定性化、成套化。其中的《依西来提·安格孜木卡姆》由阿曼尼萨汗王后亲创,成为流传后世的十二木卡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音乐家,更是诗人,代表作品有《精美的诗篇》《心灵的思考》《美德》。她的艺术才能对维吾尔文化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对维吾尔文化艺术的贡献也使她名声大噪。在这一时期,第一次形成了成套化、规范化的木卡姆套曲,起初为十六部,后来又演变为十二木卡姆。
2.十二木卡姆的结构特点
艺术常因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因此木卡姆艺术又分为风格不同的五大类。分布在塔里木一带的有刀郎木卡姆;东疆一带的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喀什、庫车、莎车和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等地的喀什木卡姆及南疆木卡姆;还有西疆一带的伊犁木卡姆。其中喀什木卡姆形式更完备、更具代表性,并在天山以南和天山以北的广泛流传。
十二木卡姆由拉克、斯尕、纳瓦、依拉克、潘吉尕、木夏维莱克、乌孜哈勒、乌夏克、艾介姆、巴雅特、恰哈尔尕、且比巴亚等十二套大型套曲组成。共计包罗了300多首歌、舞和器乐曲,演奏者一般要长达20多个钟头的时间才能尽数演奏完毕。每支木卡姆又分三部分:第一部由诸多叙颂歌、舞蹈和器乐曲组成的琼乃额曼,意为大曲。代表着维吾尔人民对哲学和精神方面的追寻,表达了人们对伊斯兰教的赞美和诉求;对艰苦现实生活的感叹;和对今后能够过上幸福完满的一生的期望。第二部分,叙事长诗——达斯坦。一种说唱艺术,通常在中老年人群为主体的集会上演唱,由一组叙事歌曲和器乐曲共同构成。第三部分,也是最热闹最活跃的部分,整个套曲的高潮,群众歌舞曲——麦西莱甫。一般在各种集会上被民间乐手表演、传唱,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大众自娱。每一部木卡姆的名字基本源于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它的歌曲中包罗着名人名言、先人告诫、诗词作品、民间传闻和平民大众对美妙生活和爱情的向往和对生活中的逆境、苦难的叹息。
木卡姆的歌词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每一句包含十五个音节,强烈表达出人们对光明、正义的赞颂和对邪恶势力的厌恶、憎恨;另一类是民歌或无名歌手创作,每句七音节,每节四句,大多为情歌。十二木卡姆中所包罗的每一首曲子既木卡姆的有机构成,又是独立且具有特点的艺术佳品。
3.木卡姆的伴奏乐器
木卡姆中所涉及到的乐器大致有拨弦类的卡龙、弹布尔、都塔尔、热瓦甫,弓弦类萨塔尔、斯克里波卡的跟腔伴奏,吹奏类代表乐器为乃依、巴拉满,击节类又以达普为主。在十二木卡姆中出现的标志性的乐器,迄今为止统计到的就多达二十多种。在中国甚至整个地球村和其他少数民族区域,能够拥有这么多的乐器是十分罕见的。这和新疆维吾尔少数民族的形成发展、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每件乐器不仅能够奏出优美的声音,能让维吾尔人民演奏,还可以算得上是外观超卓出色、质地优良的美术作品。乐器上细致的条纹弧线和精美独特的具有民族风情的装饰花纹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显现了维吾尔乐工们多样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超群的手艺,让我们不得不感到震撼和叹服。
4.十二木卡姆的文化价值
十二木卡姆艺术的成长过程印证着维吾尔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尽管属于维吾尔族民俗范畴的部落众多、地域辽阔,其音乐文化也具有多层次多源流的特点,但木卡姆仍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它汲取了古代西域大曲的精华,传承了天山回鹘族和古鄂尔浑河一带音乐的传统,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不同文化的交融荟萃、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如今这种具有多种形式、特殊风格和鲜明个性的歌舞艺术。
维吾尔诗人铁衣甫江曾在《听(十二木卡姆)有感》中说:“维吾尔族人民跟随木卡姆降生,宛如支摇篮曲使人平静。没有木卡姆的婚礼不再热闹,脱离木卡姆麦西莱甫将没有生机。老人听着木卡姆乐曲,年老衰败的躯体能够瞬间充满生机。将死之人听着木卡姆乐曲,它的魂灵将获得安宁,死后进入天堂”。
十二木卡姆艺术陪伴着维吾尔人民从出生到死亡,是他们的魂灵和血液,在他们的生命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它还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它不仅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还显现着民族文化的成长和未来,对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十二木卡姆的传承危机
伴随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传播、融合,传统文化在大众心里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越来越冷漠。木卡姆在维吾尔族人的出生、婚礼等仪式和节日庆典、集会中越来越少。十二木卡姆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加上其庞大的体系,要完全记住其实十分困难。到了二十世纪初,木卡姆几乎濒临灭绝,已经没有多少民间的老艺人能够演奏完9个序曲。因此木卡姆陷入了传承危机之中。
保护和传承十二木卡姆这个如此庞大且复杂的大型套曲需要开展一系列艰难、繁杂的工作。自治区因此拟定出详细、周密的规划,预备采用五种方法来进行传承:原生态传承、教育传承、专业传承、文本传承、媒体传承。二十世纪后半叶,新疆陆续出版了相关的书本、录像和磁带,并创立了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和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二十世纪末,新疆艺术学院还创立了专门演奏木卡姆的班。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成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其列入首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举措都说明十二木卡姆艺术在当今国际和社会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关注。
三、对于十二木卡姆的保护对策
1.树立起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从西方音乐体系的进入和广泛传播,加上我国在中小学中大力普及音乐教育。人民大众,尤其是中小学生渐渐被西方的音乐体系所影响。而相比之下,我国的音乐基础教育中严重缺少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很多人还对其产生了排斥心理,尤其是追逐潮流,热爱流行音乐的青少年。
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夠做的就是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去学习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认识到新疆十二木卡姆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努力倡导身边的同学一同了解和喜爱十二木卡姆;将保护、传承和推广十二木卡姆当作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2.建立健全传承和保护体制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文化体制以及传承和保护体制方面的改革还需要更加深入和完善。在传承我国优良、深远的历史的同时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特点。
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来宣传、推广十二木卡姆,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样才能让更多人都知道十二木卡姆,这个优秀的维吾尔人的古典音乐。尤其音乐是没有语言隔阂的特殊艺术。我们就更应让全世界都知道它、听到它的声音。
3.加强民族传统音乐的教育
当今的木卡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其音乐教育的过程采纳的几乎都是西方的音乐体系。尽管西方音乐体系已经是非常普及、完备、科学和规范的一种体系,但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缺少和比例失调,让十二木卡姆濒临失传。我们应该让新疆中小学学生从小接受木卡姆的熏陶,让十二木卡姆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指引他们发展和传承十二木卡姆,培养他们成为新一代的木卡姆艺术演员、传播者和专业人士。
4.让木卡姆普及化、大众化
要想拯救、传承和发展十二木卡姆,就不能够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氛围相割裂,我们要让十二木卡姆的影响先遍及新疆的各个地区,让木卡姆不被维吾尔人民遗忘。
比如经常在新疆境内举办木卡姆的相关比赛、竞赛;在KTV点歌机里增设木卡姆的类别;创立专门介绍木卡姆的电视节目和电台等。
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扩散,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在倡导世界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加快传承无形的文化遗产的脚步,这不但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而且是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对世界和时代应该肩负的重担。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整个民族都齐心去做,笔者相信木卡姆一定能迎来它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周吉.阿克苏地区十二木卡姆保护传承现状调查[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8,(01).
[2]韩子勇.木卡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