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临床疗效分析
2017-04-28王芳白群李艳华
王芳,白群,李艳华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吉安 343000)
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临床疗效分析
王芳,白群,李艳华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目的 探讨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LEEP)治疗,对照组采用宫颈锥形电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宫颈出血、创面感染、痛经、阴道分泌物异常、宫颈粘连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具有治愈效果好、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较快、住院天数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普刀;宫颈切除术;宫颈锥形电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宫颈癌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其发生率占所有女性肿瘤的15%左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主要癌前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如果不予及时的治疗就可发展为宫颈癌。由此可见,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治疗对预防宫颈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有利普刀、激光、冷冻、微波等,而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最新方法[1]。为了探讨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临床疗效,现将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LEEP)治疗,对照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年龄27~52岁,平均(37.2±5.6)岁,分型情况:CINⅠ 5例,CINⅡ 25例,CINⅢ 20例,已产44例,未产妇6例;对照组50例,年龄26~51岁,平均(36.1±6.6)岁,分型情况:CINⅠ 6例,CINⅡ 22例,CINⅢ 22例,已产45例,未产妇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在月经干净3~7 d后进行手术,术前3 d需禁止性生活。术前完善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盆腔B超以及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嘱咐患者术前排空膀胱。
观察组:(1)患者应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术中所使用的利普刀为美国ELlman多功能高频电波刀。使用时将其频率调至3.8 MHz,功率调至30~40 W。(2)手术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外阴、阴道、宫颈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窥器完全暴露宫颈。(3)擦净宫颈表面白带,用1%的碘液再次确定宫颈病变范围。根据宫颈的病变范围、宫颈管病变的深浅以及糜烂面的大小来选择相应的环形刀头,并选用相应型号的电极从碘不着色外缘3~5 mm的位置进入进行环切。而对于进入深度3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要求进入深度为8~10 mm,宫颈上皮内瘤变Ⅱ要求进入深度为15~20 mm,宫颈上皮内瘤变Ⅲ要求进入深度为20~25 mm。对于宫颈病变范围较大者需要改用环形电圈扩大切除宫颈组织,分多次进行,用球形电极电凝止血,直到全部的病变组织被切除[2-3]。(4)术后创面电凝止血,切除的病变组织按需要送病检。术后必须禁止盆浴和性生活2个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5 d。
对照组:采用宫颈锥形电切术。对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和宫颈,铺无菌洞巾。在宫颈的3、6、9、12点缝4条指示线,牵拉指示线暴露宫颈,用电刀以宫颈管为轴线于病灶0.5 cm处锥形切开宫颈,锥高2.5 cm,宽约2~3 cm,缝合止血创面。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治愈率,治愈:术后半年无CIN病变。同时监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宫颈出血、创面感染、痛经、阴道分泌物异常、宫颈粘连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治愈率对比 观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0%(45/5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8%(44/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疗效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疗效对比(±s)
对照组(n=50) 28.3±8.5 42.1±9.8 7.2±0.6 40.2±10.1项目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切口愈合时间(d)观察组(n=50) 7.4±4.5 10.1±3.2 4.1±0.5 29.2±5.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宫颈出血、创面感染、痛经、阴道分泌物异常、宫颈粘连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有研究表明在2002年全世界新增宫颈癌患者49.3万,其中死亡人数达到27.4万,且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患病率增加更加明显。在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大约14万[4-5],约占世界新增宫颈癌患者的28.8%。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主要癌前病变,随着近年来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这严重危害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逐渐引起了临床医学的重视。
临床上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方法较多,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宫颈冷刀锥切术,这种方法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但存在不足的是手术切除病变范围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且手术费用较高。利普刀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种治疗宫颈病变的新兴治疗方法,并于9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效果[6-7]。其原理为利用高频无线电刀通过其金属丝由电极产生3.8 MHz的超高频电波,在与人的身体组织接触的瞬间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超高频电波从而产生高热[8],引起组织细胞的破裂蒸发,能克服冷刀锥切除需要麻醉、出血多、缝合困难的问题,而且冷刀锥切除中难以提供完整的组织病理检查,和本研究结果吻合:观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普刀切下的组织损伤极小,因此可以用作病理切片供临进一步筛查宫颈癌。利普刀的手术精确度不仅高于传统电刀,且对比传统电刀,其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且无需对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同时也避免了激光锥切热损伤大,不能提供完整的组织病理检查的缺点。
综上所述,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最佳方法,其不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无需缝合、愈合效果好,并可为临床提供完整的病理组织标本,可全面准确诊断宫颈癌变,对宫颈浸润癌也可早期发现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玉敏.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5):108-109.
[2]郑波波,马彬,杨克虎,等.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Meta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7):516-519.
[3]覃雪.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1):48-49.
[4]韦慧柳.利普刀治疗160例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0):1356-1357.
[5]曾勤,周翠玉.利普电刀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1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637-638.
[6]梁革,杜萍,缪文斌,等.LEEP与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对比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1):928-930.
[7]姜天凤,熊文霞,吴小文,等.LEEP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J].临床医学,2014,34(12):91-92.
[8]张忠明,崔绪琴,高积勇,等.精细化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2):327-3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