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城域网接入层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2017-04-28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赵 晨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广电城域网接入层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赵 晨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宽带战略的实施,各类业务需求对有线光缆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本地光缆网应具备快速接入业务的能力、较小的管理维护难度,同时也应考虑节约建设成本,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是接入末端光缆。本文结合本地光缆网基础架构,从城区末端接入光缆现状入手,分析了各类业务接入的特点,并结合电信运营商的管理模式,引入接入层配线光缆概念,重点研究了城区接入层配线光缆规划策略,并探讨其在建设、运维等方面的问题。
接入层 配线光缆 滚动规划 统一建设
一、引言
在本地传送网中,光缆网作为信息传送的通道,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结构层次清晰、可否支撑中远期业务发展的容量和良好的运维管理能力,是衡量一个本地光缆网是否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的指标,也是光缆网规划建设的核心目标。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江苏有线本地光缆网也逐渐形成类似其他运营商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近年来在各地市公司科学优化以及运维下,干线光缆网、本地主干光缆网处于上层,结构较为清晰。相比而言,接入层因资源现状差异、建设维护习惯不同及专业间缺乏沟通等因素,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思路,不同本地网之间差别较大。然而,接入末端光缆直面业务需求,与市场响应速度密切相关,接入末端光缆网络庞大复杂、维护难度大,是故障抢修的难点。接入末端光缆建设投资大,若专业间共享率低则易造成资金浪费,以上状况在业务密集的城区体现尤为明显。本文从城区接入末端光缆现状分析入手,对城区接入层光缆的规划、建设、运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接入层光缆网分析
图1 接入层光缆网架构
本地光缆网按垂直分层、水平分区的原则进行划分,类似电信运营商一般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层结构。不同本地网因光缆资源现状、建设维护习惯等因素的差异,部分地市城区接入层光缆进行了分层,分为接入配线层、引入层。或者统一为末端引入层,不进行细分。当前接入层的建设思路有待进一步明确。
2.1 接入末端光缆特点
处于本地光缆网尾稍的城区接入末端光缆具备如下特点:
(1)体量庞大,网络结构复杂,呈现星形、链形、环形等多种拓扑,存在站-站、站-光交、接头包-站等不同的光缆终端模式;
(2)建设规模大,是城区光缆投资的主体;
(3)面向各种业务,如宽带及大客户等,建设周期和维护时效直接影响客户感知;
(4)建设层面由不同专业负责,如果未形成清晰的界面和缺乏有效的沟通,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
2.2 主要承载业务分析
2.2.1 电视信号传输
主要为城域网波分及SDH相关系统提供通道,同时为光平台提供光缆纤芯资源。
2.2.2 宽带
广电宽带接入场景较多,有CMTS+CM、CMC+CM、PON+EOC、PON+LAN、FTTx。按照国家宽带战略,FTTH是发展方向,新建区域采用FTTH覆盖,已覆盖的老旧区域逐步推进光改,未来宽带接入对末端接入光缆需求主要为FTTH模式。随着近几年广电家庭宽带业务的发展,未来宽带接入对末端接入光缆需求将日益增加。
2.2.3 客户专线
每个大客户为单独的一个接入点,有一定的带宽或纤芯需求,通达方向明确,典型的点对点模式,但不同客户间需求差异较大。总体上说,大客户接入具有不可预测性,对接入末端光缆需求也不尽相同,从现实情况看,大客户接入也比较占用纤芯。
