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浙江践行全域旅游
2017-05-02王文娟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旅游系统以打造旅游“万亿产业”和增强旅游发展的获得感为目标,积极实施“186计划”,旅游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2016年全省旅游业总产出同比增长12%;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尤为可喜的是,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7%,旅游总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这离不开全域旅游的探索实践,离不开信息化在旅游行业中各个角落的日益渗透。
近日,本刊记者走进浙江省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王文娟的办公室,领略这位旅游掌门人如何打造全域诗画浙江,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浙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景点独角戏到全省一盘棋,全域旅游串联起一个浙江大景区
本刊记者:王局长,近两年在旅游界兴起了一个新词“全域旅游”。对这一新词,该如何理解?
王文娟: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精神财富中的价值。
本刊记者:也就是说全域旅游,不仅仅是某一地区旅游局的事情,而是事关全局,整个地区的所有部门都应参与,对吗?那么,浙江的全域旅游是如何发展的?
王文娟:对。“把浙江作为一个大景区”,这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浙江的全域旅游从一开始的探石问路,到逐渐勇立潮头,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在实践工作当中,我们概括来说是三句话:优化顶层设计,强化融合发展,促进共建共享。
在顶层设计方面,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长兼组长的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将旅游打造成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明确提出按照各地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分类考核评价,把环境保护纳入考核体系,弱化GDP在评价干部实绩中所产生的影响;重点培育发展海洋海岛旅游、生态乡村旅游,着力打造四大都市区,全力实施全域旅游“三级创优”工程(即县级:创建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县;乡级:培育一批旅游风情小镇;村级:认定一批休闲旅游示范村)。尤其是明确通过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持、聚焦旅游,助推茶叶、黄酒、青瓷等传统产业“华丽转身”,推动信息、时尚、健康等产业形成规模。未来3年,重点培育100个国家3A级景区以上的特色小镇,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建成5A级景区,重点培育100个旅游风情小镇。
在融合發展方面,“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心路径。它不仅能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更能帮助相关产业提高附加值和知名度,共融共生,以更节约、高效的方式,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推动“小旅游”转向“大旅游”,让全域旅游“大家庭”里有更多新成员、新内涵,实现“处处宜旅游、行行有旅游、时时可旅游”,获得更好的综合效益,而这正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嘉兴桐乡为代表的市县,深谙“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内在关联。桐乡市把“旅游+”当作推进经济社会整体转型提升的抓手,大胆尝试以旅游业驱动新型农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服务业现代化,探索出以“一业驱四化”夯实全域旅游根基的新路径。
在共建共享方面,“人人为旅游出力、人人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浙江正用自己的实践,不仅让世人分享到她的景色之美,更让当地居民享受到了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和红利。金华的浦江县,在治水、拆违、美化等全省战略行动影响下,全县生态环境得以极大美化,乡村旅游发展异军突起,不仅吸引众多村民参与创业,更引来各路大学生、民间工艺大师进驻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创客一片盎然生机,形成了“创客+乡村旅游+互联网”的独特发展模式。“旅游越兴旺,群众越参与。群众越参与,旅游越兴旺”,这一良性循环,在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体现得更为明显。乡里截污纳管一次性投资6000多万元,每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用于生态保护和修复,投入不少于3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创建提升和长效管理,斥资数千万提升交通、游览、通信等公共服务工程,成功创建为国内首批全乡域开放国家4A级景区,村民纷纷将自家房屋改造利用,全乡基本实现“一家一户一民宿”,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90万人次,户均营业收入超过70万元。
信息化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量
本刊记者:王局长,信息化也是当今的一个热词,各行各业也都在“互联网+”或“+互联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信息化之于旅游的意义?
