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护患沟通对患者精神状况影响的调查分析
2017-04-28黄美红
黄美红
(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江西 樟树 331200)
手术室护理中护患沟通对患者精神状况影响的调查分析
黄美红
(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江西 樟树 331200)
目的 对应用个性化护患沟通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手术沟通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采用个性化护患沟通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出现异常精神状态的人数、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手术室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出现异常精神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室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个性化护患沟通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个性化护患沟通;手术室;护理;精神状态;调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患者对于就医过程中的体验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沟通不畅会对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问题,甚至会导致护患矛盾的产生[1]。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意识到患者不仅仅是来看病治病的,而且还希望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在手术室护理服务过程中,护患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护患之间的沟通提出了更高要求[2]。本次对应用个性化护患沟通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选择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2.6±8.1)岁;患者体质量44~72 kg,平均体质量(53.9±5.4)kg;患者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1~9 d,平均发病时间(4.3±1.2)d;男27例,女1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2.1±8.4)岁;患者体质量45~76 kg,平均体质量(53.7±5.2)kg;患者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1~8 d,平均发病时间(4.5±1.3)d;男28例,女1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手术沟通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采用个性化护患沟通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主要措施如下。(1)术前沟通:在手术操作开始前,相关护理人员应该按照具体要求对患者进行专门的术前寻访,首先应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等基本情况进行认真的核对,并通过简单易懂的言语,将手术操作的基本过程、麻醉方式、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向患者进行介绍,帮助其树立信心。在手术操作开始的当日,还需要对上述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核对,确定一切正确之后,才能够允许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中,并嘱咐其放松心情,不要紧张,说明所有医护人员均已经做好足够准备,并叮嘱局麻患者手术操作过程中有不适感应该及时说明。(2)术中沟通: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将手术操作的基本情况向其进行介绍,并说明手术进行手术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会全程为其提供护理服务,如果有疑问可及时提出。各项操作开始前,护理人员都应该向患者进行说明,使患者能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以便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3)术后沟通:当手术操作完后,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照顾,直至患者恢复清醒状态之后,才能够将其送回相应的病房,将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说明,离开时住院患者早日康复[3-4]。
1.3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最后一次住院随访的时候以不记名打分的方式了解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5]。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出现异常精神状态的人数、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手术室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等4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比较(±s,分)
护理后74.18±4.66 76.19±4.50项目SAS SDS对照组(n=44)护理前46.29±4.14 44.75±4.72护理后62.32±5.87 64.28±4.16观察组(n=44)护理前47.10±4.53 45.17±4.26
2.2 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9.6%;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n)
2.3 出现异常精神状态的人数 对照组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内有8例患者出现异常精神状态,发生率为18.2%;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内有1例患者出现异常精神状态,发生率为2.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手术室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有7起手术室护患纠纷事件发生,发生率为15.9%;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有1起手术室护患纠纷事件发生,发生率为2.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全科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广大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普通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6]。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的不确定和护患之间的沟通方法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都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焦虑或者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绪,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显得非常重要。手术室护理服务所针对的对象相对较为特殊,加之全院患者的每天进出量相对较多,应该特别的强调手术治疗开始前访视的重要作用[7]。在手术治疗开始前对患者进行访视的过程中,广大患者都希望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帮助,普通护理服务模式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仅仅能够被动接受护理服务,而改进后手术室护理服务,更加强调护患沟通的作用,不仅仅要求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将病情和术前注意事项向其进行详细的说明,而且还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认真的倾听,适当的进行有效的干预,使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发生焦虑或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的可能性降低,使护理服务的效果和满意度得到显著性提高,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手术室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8]。
[1]周玲珍,张少芳.护患沟通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l(5):349-350.
[2]林华.护患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35):7817-7818.
[3]王淑梅.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6(22):98-99.
[4]郭爱芳.护患沟通性语言对500例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4,12(5):194-195.
[5]成金华.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9):86-87.
[6]胡婵,胡进晖,盛斌,等.循证护理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14):1433-1434.
[7]胡艳辉,袁丽媚.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5):104-105.
[8]吕萍.循证护理对缓解宫颈癌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1439-14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