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分析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7-04-28黄志毅李文军蔡伟敏
黄志毅,李文军,蔡伟敏
(丰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江西 丰城 331100)
评价分析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黄志毅,李文军,蔡伟敏
(丰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江西 丰城 331100)
目的 对应用胸腔镜技术对患有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患有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胸腔镜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手术治疗效果、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正常时间和胸膜炎手术治疗总时间、在胸膜炎疾病的围手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正常时间和胸膜炎手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胸膜炎疾病的围手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技术对患有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胸腔镜;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治疗
胸腔镜下胸膜粘连分解术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实施治疗,不但治愈率水平较好,术后病情再次复发率低,且能够节约更多的医疗费用,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后的恢复速度较快[1-2]。本次对应用胸腔镜技术对患有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选择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患者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病时间1~14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9±2.4)个月;患者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6.7±7.5)岁;患者体质量43~79 kg,平均体质量(54.8±7.7)kg;治疗组中男25例,女17例;患者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病时间1~12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4±2.7)个月;患者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46.1±7.4)岁;患者体质量45~73 kg,平均体质量(54.9±7.4)kg。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胸腔镜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采用本院现有的可弯曲式内科电子胸腔镜,术前对患者实施常规X线胸片和B超检查,对症状表现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对胸膜的粘连情况进行观察,实施凝血、心电图、血压等多方面的检测,并选择胸腔积液分隔粘连的一侧作为胸腔手术的操作侧。患者保证禁食水,帮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在腋中线胸壁第5、6、7肋间隙位置实施定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实施浸润麻醉处理,做手术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1~1.5 cm之间,对胸膜实施钝性分离处理。将穿刺套管Trocar置入到相应的位置,并引入胸腔镜,按照内、前、上、后、侧、下的顺序,对患者的胸膜病变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采用活检钳对粘连带实施钳夹处理,将分隔彻底打通,对胸腔积液进行清除,疑似存在病变的位置应该实施胸膜活检操作,相关组织送检病理[3]。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手术治疗效果、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正常时间和胸膜炎手术治疗总时间、在胸膜炎疾病的围手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等4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胸膜炎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术后B超检查结果显示胸腔内的积液已经完全被吸收,分隔彻底消失,肺部组织处于完全复张状态;有效:胸膜炎症状明显减轻,术后B超检查结果显示,胸腔内存在的积液大部分已经被吸收,分隔基本消失,肺部组织大部分处于复张状态;无效:胸膜炎症状没有减轻,术后B超检查结果显示胸腔内存在的积液仅一小部分被吸收,分隔小部分吸收,肺部组织的复张程度没有达到30%,或病情恶化发展[4]。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 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
2.2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手术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方式治疗后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9.1%;治疗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后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n)
2.3 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正常时间和胸膜炎手术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方式治疗后(7.94±2.50)d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该组胸膜炎手术计划共实施(10.38±2.54)d;治疗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后(5.13±1.04)d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该组胸膜炎手术计划共实施(8.11±1.46)d。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在胸膜炎疾病的围手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方式治疗的围术期共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的围术期共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法是抽取胸腔积液,其所产生的治疗效果虽然值得肯定,但对于胸膜粘连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不是十分理想,常规外科开胸手术在对该疾病实施治疗的时候,虽然疗效确切,病情在治疗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较低,但手术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创伤较大[5]。临床相关研究和本次研究均表明,应用胸腔镜技术对患有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势:(1)整个手术操作均在胸腔镜的辅助条件下进行,可以保证获得较为清晰的手术操作视野,使胸腔内部存在的粘连能够完全得以分离。(2)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选择局部麻醉,会使手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使手术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减轻。(3)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以取病相应的变组织进行活检,使疾病的误诊和漏诊事件的发生率降低。(4)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创口相对较小,手术治疗的恢复速度较快,可以使并发症减少。(5)由于该项手术属于微创治疗技术的一种,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程度较轻,手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6]。
[1]王述桃.局麻下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2053-2054.
[2]王钧,吴万鹏,孙顺兴,等.局麻下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3):267-270.
[3]马医农,师晓莉.局麻下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3(10):1413-1414.
[4]彭清臻,谢志斌,余小明,等.内科胸腔镜介入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32例临床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176-178.
[5]程剑剑,张文平,刘红梅,等.内科胸腔镜对老年人原因不明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4):279-281.
[6]谢琪,徐萍,熊方.经内科胸腔镜早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7):55-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