王文娟: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得以生存和运转的基础,它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信息既影响人们了解和选择目的地的决策,也影响他们对旅游体验的满意程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经历的增多,旅游者开始由过去的求量型旅游方式转向求质型旅游方式,旅游者对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旅游经营服务者、组织管理者以及市场开发者来说,首要任务是收集和发布信息。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视联网等在进一步提高效率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直观、生动、便捷程度,且可互动。所以,信息化无疑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推动力量。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旅游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也不可能让人民群众满意。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信息化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旅游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都有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开拓新的可利用的旅游资源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率,提供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这些作用对于提高旅游质量,保护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没有终止的过程,需要随时获取信息,做出必要的反馈和调控。所以说,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旅游信息化架构,充分发挥信息引导作用,这对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旅游业信息化是实现旅游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使旅游管理手段、思维和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旅游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构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力,而且可以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是旅游业管理高技术化、最优化的实现途径,并尽可能满足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较高水平实现“蛙跳战略”,后来居上。
信息化能扩大旅游业在全球的知名度,提升旅游业市场竞争力。旅游业就其性质来看,是一种自愿和自发的消费活动,无法依靠指令性计划强制进行,因此,它具有天然的市场经济个性。旅游业信息化能为旅游市场体制的完善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使信息导向下的旅游市场的发展有通畅的旅游信息网络和优质的旅游信息服务的支持,满足科学决策的要求和游客的信息消费,完善旅游业的市场经济个性。旅游活动的国际化、资本流向的国际化使得世界各国的旅游业越来越相互依赖、紧密联系,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也都越来越趋于标准化,呈现一体化的无国界旅游状态。
本刊记者: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王文娟:旅游信息化可以弥补传统价值链中灵活性差、效率低下的不足,使价值链上的各环节间联系更加通畅,促进价值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我认為,可以从四方面加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信息技术能针对每个旅游消费者要求提供特殊的差别的产品,通过把旅游产品拆包,让消费者加入一切个人需求要素,重新组合产品;信息化能使企业的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模式得以真正实现,改变传统旅游服务的方式,改变旅游服务的增值化方向。
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还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是实现旅游管理最优化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可使旅游饭店之间结成营销预订联盟,共享顾客数据,实施优惠组合和消费累积计划,并联合开发网络预订平台,实现高效的信息化旅游管理服务。
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经营效益。信息化在信息收集、处理和使用的时间性上优势明显,能有效控制成本,比如,旅游相关企业通过网上交易或电子中介,可大大减少中介佣金成本。信息化能使旅游企业的功能根本变化,结算方式将更简便快速,如为游客预定客房、机票、车票、船票等工作都可在网上实现,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旅游企业效益。
四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景区形象。信息化的广泛运用可整合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和传递,打造现代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可实现网络营销和异地出版,使旅游者在出行前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所向往的目的地;使到达目的地的游客通过旅游信息中心、公共场所的触摸屏幕和移动网络通讯等方便地获得信息;游客的旅游活动结束后,还能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利用网络进行旅游业的促销,是信息时代旅游宣传促销的新课题和新选择,其不但成本低廉且营销形式多样,还可以有效的通过对数据的监测,控制投入与回报之间的比例。
以互联网为引领构建全域旅游信息化
本刊记者:可以说,旅游业是一个信息资源密集型的行业,大力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王局长,下一步,浙江省将如何谋划全域旅游信息化?
王文娟:我们将在两方面继续深化“互联网+”旅游。一方面,让游客享受到便捷通达的服务,让旅游更人性化。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加强旅游主管部门的精准服务和有效监管,在全省重大景区对游客承载量进行测算,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的后果,更好地服务游客。围绕这两个方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加强谋划和制度设计。强化互联网思维,研究制定《浙江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省级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制度设计,推动全省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大数据分析、行业监管、智慧营销等工作上台阶,借势借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
全面构建互联互通的大数据服务应用平台。以省级为基础、市级为中枢,县(市、区)为应用节点,依据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全面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管理系统和游客服务系统,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服务共享的全省一体化数据中心平台。依托浙江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契机,发起成立旅游大数据联盟,综合收集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示范案例,研究旅游行业需求,为全域旅游创建单位提供建设样本和方案,为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验收提供行业标准和验收指南。
全面启动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五个一”工程。即培育一批旅游电商;建立一批旅游信息发布、旅游导游导览、旅游分享评价、旅游移动办公、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发布等服务平台,建设浙江省旅游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实现“一码扫遍浙江、一机畅游浙江”;在全省范围内扶持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客基地,开展全省智慧旅游乡村试点,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餐饮点、智慧特色小镇试点,以先进示范为标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省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力争引领全国智慧旅游发展;出台一批政策标准,实现旅游信息数据向各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开放,保证旅游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开放性;遴选一批“旅游+”产业融合信息化特色创新项目,予以重点宣传和支持。
旅游业已经是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八大万亿级大产业之一,在2017年,浙江旅游收入将达到或者接近万亿级,而信息化正在为浙江的万亿级旅游产业添上科技的翅膀,助推浙江旅游发展。未来,我们会努力让旅游爱好者有更多、更高层次的获得感,让旅游从业者有更体面的收入、更高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