2.3 现有建设模式
按照目前建设体系,家庭接入、大客户接入属于不同的专业,家庭覆盖建设涉及到工程部、公众客户部,维护大多由运维播控中心、光缆线路维护部门以及公众客户部分界面承担。而大客户接入还可能涉及到数据公司等其他部门,工程管理、设计和实施基本上独立进行。
从本地光缆网层面上看,因本地网主干光缆由运维播控等专业统筹考虑建设,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而用于家客、集客接入的末端光缆多数情况下是基于本专业需求,专业间分别独自建设,因此接入层末端光缆不仅很难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也带来了同路由上多条末端光缆并存的问题,同时还容易造成主干光缆的资源紧张,例如因多条末端接入光缆接入主干光交,造成主干光交管孔资源不足、光交成端容量紧张等。
三、城区接入层光缆规划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接入层主干节点是各专业的共享节点,此节点向下的末端接入光缆专业间通常是分开的,实际上受限于管道、杆路的物理线路,多条末端接入光缆在一定范围内同路由敷设,在某个节点才会分路至不同的客户侧,也就是说存在一个光缆共用区间,可以统筹考虑各专业需求、统一实施,从而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对城区接入末端光缆进行分层是非常有必要的,2层结构有着实际意义:配线层实现统一分配资源,引入层单纯解决接入。
3.1 总体思路
对城区接入末端光缆,继续进行“垂直分层、水平分区”,在接入主干节点以下,设立配线点,作为各专业光缆的共享节点,接入主干节点至配线点的光缆定义为配线光缆,配线点以下的光缆定义为引入光缆。这样,配线点分担了接入主干节点的引接功能,通过公共分配点下沉,实现配线层上联共享、引入层分开。同时,做好配线点的布局,明确每个配线点的覆盖范围;覆盖范围内广播电视、宽带及大客户等业务。原则上引接光缆都应从配线点接入。
3.2 目标模型
3.2.1 术语和定义
接入层主干节点:市内主干环网中光纤分配节点,如局站、独立的光交箱等。
接入层配线节点:位于接入层主干节点和业务节点之间的光纤分配点,是接入层配线光缆和引入光缆的连接枢纽,能为各业务共享,把接入层主干节点的功能由一个点分散到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点,既缓解了接入层主干节点的接入压力,也扩大了覆盖面,物理形式上可以是光交箱、分纤箱、小区机房等。
接入层主干光缆:汇聚机房、局站至接入层主干节点之间的接入光缆,构成接入层主干光缆网框架。
接入层配线光缆:接入层主干节点至接入层配线节点的光缆,同接入主干光缆一样为各专业共享,能起到扩大主干光缆覆盖范围、缩短接入距离、提升资源效率的作用。
接入层引入光缆:由接入层配线节点引出,连接各末端节点的光缆。
3.2.2 目标结构
城区接入层配线光缆的目标结构见图2。
图2 城区接入层配线光缆的目标结构
通过对比分析不难看出,将接入层配线光缆完全独立出来以后,具备以下几个效果:
(1)接入层配线点具备接入主干节点的光缆接入和纤芯分配的功能,它们的设立,相当于接入主干节点的物理下沉和分散,更有利于业务光缆的接入,能够解决主干光交管孔资源紧张、容量不足及综合接入机房光缆进出局困难等现实问题。
(2)接入层配线光缆纤芯为各专业共享,原同一段物理路由上的多条接入光缆整合成1条,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3)通过接入层配线点的合理布局,使得接入层配线光缆具备了更加灵活的结构,根据业务需求,可以选择链形、星形及环形等多种拓扑。
(4)用户光缆终结于接入层配线点,有效降低了接入长度。在现有本地光缆网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增加接入配线层,总体目标结构见图3。
图3 本地光缆网的总体目标结构
3.3 规划重点
上文仅给出了城区接入配线层光缆的目标结构,实际上,本地光缆网比较复杂,在实现目标结构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下面从接入层配线点的设置等几个方面,探讨相关的原则、建议或操作上需要考虑的重点。
3.3.1 接入层配线点设置
作为接入层配线光缆和用户引入光缆的连接枢纽,接入层配线点应具备较为固定的物理形态,比如机房、室外光交等,不建议将接头包、小型壁挂箱等设为配线点。
配线点要选择设立在恰当地理位置,光缆布放方便,具备一定的辐射能力,覆盖半径以不超过3km为宜。
3.3.2 接入层配线光缆的拓扑结构
