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2017-05-02刘源隆
刘源隆
前些年,南京“六合猪头肉”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引起人们的热议,认为猪头肉登不上大雅之堂,其实六合猪头肉创立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65年的历史,其承载的中国饮食文化内涵深厚、博大,绝非人们想象中一盘简单的猪头肉。但对于它的争议,我认为是个好事,争议的由来不是空穴来风,“申遗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将申遗作为政绩工程,申报成功,然后便将其搁置一边;还有些纯粹向钱看,认为申报成功就能涨价大卖。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对于文化缺少一颗敬畏之心。
朱熹在《中庸》章句集注中说道:“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敬畏不同于害怕,它里面包含了谨慎、严肃、不懈怠的含义。这些年的“向钱看”风气使得人们只剩下对于金钱、权势的害怕与贪婪,而少了对于祖先、文化、信仰的敬畏。
有人说:“如果历史被称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今天‘文化便几近于一个‘任人逗耍的傻小子。”什么名词的后面都加上一个文化,娱乐文化、网络文化、消费文化等等;什么人也都能谈论文化,电视上、广播里文化节目多如牛毛,人们谈论着文化、消费着文化,将“文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好不畅快。
我们对于韩国抢先申报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遗产感到气愤,但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有多少热爱与自豪呢?
3月19日,我参观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也有幸第二次见到常沙娜先生,聆听她的教诲,感受她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她的父亲是常书鸿,这位与徐悲鸿齐名的杰出画家,放弃了在法国的优越生活,毅然扎根大漠敦煌,不为名利,为保护敦煌文化贡献一生。常沙娜先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她,仍然在为保护敦煌,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奔走效劳。
在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合集》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種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于人类全体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不尽这责任,就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同时的人类,其实是对不起自己。”
我们常常谈起责任,与其光说不练,倒不如按照梁启超先生的说法,从第一步做起:对文化常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