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障碍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探讨
2017-04-28朱樑朱丛俏
朱樑,朱丛俏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障碍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探讨
朱樑,朱丛俏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 分析对精神障碍患者行以无抽搐电休克(MECT)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不良反应。方法本文采用近3年的住院患者共50例,均为精神障碍患者,经确诊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通过对这些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阿托品和司可林进行辅助治疗分析该病,给药方式隔日1次,每周给药3次,连续治疗10次。结果通过采用MECT治疗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74%,有效率为90%,其中躁狂症组、抑郁症组、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和癔症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MECT治疗后的临床不良反应能够看出,患者出现呕吐9例(18%)、产生短期记忆力障碍20例(40%)、头晕头痛患者29例(58%)、出现排尿困难患者3例(6.00%)。经过1周的治疗,患者全部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本文通过MECT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得出该方法具有轻微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值得在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中推广。
无抽搐电休克;MECT;精神障碍;效果;不良反应
无抽搐电休克简称为MECT,该方法指的是在休克治疗前静脉麻醉药与肌肉松弛药使患者处于静态,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分析患者大脑,使患者大脑所释放出的微电波与大脑电波频率一致,该电波能够控制患者大脑痉挛情况及异常活动,是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病症一种治疗方法[1]。MECT是我国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治疗方法不良反应较轻微,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2]。为探讨该方法对治疗精神障碍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对门诊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得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门诊于2013年7月~2016年7月年接诊的精神障碍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5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制度的精神疾病标准,依据患者病情不同将其分为躁狂症组、抑郁症组、精神分裂症组、癔症组。上述几组例数分别为20、12、11、7例。50例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8.21±4.18)岁,其中患者病程由6个月~21年,接受治疗的次数也由1次到十余次不等,所以患者共计治疗次数为257次,平均治疗为每例患者5.5次。其中抑郁症占20例,精神分裂症占11例,狂躁症占12例,其他症状占7例。上述几组患者于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开始治疗时,医务人员应采用阿托品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其注射剂量为0.25~0.5 mg,在对患者注射丙泊酚,注射剂量为体质量1 mg/kg,并注意在注射该药时一定要缓慢注射,直到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才停止注射,再向患者注射司可林(0.2%),注射剂量体质量0.6~1 mg/kg,同时要参照《电休克治疗》的方案,对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行以醒脉通3型多功能电痉挛MECT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10次。
1.3 疗效的判定 对患者在MECT治疗前后进行评估比较,采用躁狂量表、(HAMD)及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分析评估。其判定标准为:痊愈的减分率≥75%;显著进步的减分率在74%~50%之间;进步的减分率在49%~25%之间;无效的减分率<25%;显效率为(痊愈患者例数+显效进步患者例数/该组总患者例数×100%;有效率=(痊愈患者例数+显效进步患者例数+进步患者例数)/该组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行以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MECT治疗显效率为74%,有效率为90%,其中躁狂症组、抑郁症组和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和癔症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98,P<0.05)。其中,抑郁症组患者有效率与癔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29,P=0.0019)。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比较 通过MECT治疗后患者出现短期记忆力障碍的有20例(40.00%),出现呕吐的患者9例(18.00%),出现头晕、头痛的患者有29例(58.00%),出现排尿困难的患者有3例(6.00%),通过1周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有所恢复,未出现不良的严重后果。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和家属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更加的重视,自从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以来,就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现已成为治疗精神科疾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3]。而无抽搐电休克是我国目前最安全、不良反应最小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有文献表明[4],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原理主要是用于精神患者发作是,对其进行治疗,在治疗效果上极为显著,有效率很高,该方法在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上比较明显,能够有效治愈精神病患者,对有自杀倾向患者的心理治疗有着有显著的疗效,并有报道指出[5],该治疗方法对分裂症患者的起效最为快速,对患有妄想症和幻觉症的患者治疗较为缓慢。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某些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本身的注意力,例如:情感沟通、社交和心理调节等,能够使患者的大脑在处理事情时合理有序。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精神状态,使患者的思维变快,从根本上加快大脑对事物的处理速度,但这种物理刺激对患者的记忆力刺激较大,会产生一些临床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6],在治疗后患者出现短期记忆力障碍的人数可达42%左右,而对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疗效和患者的个体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这一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临床患者病症,治疗效果显著,缩短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无抽搐电休克和以前传统的电休克疗法比较得出,该方法因应用了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在接受治疗中的紧张感和松弛感,该方法在实施以来,给精神病患者带来福音,临床应用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得以有效降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无痛苦表现,因此,该方法是一项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的治疗手段。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和各国的医疗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秦勇.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医疗,2013,11(32):74-75.
[2]汤晨东,沈小燕.MECT(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1,23(3):181-183.
[3]任春生,林振东,徐秀梅,等.无抽搐电休克与传统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5(10):1167-1169.
[4]孙正海,范勤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13):2022-2023.
[5]褚东伶,张敏,张怡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12(15):2317-2318.
[6]李哲,张帆,张丽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349例疗效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1(1):57-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