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意义研究

2017-04-28杨小芳

当代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神经效率差异

杨小芳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民医院内科,陕西 渭南 715600)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意义研究

杨小芳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民医院内科,陕西 渭南 715600)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7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6.50± 1.27)分,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4.49±1.14)分,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85.7%,对照组显效率48.6%,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效果理想,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可见,脑卒中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以使临床疗效事半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脑卒中;吞咽困难;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

脑卒中常与吞咽障碍合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还会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及窒息等情况,严重时,还会严重威胁着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安全[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提高,临床开展了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相关研究[2]。为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7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临床资料,所选70例研究对象经头颅CT或MRI检查均确诊为脑卒中[3]。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存在进食困难和饮水呛咳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排除了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5.2±6.5)岁;病程1~14 d,平均病程(6.5±3.8)d;6例为初发,29例为复发;8例为脑出血,27例为脑梗死;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4.6±6.2)岁;病程1~14 d,平均病程(6.2±4.1)d;5例为初发,30例为复发;7例为脑出血,28例为脑梗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神经营养和降颅压等常规治疗,配合常规的吞咽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VitalStim治疗仪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将治疗仪参数调整在双向方波,保持700 ms的波宽,电荷为1 kΩ,将波幅设置为0~25 mA(±10%),应用小电极实施连续性的刺激。将第1电极置在患者舌骨上方,将第2电极置在患者甲状腺上切迹上方,将第3、第4电极置在前两电极等间距处,将第5、第6电极置在患者环状软骨下,电极由患者颈前正中线进行垂直排列。将电源打开,患者会有刺痛感,增加电刺激的强度后,患者会有轻度的烧灼感,通过电刺激强度的增加,患者会有抓挠感,可风了,运动收缩水平适当,保持适当的刺激强度,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训练。按照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逐步更换食物进食量与质地。2次/d,30 min/次,以20 d作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吞咽功能评分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吞咽功能分级标准,把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进行评分,分为1~7级,即1~7分,以得分高表明吞咽功能良好,7分表明不存在吞咽困难。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基本痊愈:患者评分7分;显著进步:患者评分3~5分;进步:患者评分1~2分;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吞咽功能评分未见提供或者降低。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本组患者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4.05± 1.20)分,对照组(4.01±1.22)分,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6.50±1.27)分,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4.49±1.14)分,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85.7%,对照组显效率48.6%,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功能困难机率在30%~45%,加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能降低肺炎发生率,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是新兴的治疗方法,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诱导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局部脑血流量,还能有效减少梗死面积,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5]。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能使患者咽喉部肌肉兴奋,避免发生失用性萎缩,对大脑运动中枢起到间接兴奋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吞咽反射弧,使中枢到咽喉运动传导形成有效的通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持续性刺激帮助中枢突触重建,重组神经系统[6]。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脑皮质能重塑功能,通过神经肌肉电的反复刺激,帮助休眠状态突触可以实现代偿性使用。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由于呼吸肌、喉部肌肉等控制能力不足,导致声门关闭,经过康复训练可以对患者面部、口舌等肌群进行训练,避免患者咽部肌群发生萎缩,还能促进肌群灵活与协调性。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对患者中枢神经网进行刺激,扩大患者皮质感觉区,改善患者脑血流、咽喉部血流量,使咽喉部肌肉直接兴奋,大脑运动中枢间接兴奋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6.50±1.27)分,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4.49±1.14)分,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85.7%,对照组显效率48.6%,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可见,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提高吞咽功能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显效率。

总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效果理想,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可见,脑卒中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以使临床疗效事半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1]胡小军,余长江,肖长江,等.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和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5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13):1898-1900.

[2]陆敏,孟玲,彭军.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40(1):98-101.

[3]马飞飞,朱小敏,刘亚红.吞咽障碍评定及饮食干预护理进展[J].海南医学,2012,23(13):138-140.

[4]姜昭,王亚平,郭承承.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57-360.

[5]洪浩敏,陈松深,邱浩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3):335-338.

[6]杨华.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81-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59

猜你喜欢

神经效率差异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与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神经”病友
跟踪导练(一)2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