接入层配线光缆可采用环形、星形和链形等结构,但应根据实际接入业务类型进行组网。对于包含传输环路系统、重要客户等业务的接入,应尽可能采用环形组网,对于普通业务接入,可采用星形、链形组网方式。
3.3.3 接入配线层光缆纤芯测算
配线光缆芯数应考虑用户类型、业务架构模式和发展趋势(如PON接入、大客户接入)等因素进行测算,典型纤芯分配见表1。可以看出,当1个配线点同时覆盖2种类型的客户时,原则上光缆不应少于24芯。
表1 配线光缆纤芯分配表
3.4 规划策略
随着近几年公司高速发展,本地光缆网规模逐渐增大,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业务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网络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演进。应持续地进行规划和建设,就城区接入层配线光缆而言,应遵循“统一编制规划、业务驱动模式落地”的策略。3.4.1统一编制规划
由一个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参与,以接入主干光缆环为单位,按照“网格划分、配线点布局、路由选定”的步骤,一次性完成全部城区配线光缆的目标网规划。具体步骤是:结合局站、机房的分布,划分网格区域,在子区内梳理现有的网络资源现状(机房、光交等),进行配线点的布局、优化,完成配线光缆路由、纤芯、方案的制定。
3.4.2 业务驱动模式落地
城区接入层配线光缆更加靠近业务接入点,无需求的新建或现网改造会造成一定时期内资源闲置、投资浪费,因此,规划落地必须以业务为驱动,同时也应考虑对现有光缆资源的充分利用。业务驱动模式有2个角度,对于光缆未达的新覆盖区,当有业务接入时,应该按照目标模式逐步推进建设、按需求完善配线层网络,不强求一步到位;对于现有光缆已覆盖区,当新业务接入时,若需求量不大、小段落补缆就可解决,网络可以暂时不动;若需要量较大,比如光改、大客户专网等,需要建设至主干光交多条光缆时,就要对现有接入光缆进行梳理,部署配线层网络,通过新建、原有光缆重新定位、割接整合等多种方式,完成规划目标。
四、城区接入配线层光缆建设管理和使用
如前文所述,城区接入层配线光缆以业务为驱动的模式进行建设,这就意味着目标架构的实现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相比于接入层主干光缆环一次建设完成的模式,接入层配线网络则需要更多的专业间协作、明确的流程以及准确完善的资料才能得以搭建,这时的组织、管控、资料的共享更新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4.1 责任分工
明确建设部门的分工界面,接入层配线光缆由一个部门统一建设,建设完成后,维护部门对规划方案进行滚动更新和共享,相关责任建议如下:
(1)建设部门负责规划方案的编制、接入层配线光缆的建设;
(2)维护部门负责规划方案的滚动更新、共享。
4.2 流程管控
各部门及专业职责明确后,应遵守规划的总体原则与思路,以滚动更新的本地网城区接入配线层规划方案为依据和指导,在完成业务接入的同时,推进目标架构的实现。整体流程建议为:新业务接入时,建设部门应查询规划方案基础资料,明确新建接入业务所位于的配线点接入区和用户光缆接入的配线点。若现状无配线光缆、不能满足用户光缆的接入,则将需求提交给配线光缆建设部门,其依据规划方案,综合考虑多业务远期需求、网络覆盖等因素,实施配线层光缆的建设;维护部门依据工程完成后的验收情况,将已完成配线层光缆作为现状,滚动更新本地网城区接入配线层规划方案,并实现资料共享。
4.3 滚动规划
作为引接光缆和配线光缆建设的依据,本地光缆网城区接入配线层规划方案基础资料作用较大,因此,要做到资料准确、滚动更新和及时共享,这就需要参与者们的有力执行和充分协作。
五、效果及意义
综上所述,城区接入层配线光缆需独立进行规划建设,若能得到较好的实施,逐步推进接入配线层光缆网的搭建,随着此网络的发展壮大,将在节省投资、提升资源利用率及网络接入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效果和意义如下:
(1)接入层配线光缆为各业务网共用,增加了末端光缆的共享长度,使得单点接入距离变短,节约了建设成本。
(2)接入层配线光缆可以减少从主干光交引接光缆的条数,能解决主干光交进出管孔紧张、成端容量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减少对主干管道资源的占用。
(3)配线点的设立与布局,在能够实现灵活组建配线层网络的同时,也增加了接入主干节点业务接入和覆盖能力,从而提升新建业务响应的速度。