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分析
2017-04-28吴勇兴
吴勇兴
(抚州市第五医院外一科,江西 抚州 344000)
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分析
吴勇兴
(抚州市第五医院外一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目的 比较研究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胆囊类疾病患者98例均分为两组,开腹组49例进行传统开腹胆囊术,腹腔镜组49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时长等观察指标及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长(36.8±4.3)min、术中出血量(25.8±4.6)mL、术后排气时间(2.6±0.6)h和下床时间(24.5±3.1)h均明显低于开腹组的(65.3±4.9)min、(59.8±5.1)mL、(7.1±0.8)h、(48.6±3.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粘连发生率4.1%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胆囊术相比,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患者的医源性创伤更小,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开腹胆囊术;腹腔镜胆囊手术;肠粘连
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胆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类疾病的病发率呈不断攀升之势[1]。手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主要方法,其中开腹胆囊手术是传统术式,腹腔镜胆囊手术是近年来被普遍应用于临床的新兴术式。但这两种术式受局部缺血、手术操作、异物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会损伤浆膜,从而导致肠粘连。肠粘连轻则会出现腹部疼痛,重则会导致肠梗阻,进而危及患者生命[2]。现结合临床实例,比较分析传统开腹和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B超或CT检查确诊胆囊类疾病患者98例,所有患者资料真实、有效。根据治疗术式均分为两组,(1)开腹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6~63岁,平均(45.9±6.3)岁;罹患胆囊结石26例,胆囊炎23例;病程5个月~6年,平均(3.6±0.5)年。(2)腹腔镜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24~64岁,平均(43.9±5.1)岁;罹患胆囊结石25例,胆囊炎24例;病程6个月~7年,平均(3.9±0.8)年。组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开腹组 开腹组行开腹胆囊手术:患者取仰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在右肋缘下1.5 cm、距腹正中线2 cm处作长约3.5 cm的斜向切口,以彻底暴露胆囊底。充分游离胆囊组织并切除胆囊,随后缝合胆总管接口部位,关闭腹腔。
1.2.2 腹腔镜组 腹腔镜组取仰卧左倾位,麻醉方法同开腹组。在脐部作1个1 cm的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CO2人工气腹。在右肋缘下的锁骨中线作长0.5 cm的切口,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充分观察胆囊及其粘连情况。将胆囊三角解剖,分离粘连,充分游离胆囊,夹闭胆囊管及胆囊血管,剥离并取出胆囊,放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3]。
1.3 肠粘连诊断标准 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述肠粘连症状:(1)腹部持续性胀痛,伴随腹腔隆起和肠鸣音亢进;(2)X光检查肠端局部扩张,表示腹腔有积液、积气;(3)患者饮水或进食时出现反复性呕吐;(4)患者过度伸展躯干时会出现疼痛,腹部有不适或隐痛,术后2~4 d排气及排便仍异常。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排气及下床时间、肠粘连发生率等指标。术后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状况,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和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组间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s)
项目手术时长(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h)下床时间(h)开腹组(n=49)65.3±4.9 59.8±5.1 7.1±0.8 48.6±3.8腹腔镜组(n=49)36.8±4.3 25.8±4.6 2.6±0.6 24.5±3.1t值11.009 15.398 11.262 16.705P值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术后分别发生肠粘连7例、1例,故腹腔组肠粘连发生率4.1%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0.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13)。
3 讨论
肠粘连是外科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是指病发部位在肠管和肠管、肠管和腹膜或肠管和腹腔内脏器之间的非正常粘附[4]。外科手术后肠粘连的病发率高达60%以上,其中粘连性肠梗阻约为5%[5]。从肠粘连的临床症状表现来看,粘连程度较轻时,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觉。若粘连严重,则会出现排气不畅、嗳气、腹胀、腹痛等明显症状。
传统开腹胆囊术中,手术过程中腹腔及其组织被长时间暴露、手术牵拉、纱布擦拭等都会不同程度的损及肠道,从而提高了肠粘连的发生率。现代医学和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临床应用。与传统开腹术相比,腹腔镜胆囊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易恢复、安全性高等优点。而且,该种术式改变了传统胆囊手术的器械入口,离易导致肠粘连的区域较远,从而利于降低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6]。从本文两种术式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结果来看,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术相比,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的排气和下床时间更短,该组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开腹胆囊术,由此表明,腹腔镜胆囊术更加安全、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更容易恢复。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和本文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认为与开腹胆囊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1)腹腔镜术可以通过腹腔镜的镜头调节实现对手术视野的大角度、清晰观察,对组织异常和浆膜面病变的敏感性较高。手术操作具有微创性,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较小,术中出血量消,围术期进行严格消毒不易引发腹腔感染。(2)对于需要进行取样病理活检的患者,可以在腹腔镜下直接取样,避免开腹引发的人为破坏或血液污染,能够保证样本的新鲜度。(3)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实现了诊治一体化,进行腹腔镜检查和诊断时,如果需要进行手术,只需要在腹壁再次进行穿刺建立操作孔,避免了二次手术及其带来的创伤[7]。而开腹手术虽然可以进行肉眼直接观察,但受血污的影响,容易漏查病变组织,且开放性的切口会加大机体受损和手术感染的风险[8]。此外,本研究认为,在实施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注重以下操作也有利于降低肠粘连发生率。(1)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避免医源性感染。术前冲洗净无菌手套上的滑石粉,术后清除干净腹腔积血、积液;(2)手术操作要轻柔、稳、准,避免钝性剥离,缩短肠管暴露的时间;(3)应用腹腔内可吸收降解的能够防粘连的粉剂或药物膜剂,有助于减少肠粘连事件。
从本文研究结果可见,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实施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长(36.8±4.3)min、术中出血量(25.8±4.6)mL、术后排气时间(2.6±0.6)h和下床时间(24.5±3.1)h均明显低于开腹组的(65.3±4.9)min、(59.8±5.1)mL、(7.1±0.8)h、(48.6±3.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粘连发生率4.1%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表明,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操作简单,具有微创性,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预后效果更佳。腹腔镜手术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腹胆囊术相比,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患者的医源性创伤更小,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更显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故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1]李振东,兰顺龙,王岩.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3,5(12):1044.
[2]张军,任兵.不同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8(12):941-942.
[3]赵鹤余.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探讨[J].当代医学,2013,32(36):78-80.
[4]朱维宁.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8):1262.
[5]谢钢.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2,8(6):84.
[6]朱同富.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0):633-634.
[7]李革,李林虎.单纯性术后肠粘连患者 8例诊治体会 [J].当代医学,2009,30(13):1358.
[8]李英民,徐世新,佟刚.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37-1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