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2017-04-29罗穗英
罗穗英
摘 要: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3—6岁的幼儿期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幼儿教育阶段是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不仅仅体现于幼儿的学习习惯,还包括其他各个方面的习惯。
关键词:幼儿;习惯;培养
一种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这就叫习惯。"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成了行为的动化。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道路。可见,良好习惯可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每一个幼儿,都是家里的宝,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但他们来到幼儿园里,却表现出这样那样不好的习惯。
一、偏食厌食
一天的活动中,我最头疼的是孩子们的吃饭问题,因为在家中,家长们很宠孩子,孩子喜欢吃设么,就给幼儿吃设么,可孩子来到幼儿园,就必须改掉这个挑食的毛病。
我班上有个幼儿,家里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每次午餐时吃米饭,他就很恼火。我们就得有一个老师专门照顾他,用十二分的耐心哄他把一碗饭吃完。通过了解知道,他家里每天两餐都是面食。孩子养成了爱吃面食的习惯,非常抗拒吃米饭。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请他们逐渐改变吃面食的次数,多增加米饭,丰富餐桌的花色。在幼儿园,我们也积极教育培养,引导他喜欢吃米饭,和其他有营养的食物。两个月以后,他能够自己把碗里的饭菜吃完了。
要改变先前养成的偏食习惯,需要老师十二分的耐心才能成功。
二、不愿上幼儿园
每位幼儿在上学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多多少少赖学的倾向,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或者身体不适;早上还没睡饱,就起床等。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安抚幼儿,当幼儿情绪稳定后,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找出孩子哭闹、不合作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而不是一味指责孩子,因为种方法指标不治本,只会让幼儿更加讨厌幼儿园。最重要的是家长的配合,没有特殊原因,就应该天天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果因为一点点不舒服就不来,或者迟到,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养成自由散漫,不按时上学的习惯。这对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不爱洗脸刷牙
在家长照顾孩子时,十分头疼孩子洗头、洗澡和刷牙这三件事,期末体检时,发现有三个小朋友长了蛀牙,原因就是没有早晚刷牙。我们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家在农村,家长也不太重视孩子的个人卫生。经常要提醒孩子:睡觉前洗脸、洗脚,刷牙。每周五放学前,我们都要告诉孩子,洗澡、换衣服,剪指甲。个别留守孩子的卫生情况确实不太好。早上晨检时,常常黑黑的笑脸,小手,看到老师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有点自卑样。我们就请家长带着孩子去卫生间梳洗,家长来不及,我们就老师给他清洗。私下里常和家长交流,让他们每天给孩子清洗刷牙。刚开始,家长不愿意,对老师有意见。我们始终都和颜悦色,没有轻视他。时间长了以后,这孩子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小脸、小手干净,衣服整洁,重要的是一扫自卑的样子,开始自信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活动,教育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针对大班幼儿处于换牙期,还请来了牙科医生,给小朋友讲解换牙的卫生常识。让小朋友知道了要少吃糖,早晚好好刷牙,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四、说谎,拿别人东西
在幼儿园的游戏、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都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不经过别人的许可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拾到别人的东西会还给别人,做错了事要勇敢承认。但也有一些孩子在不同场合、不同程度地出现过不诚实的行为。
比如:地上掉了很多纸屑,问谁掉的?没有人答应,再问,都说:不是我。小朋友做错事都害怕老师批评,于是,我改变策略“谁把这里打扫干净就表扬”,马上就有人争着去打扫。
小班幼儿分不清东西是“自己的”和“他人”的区别。到了大班,很多幼儿已经能够区分,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了。但是,有时还会发生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
班里的新玩具开始玩的前几天,时常会丢失,保育老师发现后,我们就悄悄地观察,发现有一天晚餐后,飞飞坐在玩具柜前,趁着大家不注意,拿了几个玩具赶快放进书包里。我悄悄地把飞飞叫到一边,问他为什么那班里的玩具回家?飞飞说,很喜欢这个玩具,想拿回家和妈妈爸爸一起玩。我说:小朋友都喜欢玩,大家都拿回家去了,班上就没有玩具玩了。飞飞听了低下头,我又说:你喜欢玩,可以在区角里多玩会。但是不能带回家去,这是班里的玩具,小朋友都不能带回家。飞飞听了,把书包里的玩具拿出来,说以后不拿班里的玩具了。
以上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多是无意识的,小朋友的行为常常出自一时的爱恶,但是它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以说,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如此一来,则就为孩子打开了一盏通往成功的启明灯,指引着他前方的道路。
这些不好的各种行为习惯将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乃至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学习有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入手,让他们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爱讲卫生的习惯,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习惯等等。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呢?
二、幼儿教育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平时的教育教学点滴做起,从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做起。其中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动脑筋的习惯、相互友好谦让的习惯、热爱劳动的习惯等。教师要将这些习惯渗透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并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结合个人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幼儿教育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的一些做法,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结合教学活动与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比如,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爱发言的习惯,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教师通过故事,评比活动,大力表扬,让幼儿知道“爱清洁、讲卫生光荣”,不仅自己做到,还能自觉帮助别人、帮助班集体。
2.通过不断地教育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通过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不仅帮助他们形成意识,还应该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多次训练多种不同的习惯养成,可以从日常的集体活动、游戲活动,早操、散步等等每一个环节,一点一滴地培养与强化。
3.通过榜样示范,提高教育效果。在班级中树立典型,以他们为榜样,通过示范引领作用,能够教育其他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做操时,有幼儿积极排队,我就会大声的表扬,其他的幼儿就会赶快跑来。
俗话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养成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对于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得最佳时期,教师不仅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良好的伴随幼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